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 新 高考 是从2018年开始实行,也就是从2018年9月高一 新生 入学时开始实行,2021年已经进行了首届新高考,采取3 1 2高考模式,其中语文、数学、外语3门课为统考科目,然后从物理、历史中选择1门为首选科目,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为再选科目,总分为750分。一、改革目标 通过深化新时代高考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查内容体系,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 考试 招生评价体系,建立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 成长 规律、顺应时代要求的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实行全面发展的考试、综合考核的评价、更加公平的选拔,实现学生成长、国家选才和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高考综合改革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2021年起,普通高校按新的考试招生制度录取学生。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合格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中学生 毕业 的主要依据。选择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 校招 生录取的依据之一。。合格性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通用技术、信息技术、音乐、美术、 体育 与健康14门科目,考试内容为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的内容。选择性考试科目(简称选考科目)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6门科目,考试内容为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标准规定的相关内容。。合格性考试的对象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选择性考试的对象为符合教育部规定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条件并已参加报名的人员。。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9门科目合格性考试实行全省统一考试,考试集中安排在高中二年级进行,考试成绩终身有效。选择性考试实行全省统一考试,安排在高考全国统考科目考试结束后进行,考试成绩按相关规定计入高考总成绩,当年招生录取时有效。具体办法由省教育厅另行制定。(二)健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积极探索综合素质考核评价,转变简单以高考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推动学生走向“社会大课堂”,将学生参与的有关社会实践活动、 志愿 服务活动、劳动活动等记入综合素质档案。从学生进入高中一年级开始,普通高中学校客观记录学生在校 学习 成长过程,整体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形成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作为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参考。。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 艺术 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内容。。普通高中学校负责组织开展学生综合素质写实记录 工作 ,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整理遴选的相关信息统一导入全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管理平台,形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按照“谁使用、谁评价”原则,招生高校根据自身特色、人才选拔培养特点和要求,研究制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使用办法,提前向社会公布。具体办法按省教育厅《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执行。(三)改革统一高考招生录取制度。实行国家统一考试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相结合,普通高校按照“两依据、一参考”模式进行录取,即依据考生全国统考科目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成绩,参考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学生。。符合教育部规定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条件并已参加报名的人员。。自2021年起,高考科目由3门全国统考科目和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组成。报考体育类、艺术类专业考生还须参加专业术科考试。(1)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科。外语分为英语、日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6个语种。全国统考科目考试由教育部组织命题,按教育部统一规定的时间,安排在每年6月组织考试。外语科目只考一次,条件成熟后提供两次考试机会。(2)选考科目:选考科目分为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考生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和拟报考高校招生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6门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选考科目。首选科目从物理和历史2门科目中必选且只选1门,再选科目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任选2门。。考生高考总成绩由全国统考科目成绩和选考科目成绩组成,满分为750分。(1)全国统考科目成绩。语文、数学和外语三门统考科目卷面总分各为150分,考试卷面原始分直接计入考生高考总成绩。(2)选考科目成绩。物理、历史2门首选科目的考试卷面总分各为100分,考试卷面原始分直接计入考生高考总成绩;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再选科目的考试卷面总分各为100分,按照等级赋分规则,考试卷面原始分转换成等级分数后计入考生高考总成绩。建立再选科目托底保障机制。当再选科目中某科目考试人数少于保障基数时,以保障基数为准,从高到低进行等级赋分。保障基数按照国家相关学科人才培养的需求等因素予以确定。等级赋分具体办法由省教育厅另行制定。。在湘招生各普通高校须根据教育部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结合本校办学特色和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对招生专业提出选考科目要求,并报湖南省教育考试院备案。备案后,湖南省教育考试院和普通高校按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布,一经公布不得擅自更改。考生报考普通高校时,其选考科目须符合拟报考高校招生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2021年合并录取批次,普通高校招生实行院校专业组 平行志愿 投档录取模式,按照物理、历史两个类别,分列招生计划、分开划线、分开投档录取。普通类专业依据考生高考总成绩(含政策性加分),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体育类、艺术类专业依据考生高考总成绩(含政策性加分)及相应的术科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四)进一步完善高等职业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制度。结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实施,进一步改革完善我省普通高校对口招生、高职院校(含高等 专科学校 ,下同)单独招生政策,稳健推动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本科考试招生相对分开,构建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规律和特点的人才选拔模式,力争2020年使分类考试招生成为高职院校招生主渠道。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主要安排在春季组织实施,通过分类考试招生录取的学生不再参加统一高考,实现学生的合理分流。建立技能型人才选拔的考试评价体系,完善“文化素质 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和选拔制度,文化素质考试科目可使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成绩,职业技能测试要充分体现职业技能、通用技术等内容。

2023年高考报名人数
2023年高考报名人数创历史新高,达到1193万,比2023年增加115万人,高考报考人数的持续增加导致高中毕业生升学和毕业后就业压力加大。2023年高考,中国大陆31个省、城市、全自治区报名总人数1193万人。2023年将有1078万人参加高考,净增约115万。2023年暑期高考总报名人数超947万人,约占全国高考报考总人数的79%.38%。那是大约4/5。

2023年夏季高考考生总人数前五名的省份是:
1个、河南省
833,000人
,,%。2023年高考总报考人数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
2个、广东省72万人
,,%。2023年高考总报考人数位居全国第二。
3个、山东省
657,000人
与2021年相比增加630,000人,,%。2023年高考报考总人数将位居全国第三。
4个、四川
575,600人
,,%。2023年高考报考总人数位居全国第四。
5个、河北省
527,400人
,,%。2023年高考报考总人数将位居全国第五。
2023年高考体检标准
2023年高考体检项目如下:

1、眼科:包括视力、色觉、眼病。
2、内科:包括血压、发育情况、心脏及血管、呼吸系统、精神神经系统、腹部脏器等。
3、外科:包括身高、体重、皮肤、面部、颈部、脊柱、四肢、关节等。
4、耳鼻喉科:包括听力、嗅觉、耳鼻咽喉等。
5、口腔科:包括唇腭、口吃、牙齿等。
6、胸部透视:包括肺组织、胸椎、支气管等。7、肝功能检查: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简称转氨酶)检测。如果受检者转氨酶正常,不得进行乙肝项目检测;如果转氨酶检测异常,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体检时需要注意什么?
1、考生应如实填报既往病史(包括是否已治愈、目前相应指标情况等)和残疾状况,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2、考生与体检医生认真配合,如实回答医生提出的问题,并按体检项目要求接受检查。考生要注意了解个人的单项体检情况,发现与身体状况不一致的,要及时向医生提出来并核准。3、体检时患感冒或其他疾病,正在服药治疗的考生要主动向医生说明,以免影响体检结果。
4、体检当日穿着宽松的衣服,以便穿脱。不要佩戴金属饰品、挂件等,不要携带贵重物品,以免丢失。调整好个人情绪,以平稳的心态去面对体检,不要过于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