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种原因:
1、是考生成绩没有达到所报高校的调档线,其档案无法投给高校;
2、是考生成绩上了所报高校调档线、其档案投给高校后,由于种种原因,不符合高校录取条件,进而被退档又回到省考试院考生信息数据库中。录取程序:
1、省招办投档
各级省招办按当前批次、当前志愿投档。
2、院校浏览考生档案
各级省招办投档后,院校组长先登录电脑系统,得到认证后可浏览考生档案。
3、回收组员档案
组长可监控、浏览组员的录退考生情况,如发现组员没有履行职责,可回收组员档案。
4、录退考生
对拟退档考生,院校必须指明或说明退档原因;省招办有异议时,向院校提出录取复议或退档复议。
5、调整计划数
在计划总数不变的前提下,院校可自行根据生源情况调整本校招生专业之间的计划分布。院校不需经省招办审核,可以对专业之间进行计划数调整。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高考录取
大家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应及时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呢?答案是:办理档案领取手续!北斗优升将和大家分享关于“档案”的那些事。比如:档案在哪领?档案里面包含哪些信息?需要带着档案去大学报到吗?接下来进行详细介绍。考生档案
一部分是电子版,可以通过电脑读取出来,里面记录了你从小学到高中的所有信息。
一般其内容主要包括报名信息、体检信息、志愿信息、成绩信息和考生参加高考的诚信纪录等5个部分,高校录取以考生电子档案为主要依据。
另一部分是档案袋的形式,里面主要有实践纪录,党团信息等。这些档案在高考后要随你一起转到大学。
电子档案
高考档案电子版,由高考考生所在学校负责建立(含有学生姓名,出生年月,学籍号,身份证号码,民族、家长姓名,联系电话,思想政治品德考核鉴定或评语等内容),并由各学校负责妥善保存。
再将电子档案发送学校教务处保存,发送当地招生办公室保存,招生办发送省招办、教育厅保存。高考后加入成绩信息、考生参加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诚信记录(主要指考试违规以及在招生其他环节违规的简要事实及处理结果),志愿信息、投档轨迹、录取院校等相关资料,最后上报到国家教育部信息网进行汇总,备案。
高考电子档案是院校录取新生的主要依据,电子档案中的报名信息和志愿信息因考生本人填写或校对失误等原因造成的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网上录取过程中所说的“档案”指的就是考生电子档案。没有高考电子档案的话,教育局根本没有相关信息,就没有办法高考,录取就更不用说了。
纸质档案袋里一般包括:
1.考生报名登记表
2.考生体格检查表(原始表、包括化验单)
3.考生体格检查表(打印表)
4.高考志愿表
5.各类照顾加分申请表及证书复印件(申报并通过的同学才有的资料)
6.外语口试成绩单(非全体都有)
7.成绩条(贴在档案袋正面的相应位置上)
8.考生诚信承诺书(按要求填写相关信息)
纸质档案袋里的这四种资料尤其重要:
一、毕业生登记表
毕业生登记表上面写了学生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的重大活动信息。也对学生的素质评价做了一个客观的描述。一般学校对这个东西只是略微检查,但必须要有。军校警校的检查就非常严格,学生的档案袋里各种东西都要经过核查,甚至不允许有错别字。如果学生考上了军校或者警校,尤其是空飞,那么就需要仔细查看这些东西,保证万无一失
通常为3~12天。
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是按批次顺序进行的,还未开始录取的批次,考生暂时无法查询到个人档案状态及录取信息。部分心急的考生,在高考录取查询通道开放后就立即查询录取档案状态,发现档案未投出,以为志愿填高了,实际上是本科提前批录取阶段,因考生查询过早,未填报该批次的考生,则显示档案未投出。
高考志愿填报注意事项:
高考志愿填报工作完成之后,后续的高校录取工作会相继开始,尽管考生在报考志愿的时候,参考了历年的数据,同时也有多个志愿报考,但是考生也千万不要大意,还要及时关注档案的状态,也可提前预测录取结果。
每个考生的档案,都要经过投档,阅档,审核等一系列过程,在填报志愿工作结束后,各高校的录取工作也就相继拉开帷幕,这时候考生可登录所在地的招生考试网,查询档案的状态,并及时跟进。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2019年高考如何快速判断是否被录取了?时刻关注档案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高考考生如何查询录取信息?看懂档案状态按批次查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