11月13日下午的全运女单1/4决赛结束时,陈梦扶着球台边的挡板喘粗气——她刚打完一场“把状态拼回来”的比赛:前两局5-11、8-11输给蒯曼,第三局咬着牙追到11-8,第四局更是熬到14-12的赛点,最终4-2逆转晋级四强。场边的球迷举着“梦姐没歇够,我们等得起”的牌子,喊得嗓子哑了——这一仗,比巴黎奥运卫冕时多了几分“从泥里爬起来”的热乎气。
巴黎奥运会夺冠后,陈梦的名字一度和“功成身退”绑在一起:整整九个月没碰过系统训练,“肌肉都掉光了,以前随手就能回的球,现在得盯着球转三圈才敢动”。但当全运会的征召来的时候,她没犹豫——不是为了再拿一个冠军,是为了“给山东队扛点事儿”,为了“见见等了我大半年的球迷”,更是为了“再尝尝训练场上浑身酸痛的劲儿”。用她的话说,“奖杯能摆在家里,但球台边的呼吸声,才是我活着的劲儿”。
比赛的反转像极了她这九个月的状态:前两局被蒯曼的快攻打懵,第三局开始慢慢找回球感——11-8的比分里,能看见她攥着球拍的手在抖;第四局14-12的关键局,她连救三个赛点,球擦着球台边缘飞过去的时候,连裁判都忍不住攥了攥拳头;最后两局越打越顺,等第六局11-9的比分定格,陈梦对着镜头笑:“这球,比我第一次拿全国冠军时还‘疼’——但疼得舒服。”
评论区里的讨论很实在:有人说“都已经是奥运冠军了,何必再拼?”,但更多人盯着她赛后擦汗的镜头留言:“这才是运动员该有的样子——不是守着奖杯过日子,是爱球比爱荣誉多。”陈梦自己倒没那么多感慨,直播里她松了口:“全运会不是终点,后面能打我就尽量打——哪怕多站一次球台,多接一个球,也是给球迷递个‘我还在’的信号。”
对陈梦来说,这次逆转不是“王者归来”的剧本,是“我还爱”的证明。她没说什么“再创辉煌”的豪言,只说了句“想打就打”——但对看了她十几年球的人来说,这四个字,比任何冠军都热乎。毕竟,运动员的“还在”,从来不是因为奖杯,是因为手里的球拍,和心里那股“想打”的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