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弟今年高考,从半个月前小姨就开始不分时间断call我,时不时让我传授点考前经验给表弟,弄的一家人紧张兮兮的。终于在考前一周,表弟打来电话:“姐,你能不能跟我妈说说,别烦我了,她每天都打电话询问别人家孩子高考经验,弄的我压力好大,我现在一提高考就心慌气短,睡不着觉!”我一听,情况不妙!这可是“考前焦虑症”的典型表现啊,赶紧让小姨停了一切与高考有关的行动。面对一年一度的高考盛典,很多家长都会“用力过猛”,本来孩子复习的挺好的。但家长生怕孩子挤不过独木桥,又是端茶送水、又是加强营养、又是寻求帮助。殊不知,这正是父母焦虑的表现。父母焦虑就像一个电磁场,无形中影响着孩子,父母越急迫,磁场越强,对孩子的影响越大,不知不觉孩子也会陷入“考前焦虑”。考前焦虑究竟是什么?关于考前焦虑,知乎上有这么一个问题:中、高考备考阶段,考前焦虑是什么感受?高赞回答是:大脑一片空白,突然发现课本上的内容好陌生,从来没见过一样。脑海中唯一的想法是,“考砸了怎么跟爸妈交代?”。整日失眠睡不好,还经常感觉头疼胸口闷。

《中学生报》做过的一项调查发现,有80%的考生会在中、高考这样的大考前,患上“考前焦虑症”。普通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自信心下降,产生自卑心理等;严重一些,考生的症状就会更严重些,出现比如:胃疼、肚子疼,尿频尿急等状况;再严重些,甚至可能出现昏厥和休克。

专门研究焦虑症的医学人员,发现考前焦虑主要有三种基本成分:认知成分:考前焦虑表现在认知上就是以担忧为主。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焦虑者对自己的错误评判。大部分焦虑患者是悲观主义者,他们消极的评价自我,或放大他人评价中消极的部分,这导致发挥受到限制,经常注意力不集中,思维阻滞,知识点获取缓慢,记忆准确性差。考试时便会答题犹豫,思维狭窄。

生理成分:考前焦虑不仅仅是心理疾病,还有直接地生理影响。主要表现是: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增强,心率加快,呼吸快而深,胃肠不适,多汗,尿频,头痛,腿软,动作僵硬,失眠,头昏脑胀,心乱如麻等等,就像前面表弟提到的心慌气短正是这一成分的体现。

行为成分:在认知和生理的双重作用下,焦虑者的行为也会出现偏离。如果你发现大考前,孩子惶恐不安,多余动作增多,则说明孩子很有可能已经患上了“考前焦虑症”。当焦虑严重时,这些孩子在考试时,就会启动人体的一种逃避不愉快的防御机制,胡乱答完卷子,早早逃离考场。这正是家长最担心的事。

“考前焦虑”是指因考试压力过大而引发的一系列异常反应,包括生理、心理、身体等。“考前焦虑”可怕吗?其实并不可怕!

既然“考前焦虑”直接影响考试,那么大考前是否就应该将其灭杀于萌芽状态呢?也不是!每年高考有不少焦虑到失眠的考生,但很少听说有人因失眠导致成绩一落千丈。其实“考前焦虑”也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可怕!

首先:适当的考前焦虑能够促进考生超常发挥心理学有认为,一个人心里的紧张水平与活动效果呈倒“U ”字曲线关系。就如上图所示,当紧张水平过低和过高,都会影响成绩,这很好理解,如果你把高考当做人生唯一大事,肯定会影响发挥;反之你对高考根本就不屑一顾,在心理上就未曾重视,肯定也会出问题。

但心理学家发现,适度的心理紧张,对考试有激励作用,产生良好的活动效果。就像面临中考、高考这样决定命运的重要考试,有些焦虑无可厚非。只要不是处在倒“U”的两端,一般不但不会影响考试发挥,还可能起到积极作用,会使考生在平时复习时更专心、考试时更细心,更容易超常发挥。

即便焦虑失眠,对考试发挥的影响也可忽略不计“考前焦虑”中有很大一部分孩子会面临失眠的困扰,这是因为焦虑会是大脑的中枢持续兴奋,导致用脑过度产生大脑疲劳。最常见的是,考生上床准备休息,但满脑子都是数学概念,英语错题,这会直接影响睡眠质量。对待这种情况需要考生自己主动调节,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劳逸结合,尽量抽出时间陪孩子做体育锻炼或者鼓励孩子放松听听音乐等。

有一项调查发现,考试前一天有大约10%的孩子会失眠。面对第二天的重要考试,失眠也很正常。这时应该让孩子知道,失眠了也没什么好怕的,躺着休息就是了,不用非得睡着,只要静静的躺在床上,让大脑不要那么兴奋,第二天考试是不会受太大影响的。此时,考生上床后可以听听音乐,看一些休闲的书,或者想想其他比较开心的事来放松一下。不用强求必须要睡着。你听谁在高考、中考这么重要考场上睡着过?

脑科学家研究发现,人在这种紧张的情况下,反而会兴奋起来。焦虑到失眠者是一种应激反应,顺其自然就好。

如果真的十分严重,还可以药物控制从前面倒U图可以看出来,大部分人其实只是普通焦虑,但也不排除极小部分严重“考前焦虑”患者,他们会恶心、呕吐、头疼、无法上学、尿频等;甚至有的孩子一到考试当天,就会吐得昏天黑地,别说考试了,就是连家都出不去。还有的孩子一考试就头疼,疼到什么都想不起来了。像这样已经严重到呕吐和头疼无法上学的孩子,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采用药物治疗。父母要怎样做,才能降低孩子考前焦虑

关注孩子思维,避免以下几种思维影响孩子

越靠近考试,孩子就会越敏感。特殊时期,家长不仅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还需开启自己的雷达,时刻关注孩子的各种动向,其中孩子的思维方式就非常值得留意,一旦发现以下几种思维方式,就需要及早进行干预。1,过滤思维:拥有这样思维的孩子要么只过滤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要么只关注负面糟糕的信息。针对此情况,家长需要引导孩子客观对待,可以通过孩子的好友、老师、或自己,以委婉但诚恳的方式告诉孩子真像。

面对只关注负面信息的孩子,你可以告诉他:“我知道,这次摸底考试,你发挥失常,让你很难接受,你一定认为这是你自己的问题。但我看了你的错题,发现你丢分都是一些主观题,这些题本来就没什么固定答案,我们来看看,这类题要怎么解吧”

2,过度泛化:即根据单一事件得出一个一次考不好就认定自己能力不够,考卷上某道试题不会做就判定自己是个“笨蛋”;这类孩子很容易“破罐子破摔”,所以应对策略是多鼓励,看到孩子的闪光点。

3,放大思维:夸大问题的严重性。经常使用“糟透了”、“我受不了了”等这样的话。面对拥有这种思维的孩子,家长需要教会孩子,巧用“自我暗示”告诉自己,“我能直面困难”、“我能处理得很好。”

教给孩子放松的方法

家长要做到不是将“考前焦虑”扼杀于摇篮,而是等其真正来临时,教会孩子如何排压。家长可以引导孩子通过放松全身肌肉来放松紧张的心情。比如教会孩子调整呼吸,或冥想。调整呼吸:很多人会不以为然,认为呼吸是人人都会做的事,其实放松身体的这种呼吸和我们平时的呼吸不一样。放松时需要进行深呼吸,一般控制在一分钟六次。每次吸气和吐气的时间相当,将注意力集中在对身体的觉察上。

冥想:找个安静的地方,盘腿而坐,调整自己最舒服的姿势,将所有关注点都放在自己的呼吸上,大脑尽量不要去想任何东西。一旦察觉思维出现跑马灯,立刻将其拉回到呼吸上。

不要做敏感家长像小姨那样表现的比考试还焦虑的家长不在少数,建议家长对常规的一日三餐仍然照旧,适当增加营养,不需特殊照顾,更不要陪读监督,给孩子造成一种不信任感。家长一定要从自身做起,经常自我觉察,切忌过于敏感。多问问“我这样做,对孩子有真正帮助吗?”

生活中,一些心急的家长喜欢在最后阶段,给孩子吃些所谓补脑益智的保健品或药品,其实这些只起到安慰剂的作用,不会有任何帮助,反而可能引起不良后果。之前曝光过,有些家长让孩子吃“聪明药”——利他林,这是一种治疗多动症的药物,如果正常人多剂量服用此药,就像“服毒”一样,容易产生依赖。

身为考生家长要严把基础保障关,不能稀里糊涂成了焦虑家长,从而让孩子也患上“考前焦虑症”。

高考是很重要的一场考试,这是毋庸置疑的。我的老师曾经这样说:“要把平常的考试当高考,把高考当做平常的考试来对待。”或许这句话并不全对,但也应该对我们有一些启发作用。对于高考这样特殊的考试,也许我们以最平常的心态去面对才是最好的。不必刻意的认真学习,也不必刻意地去放松休息。

你要做的,是坚持高三一直以来的复习习惯,继续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查缺补漏。一切如常,也许就是最好的心态。如果你在高考前一反常态的认真学习,很可能让你感到焦躁不安继而导致发挥失常。高考要考的知识说多不多,说少也绝对不少。绝对不是三五天能学完的。要是在考前这几天废寝忘食的学习,不按照正常的学习方式去学习和休息。很容易让你寝室不安,你会觉得知识怎么那么多,考前怎么可能看得完,继而让你丧失信心,得不偿失。如果你在高考前忽然好好玩玩一下放松心情,也许因为一直以来紧绷的弦儿忽然松开,整个人过于放松而不自觉地忘记一些不该忘记的知识点。这个时候放松的玩耍对高考时候认真严肃的心态肯定会有所影响。如果把握不好,很有可能导致心理问题和考试中发挥不好的问题。

所以说,高考之前无论是特别认真的去复习还是好好玩一下都不太好。最好的方式是一切如常,把这场考试当做一场普通的考试。在考试的时候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把会的题目,能拿的分数都拿下。预祝考生们能有个好成绩!

高三的孩子们都在努力学习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中,大家都尽力做同样的事情。早起晚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更多的存在是追赶大军,优秀的学生带头,中等学生集中力量向前冲,后面的学生努力不落后。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在团体学习不会觉得自己累。但是家长和老师不一样。因为他们在外面很多,所以觉得工作和日程不规则很累。早起晚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更多的存在是追赶大军,优秀的学生带头,中等学生集中力量向前冲,后面的学生努力不落后。也是因为吃了太多胃药,自己也变得麻木了。其实不是。特别是在高三阶段,大部分人都在说“不要太紧张,放松一下”,“考试考得不好,尽力就行了”。当一个学生听到这样的话时,请扪心自问。你真的尽力了吗?高三的孩子们都在努力学习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中,大家都尽力做同样的事情。早起晚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更多的存在是追赶大军,优秀的学生带头,中等学生集中力量向前冲,后面的学生努力不落后。也是因为吃了太多胃药,自己也变得麻木了。从高三开始你什么时候开始放松的?尽力而为,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上厕所背文言文,刷牙都在回想单词,睡觉前想今天学到了什么。如果你的高三不能这样做,你为什么放松自己,又为什么说你紧张呢?(你知道的)。

高三的孩子们都在努力学习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中,大家都尽力做同样的事情。早起晚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更多的存在是追赶大军,优秀的学生带头,中等学生集中力量向前冲,后面的学生努力不落后。早起晚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更多的存在是追赶大军,优秀的学生带头,中等学生集中力量向前冲,后面的学生努力不落后。也是因为吃了太多胃药,自己也变得麻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