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考点分析 等高线地形图在综合题中考查占8--10分; 15年26题考查:地形部位的判读,通视条件,量算水平距离,方向的判读,山区交通线选线的原则; 14年26题考查:量算水平距离,计算相对高度,通视条件,地形部位的判读; 13年27题考查:描述地形、地势特征,河流流向判断,估算长度,描绘剖面图,山区发生的地质灾害; 重要性 等高线地形图是用等高线来描述某地区地形起伏的地图,作为一种基础的、重要的地图类型,在高考考查的等值线图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判读内容,主要包括高度计算、地形部位判读、坡度大小分析以及地形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地球运动 考点分析 地球运动在综合题中考查占10--12分; 14年27题考查:日出早晚问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昼夜长短变化; 重要性 地球运动地理意义是地理高考复习中的重难点,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要考点,成为体现地理高考试题难度的重要知识点。有关此内容的高考试题的总体特点是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出奇。在高考地理卷中出现了不少好题,尤其近年多和二十四节气结合考查。 (三)气候 考点分析 气候在综合题中考查占10--12分; 15年27题考查:气候类型判读,描述气候特征,比较降水差异,气温变化原因分析 14年28题考查:比较降水差异,气温变化原因分析,昼夜温差变化分析 13年30题(2)考查:气候特征原因分析 重要性 气候是高考高频点的知识,从历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及分数可见其重要性。气候的考查方向一般为气候类型、成因、分布规律、气候的影响等方面。解题时注意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相结合,分析各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以及分布规律,并推理出具体的分布地区。 (四)水 考点分析 水在综合题中考查占10--14分; 15年28题、29(2)考查:湖泊对河流的影响,溯源侵蚀,水利工程建设,水文特征; 14年30题(1)考查:影响盐度的因素; 13年29题(2)、30(1)考查:洋流对航海的影响,影响含沙量的因素; 重要性 河流相关知识是历年高考地理考查的`重点内容,多以等高线、区域、与河流有关的数据和图表等资料切入,综合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天气系统 考点分析 天气系统在综合题中考查占10分; 13年28题考查:等压线的判读(数值大小和风向变化),天气系统名称和过境时特征,气流运动特征 重要性 天气系统既有事实性知识,也有原理性知识。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看,高考侧重考查风向、降水位置、天气过程、天气系统的判断等。试题经常以等压线图、天气系统图为载体,考查解读信息能力、调用知识能力,以及描述、阐释事物的能力。从试题类型看,既有选择题,也有综合题,但以选择题居多。 (六)板块运动 考点分析 板块运动在综合题中考查占2分; 14年30(2)考查:东非大裂谷成因; 13年29(3)考查:冰岛地热资源丰富的原因; 重要性 板块运动的知识在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材中文字简述和图片较少,但涉及的知识点多,其中包括板块范围和分布、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及其形成的地形地貌、火山地震带等。而且这些知识都比较抽象,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接触;板块运动也涉及到很多动态性、过程性的知识,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最终的掌握情况也并不理想,往往需要通过大量的试题重复训练来强化。 (七)自然带 考点分析 自然带在综合题中考查占4--6分; 15年29(3)考查:自然带分布特征及原因; 14年30(3)考查:自然带分布及地域分异规律; 13年29(1)考查:分析自然带差异的原因; 重要性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在历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足见其地位的重要性。当今社会众多的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资源浪费和枯竭等都是忽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因此今后高考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考查可能会进一步加强。

高考地理考点归纳
对于高考地理的提分方法来说,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能够掌握一些高频的地理知识点了,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高考地理必备的知识考点。 高考地理地图方面重要知识点总结 地图专题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高考地理如何学习?史上最强高考励志书《高考蝶变》教你怎样提高成绩,淘宝搜索《高考蝶变》购买。 高考地理必备五大知识点 高考必背地理大题:分析朝鲜半岛南北在地形、气候、植被、经济等方面的异同点? 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气候: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温带季风气候。植被:南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温带落叶阔叶林。经济:南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北部经济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高考地理日本工业分布在哪里?原因? 濑户内海和太平洋沿岸。原因:①日本国土小,矿产资源缺乏,需进口;②日本为岛国,海岸线曲折,濑户内海和太平洋沿岸多优良港口;③日本市场小,需出口工业品。19.东南亚的经纬度范围?(90°E~140°E,25°N~10°S) 东亚沿海地区农业发达的原因?(提示:从地形、气候、土壤、人口、历史方面分析) 地形;平原为主,地势平坦。便于耕种。气候: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于农作物生长。土壤:肥沃。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历史:农业发展历史悠久。 对我国石油运输而言,中缅输油管道、克拉地峡运河航线与马六甲海峡航线相比有哪些优势? 我国石油主要是从中东地区进口,即石油进口线路主要是马六甲海峡航线。中缅输油管道线路、克拉地峡运河航线比马六甲海峡航线距离短,可节省运输时间和能源;且中缅输油管道线路一部分在中国和缅甸境内,在陆地上进行管道运输,可摆脱过份依靠马六甲海峡航线的局面。 泛亚铁路的起始点、所穿过地区地质方面的不利条件,以及修建的意义? 困难:①地形崎岖;②火山地震多;③滑坡泥石流多。意义:①加强了各国间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发展;②使我国云南和东盟各国拥有陆上贸易通道,缩短了内陆省份南下印度洋的运输距离,有利于扩大我国的对外开放。

高考地理考点汇总
地理高考考点如下: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2、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3、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4、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6、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
7、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8、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远日行星天海。
9、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温度、液态水。
10、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氨。11、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12、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3、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4、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最低。
15、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 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