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人数预计在2036年开始下降。考虑到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放缓,高考报名人数也不会一直增长,迟早会有开始减少,甚至大跌的一年。受到自然灾害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原因,几十年历史中,我国人口出生数量也在不断变化之中。其中最近的20年间我国人口出生人数与以前相比还是比较少的。

在2003年以后出现小幅度增长,但在2019年开始连续5年出生人数大幅度下降,甚至2021年我国人口出生数量只有1062万人,比2022年高考报名人数还少了一百多万人。
考虑到2017年人口出生数量开始减少,我国高考人数增长可能将持续13年,到2035年左右达到峰值。
而2018年时人口出生数量比2017年大跌了200万人,2018年出生的孩子到高考的时候,高考报名人数预计是会大跌的,大致也就是2036年左右。历年高考人数:
2022高考注册1193万,2021高考注册1078万,2020高考注册1071万,2019高考注册1071万,2017高考940万人,2016高考940万人,2015高考942万人。
中国高考报名人数在2007、2008、2009年持续超过1000万,之后逐渐下降。10年后的2019年,中国高考报名人数再次突破1000万,2020年再次增长,达到1071万。根据这个数据,参与人数高考整体呈上升趋势。
2021年我国出生人口只有1062万人,比2022年的高考报名人数还少。2021年我国高考录取人数就达到了1001.32万人(含本专科),普通本科招生444.60万人,本科录取率为41.6%。到13年后我国本科院校招生人数与现在相比只会更多,到那个时候专科院校可能要开始发愁招不到学生了,考重点大学依然会较难,但上个普通本科将会比现在容易很多。
高考人数减少录取的人数会不会减少
参加高考的人数多,录取的名额或人数原则上也会增多。

高考首先要确保的是教育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考生人数多的省市,大学录取时,给的名额也按比例增加,不过也要看分数线怎么定,传统名校如清华北大人大浙大等,各省市的指标基本上变化不会很大的,本省的院校会大幅度增加名额,以满足本省考生的需要。
高考招生计划数和投出数的大概情况如下:各省份、各市的情况不尽相同,大概比例为:计划数:投出数=100:(100~120)。投档线是指招生考试院向招生院校一般按照1:(1~1.20)的比例投递报考该院校的考生的档案,而被投递的考生档案的最后一名就是该院校的投档线。
例如:某高校招700人,而报考该校的学生有1000人,但是招生考试院按照高分到低分的顺序仅投840个人的档案,而第840名考生的分数即为该院校的投档线!投档不代表被录取。不同院校不同年份的投档线与录取线都不同,主要根据当年报考该院校的考生的分数与人数。投档的分数一般高于或等于该院校所在录取批次的省控制线。
报名人数的增加对录取率的影响:
每年参加高考的报名人数一般来说最低的录取控制分数线是一个重要的节点,他一般都比计划的数量要多而且其数量大约是计划数量的1.2倍左右也就是说,如果哪一年的报名人数有增加的情况,那么分数线也会随着升高。报名人数的增加对计划数有影响,也就是对于录取的影响。
计划数是指各省市招考部门招生人数的计划,也就是每年大概需要招考多少人,每一年的计划人数都是有一定的限额的,但会根据实际的情况有所调整,但是这个调整的幅度是非常有限的,不会发生太大的变数。
高考人数减少有好处吗
1. 促进教育公平:取消通过考试选拔学生可以减少家庭背景和经济条件对学生入学的影响,更加公平地为每个学生提供机会。这样做可以降低教育机会的不平等,让更多学生有机会接受优质教育。

2. 多元评价方式:取消考试选拔学生可以推动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学校可以通过综合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兴趣爱好、特长技能、志向等因素,来确定学生的入学资格。这有助于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多样化才能和潜力,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3. 减轻学生压力:通过考试选拔学生常常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竞争压力和焦虑感。取消这种选拔方式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让他们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4. 教育质量提升:通过多元评价的方式选拔学生,学校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优势和特长,更好地匹配学生与学校的需求。这有助于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水平,培养更具潜力和个性化的学生群体。
5. 家庭教育观念转变:取消考试选拔学生也将促使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家长们可能会更加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而非仅仅追求考试成绩的高低。这将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