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成绩很好的学生来讲当然不难,但如果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来讲,想要考上大学是很难的。高三的时候,我的成绩已经在班上24名左右了。我并不擅长学理科。我物理花了整整一个学期才勉强从29分考到92分。期间,我没有午休,晚上也没有充足的睡眠。午休时间我在教室里学习,晚上偷偷在厕所外面那个漏风的阳台看网课或者刷试卷。网课和刷试卷学到凌晨2点,第二天又是全宿舍起的最早的上教室学习。冬天的时候当时教室和宿舍还没有空调。我午休在教室披着小杯子贴着暖宝宝看书,晚上熬夜时候是抱着下晚修打的热水。因为是普通班,虽然老师很负责但是师资确实比不上重点班的。我通过看网课提高自己,还通过请教重点班的同学。那时候在下午休和上课的间隙,我就在一楼蹲排名上前15的一个友善妹子。老师说不明白的物理、化学题我总是趁着这个间隙去问她,她总是说得通俗易懂给我听。有时候妹子蹲不到我就去蹲别的班级好学生。总之就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快高考的时候,我们老师讲题的时候就说这种题不会考不做不看了。我暗自较劲非要写非要搞懂。那年高考理综特别难,生物出了类似老师说不会考的题,而我有这个做题基础拿下了那个题型。离高考已经过去5年了,想起往事还是历历在目。我现在还是很感谢之前的自己。
你好!不难。高考并不难,掌握好应试技巧其实很简单。命题规律:高考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试题,并且保证准确率。相同套路类似的题,你一定在平时练习题中做过不少。有种学生叫试考生,5月份参加高考,每科 6分也就是24分,命题组根据试考生的平均分再微微调试卷。试卷确定的时候各科平均分已经估算出来了,每年误差3分以内。高考不止是尖子生考,要考虑到所有层次的学生。这么多年高考人已经总结了很多的应试技巧、命题规律。注意事项:
切忌好高骛远,整天就想找什么高分秘籍、奇技淫巧。脚踏实地才是王道,考点全在书上。一次两次可能刚好用到奇技淫巧,考了高分,下次必被打回原形。
只要你基础足够扎实,一力破万法,任何题目都不在话下,拿个80%的分(600)真不是什么难事。等你应试技巧炉火纯青之后,你会发现语文才是最难的,语文套路太少了。
记笔记只记不会的,会的再做一百遍也还会,错题直接撕下来粘上去,总之怎么舒服怎么来,自己看得懂就行。
参加过两次高考的我感觉:题目难度上高考远不如学校组织的模拟考。但是考试难度远不止表面上的试题难度。心理状态、考试环境等都会影响考试的结果。高考,终究是带着一层厚重滤镜的不寻常考试。高考,战场
试题难度上,高考的题型都是常规的。虽然问题提问方式不一样,但是知识点都是不会变化的,只要平时学得扎实,那么应对高考的题目绝对是没有问题的。一般学校都会在高考结束后拿着高考试卷给准高三做,考到670多分也大有人在,这足以说明考试题目难度实际上并不算很高。
但是高考不仅仅是一场知识的考验。对于我来说,第一次高考考场时,心里无穷无尽的压力成了限制我发挥的枷锁。原本标准的动作总是会在高压下发生变形。现在想想,压力的来源,大多是没必要的期待。我期待自己考上一所名校,不辜负老师父母的期望,我期待自己三年的努力没有白费。但是期待越多,真正考试时放在试题上的心思越少。我多了很多不必要的失误,甚至最拿手的科目也失败了。第二年重新站在高考决赛场的我,已经不似第一年一样给自己过多的期待了。我开始试着用平常心去做题,把高考当成是一场普通的考试,即便是失败了也决定不了我人生的走向,未来还有无数的可能在等着我。最后考试成绩还不错,我也上了自己想上的大学。后来在大学中的各个考试,虽然还是会紧张,但是已经不会像第一次高考那样患得患失了。高考比之平常的考试,其实不过是一个虚张声势的老虎罢了。要做武松勇敢的给它一拳,让它给你让出未来精彩的路,还是做一个被吓晕只能假模假样给出几招的花架子,全在我们自己。
愿每个人都能得偿所愿,到想去的大学,过想过的生活。考上理想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