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为了稳定统治,汉代是借鉴了周朝,西周和东周,有八百年的历史,他就使用的诸候分封制,后来产生的影响 就是地方政权强大,变成了东周的那个时代,天子成为了聋子的耳朵——摆设,所以从汉景帝开始要削蕃。从而引发了七国之乱, 历代都是这种情况,因为你要国家强大,必须得下面的人干活,就好比一个公司,要赚钱,都得手下人干活,但是一旦手下人有钱了,国家必须得把钱收上来,否则 ,国将不国。 包括我们90年代的,国有企业改革,也是如此。 历代都是如此,你看清代的康熙削蕃也是这样的。 解决的方法野史上说是东方朔出的主意——叫做雨露均占法,啥意思呢? 就是一个诸候王,有很多儿子,原来都是嫡长子继承王位,使用这个雨露均占法,就是让诸候王的所有的儿子,都分配他父亲的土地,若干年后,诸候王的地会越来越少 越来越少。。这是一种缓处理。

所谓分封制,即“封邦建国”,在中国古代是一种由中央王朝或共主给王室姻亲、功臣等给予封地及其领地范围内等一定特权的政治制度。秦始皇致力于推翻分封制,而实行了郡县制,成为一种新的政治制度,但是刘邦灭秦后,却又重新实行了分封制。确切而言,是实行分封制与郡县制并行制度。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吸取秦朝郡县制弊端的教训。秦朝郡县制虽然有利于实现中央对于地方的控制,但是过度集中的中央集权体制又导致了政治体制的运行不善,个人专权导致“指鹿为马”等不合理现象,长期积累的中央与地方、官员与平民之间的矛盾激化,最终群雄并起推翻秦朝。西汉初年吸取此教训,对秦朝的郡县制与分封制进行了调和。“汉承秦制,有所损益”,二者并行,并且封国与郡县犬牙交错,有利于互相的制衡与治理。

第二,刘邦在起义过程中,为取得胜利分封了大量刘姓子弟以及异性功臣为王,或者说为集中力量,而与一部分起义部队进行了联合,以共同达到推翻秦朝的统治。汉朝成立以后,这些王公诸侯已经形成了比较庞大的军事、政治、经济实力,对于中央王朝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影响或者制衡,因此在政治制度上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性。

第三,西汉初期的政策选择。一方面,汉初经济社会百废待兴,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进行建设,刘邦实行分封制并不代表他对地方王公诸侯没有忌惮或者防备,而是如果贸然废除,则会引起反弹,客观上不利于汉王朝的建设与巩固。另一方面,汉朝初期主要通过分封刘姓子弟来巩固统治,并不断排斥异姓王公诸侯的力量,将天下掌握在刘姓手中,这也是一种避免异姓权力过大的策略。

汉朝初期实行分封制与郡县制并行,并由异姓逐渐变为刘姓子弟,与秦朝经验、西汉初期的现实政治、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相关。

其实严格说来,汉朝初期使用的不是分封制,而是分封制与郡县制同时实行,在中央属地上实行郡县制,在原六国地方上实行分封制,简称郡国并行制。刘邦为什么会采用郡国并行制呢?有以下原因:

一、刘邦在打下天的过程中,为了拉拢其它势力,共同对抗最大的敌人项羽,必须实行分封以收买人心,笼络势力。秦朝灭亡后,项羽为了拉拢天下各方势力,分封了18个诸侯王,就是18个诸侯国。而刘邦被封在汉中及巴蜀之地,之后刘邦为了争夺天下,从汉中出陈仓,进攻三秦之地,先消灭了项羽分封的三秦王,之后联络一些诸侯势力,率56万诸侯联军,一起夺取了项羽的西楚国都城彭城(今江苏徐州),但被项羽3万骑兵打得大败而归,从江苏徐州一败千里,退到河南荥阳才站住脚。

在四年的楚汉战争中,刘邦与项羽作战,败多胜少,而靠刘邦一家的势力,怎么也无法击败项羽,刘邦为了击败项羽,将天下的土地拿来分封其它势力,并联合这些势力一起击败了项羽,正因为刘邦舍得分封,才让这些势力为刘邦卖命,打败了项羽,到汉朝初建立时,刘邦一共封了七个异姓王,分别是:燕王臧荼、楚王韩信、赵王张敖、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韩王信、长沙王吴芮。

二、刘邦看到秦国在灭亡过程中,由于没有分封,秦朝宗室力量非常薄弱,在天下大乱之际也就没有秦朝宗室力量来解救秦朝,导致了秦朝的灭亡,刘邦吸取了秦朝灭亡的原因,于是实行分封制,在消灭部分异姓王之后,刘邦开始分封刘姓诸侯王,以刘姓诸侯王来代为管理离汉朝中央较运的土地。刘邦在消灭部分诸侯王后,没有取消分封,而是将自已的亲戚分封在这些地方,代替中央政府来管理,从刘邦的角度想,刘姓亲戚都是自已子孙,肯定会维护汉朝的统治,并且刘邦还定了白马盟约:非刘姓不得称王,非功者不能封候。这些措施都是为了维护汉朝的统治,没有想矫枉过正,导致几十年后的吴楚七国之乱。

三、分封制在当时还是很多人认可的制度,而很多人认为郡县制导致秦朝的灭亡。刘邦建立的汉朝,离战国末期也不过二三年的时间,天下除了秦,基本上都是六国遗民,而且反秦义军也全是原来六国的人,刘邦虽然打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但是在当时的天下,包括刘邦手下的大部分功臣,都认为分封制合理,刘邦为了照顾大部分的利益,采取了分封制。

分封制不仅封了王国,还封了候国,只不过候国非常小,土地就是一个县,候国的权力要比王国小的多,分封候国的人都是为刘邦打天下的功臣,如萧何是排名第1的酂侯,曹参是排名第2的平阳侯,张良是排名第62的留候。四、汉承秦制,秦朝统一天下的13年间是采用的郡县制,但由于天下地域太大,京城在关中的中央政府无法对遥远的原山东六国地区实行有效的控制,既然无法有效控制,还不如分封让诸侯去控制,中央政府只实行部分权力。

但汉朝的分封与周朝的分封完全不同,周朝的诸候国是完全独立的王国,任何权力都在诸侯王手中。 汉朝虽实行分封制,但诸侯国的实际权力是控制在中央政府派遣的国相手里,如兵权是国相掌控的,高级人事权也是由中央政府控制,诸侯王本身的权利不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控制力。可以说汉朝的分封制是升级版的分封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