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安徽高考分数线:

安徽2013年高考分数线,安徽高考分数线查询入口

文科:一本540,二本498,三本458 

理科:一本490,二本429,三本387

艺术类文科本科280分,文科高职105分;理科本科240分,理科高职105分

体育类文科本科323分,文科专科150分;体育类理科本科278分,理科专科150分高考成绩的查询方式

1、通过电话查询。

高考成绩出来之后,一般都可以直接通过手机、电话拨打电信运营商提供的查询高考成绩号码进行查询,一般需要收入考生的准考证号、身份证号等验证信息。

2、通过学校公布结果查询。

高考成绩出来后,学校一般可以从教育部直接拿到考试成绩单,通过到学校就可以查看到考试结果。

3、网络查询。

可以通过官网进行查询,一般需要注意到官网才可以查到真实的成绩单。

4、从班主任那里获取成绩单。

成绩出来后,学校会对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的成绩发到各个班主任手上,进行查询。高考志愿填报注意事项:

,切不可人云亦云,别人报什么你也报什么。大家都向往北京、广州等发达地区的重点院校,这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

,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竞争实力。自身竞争力很强的考生,当然可以选择报考这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名牌院校和强势专业、热门专业,但这毕竟只是每年考生中很少的一部分。

,则应将报考目光投向地方普通高校,在志愿填报中更加注重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及教学水平。

安徽历年文科本科线

安徽高考历年分数线数据:2022年安徽本科线为文523分,理491分;2021年安徽本科线为文560分,理488分;2020年本科线为文541分,理515分等。

安徽高考是中国安徽省落实国家教育考试改革方案、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后的考试制度。安徽高考的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及其他三门科目,考试形式为笔试。高考成绩是安徽省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科招生和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及中专学校的主要录取依据。

安徽高考的分数线历年在不断变化,影响高考分数线的因素主要为考生人数、考生水平、录取计划等。最新的安徽高考分数线为2022年本科线为文科523分,理科491分;2021年本科线为文科560分,理科488分;2020年本科线为文科541分,理科515分。安徽高考还有一些特色举措,例如通过语文、数学、外语考试的成绩及高一和高二年级期末考试成绩的综合等级来评价学业水平,实行“3 1”本科计划,每个考生可以报考3所省内高校和1所省外高校。安徽高考还有一些对于特定群体的加分政策,例如对于少数民族、儿童和留守儿童等,有相应的加分政策。

安徽高考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考试,需要在考前认真准备、熟悉考试内容、遵守考试纪律。希望安徽的考生们都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顺利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梦想。安徽高考是一个积极备考必须充分准备的考试,考生需要有计划和目标地制定自己的备考方案,提高学科水平、加强技巧训练,全面提高考试综合素质,为自己的成功保驾护航。

安徽高考注意事项

1、提前了解考试内容:通过了解考试内容和考试的难度,考生可以更好地规划备考计划和着力点。可以查看历年高考真题和知名大学内部考试试卷,练习自己的应试能力,增强对考试知识点的掌握。

2、制订合理的备考计划: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人化的备考计划,包括学习进度和时间安排,注重学习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要重视课堂笔记和例题的有助于复习时言简意赅,抓住考试重点。3、注重提高数学和语文水平:语文、数学是安徽高考的主要科目之一,具有较高的考试难度。考生需要加强阅读与写作的能力,在语文考试中表现更好,注重数学公式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既要掌握基础知识,又要提高技巧水平。

4、科学备考,多方面准备:不要只注重单科的复习,也要同时着手全局学习。在科学备考的基础上,还需加强思维锻炼、阅读英文文献、注意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的准备,结合高考特点和考点,多方面提高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

5、积极参与各种考试模拟和应试辅导活动:可以参加学校和培训机构的各种考试模拟和应试辅导活动,了解如何更好地应对考试,掌握更多的答题技巧和方法,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了解考试难度趋势和评分标准等情况,让备考更上一层楼。

安徽高考分数线查询入口

一、2020年安徽高考录取结果查询登录网址入口 录取结果网址入口: 方式一:网站查询考生可登陆以下网站进行查询::微信公众号查询考生可关注“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微信公众号(微信号:ahsjyzsksy),在公众号首页点击“信息查询”菜单,进入手机查询页面,输入考生信息,即可查询到自己的录取结果。方式三:皖事通APP查询在皖事通APP内找到并进入“2020年安徽高考专题”,点击“高考录取结果指尖查”服务,输入考生相关信息即可查询。二、安徽高考录取规则及注意事项 26.文理科志愿设置:文理科录取分本科提前批、高职(专科)提前批、本科第一批、本科第二批、高职(专科)批,共5个批次。(1)本科志愿本科提前批分为军事、公安司法和应急消防(含公安司法国家专项计划)、公费师范、免费医学定向(招生政策另文公布)和其他(其中“定向培养乡村教师”招生政策另文公布)共5类。军事、公费师范和免费医学定向类实行平行志愿,设置A、B、C、D、E、F六所院校平行志愿及院校服从志愿(免费医学定向不设院校服从和专业服从志愿),每所院校设6个专业志愿及专业服从志愿。该批次公安司法和应急消防(含公安司法国家专项计划)、其他类设1个院校志愿,每所院校设6个专业及专业服从志愿。考生的本科提前批次志愿只可在上述5类中选报一类。本科提前批后还单设若干特殊类型招生录取批次,依次分别为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本科第一批平行志愿包含A、B、C、D、E、F六所院校;本科第二批的平行志愿包含A、B、C、D、E、F、G、H、I、J十所院校。本科第一、二批的每所院校设6个专业志愿及专业服从志愿。(2)高职(专科)志愿高职(专科)提前批分为定向培养士官、免费医学定向、公安司法和其他共4类,定向培养士官、免费医学定向实行平行志愿,设置A、B、C、D、E、F六所院校,每所院校设6个专业志愿(定向培养士官设专业服从,免费医学定向不设专业服从);公安司法和其他类设1个院校志愿,6个专业及专业服从志愿。考生的高职提前批次志愿只可选报一类。高职(专科)批平行志愿包含A、B、C、D、E、F六所院校,每所院校设6个专业志愿及专业服从志愿。(3)征集志愿各批次平行志愿录取结束后,对未完成的计划及院校追加的计划,面向批次线上未录取考生征集志愿;批次线下20分以内的考生也可以据此计划填报降分征集志愿,作为批次线上未完成招生计划院校降分投档的备档。征集志愿和降分征集志愿均包含A、B、C、D、E、F、G、H八所院校志愿(其中高职批设院校服从志愿),每所院校设6个专业志愿及专业服从志愿。填报军校、公安司法和应急消防(含公安司法国家专项计划)征集志愿的考生,须在军校、公安司法和应急消防体检、面试、政审等合格名单内。征集志愿录取结束后,仍未完成计划的院校及专业按考生填报的降分征集志愿进行逐分降分投档。27.文理科特殊类招生的志愿设置:高校专项计划设1个院校志愿,6个专业志愿及专业服从志愿;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分别设A、B、C、D、E、F六所院校平行志愿,每所院校设6个专业志愿及专业服从志愿;少数民族预科班设1个院校志愿及1个专业志愿。高水平运动队、高水平艺术团的考生须将院校志愿填在合格院校所在批次的A志愿位置。28.艺术类志愿设置:第一批,校考本科专业,所含院校为独立设置本科艺术院校及参照执行的部分院校(专业)、双一流建设高校;第二批,使用省统考专业成绩的本科专业;第三批,校考本科专业,所含院校为除第一批院校外的其他校考本科院校;第四批,使用省统考专业成绩的专科专业;第五批,使用校考专业成绩的专科专业。第一批、第三批和第五批均设1个院校志愿、1个专业志愿及专业服从志愿,其中第三批录取结束后未完成或院校追加的计划面向达线合格考生征集志愿。第三批征集志愿设1个院校志愿、1个专业志愿及专业服从志愿。第二批、第四批均实行平行志愿,平行志愿录取结束后未完成计划或院校追加的计划,将面向未被录取的综合分批次线上考生征集志愿。平行志愿、征集志愿每批均包含A、B、C、D、E、F、G、H八所院校,每所院校均设6个专业志愿及专业服从志愿。第二批(模块一、二、五、七)将根据相关院校申请设置“A段”和“B段”。“A段”为文化课成绩要求高于我省艺术类本科控制分数线的院校(专业);“B段”为除“A段”以外的其他院校(专业)。第二批省统考(模块八)在平行志愿投档前单设1个院校志愿,范围为经省考试院批准,按照主、副项等(声、器乐成绩)单独投档录取的院校(专业)。报考该单独投档录取志愿的考生须符合第二批省统考(模块八)的投档条件。29.体育类志愿设置:(1)体育类分两个批次:第一批,本科高校;第二批,高职(专科)院校。(2)体育类两个批次的平行志愿和征集志愿均设A、B、C、D、E、F六所院校,每所院校设6个专业志愿及专业服从志愿。(3) 安徽师范大学 、淮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教师试验班)招生试点实行单设志愿,符合体育类第一批投档条件且通过足球教师试验班测试合格的考生可单独填报,在体育类第一批(本科)之前录取。被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其他各批次的录取。、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等单独招生的考生,依据招生院校上报备案名单录取,无需填报单独招生志愿,未被单独招生录的考生,可以参加其他批次志愿填报。31.网上志愿填报工作由市、县招生考试机构负责。志愿填报时间:文理科本科提前批次(包括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高职(专科)提前批和艺术、体育类各批次院校为7月27-29日;文理科本科院校第一、二批为至8月1-4日;文理科高职(专科)批为8月6-9日。志愿填报办法另文通知。32.考生应在认真阅读并知晓有关高校招生章程和我省招生有关规定后,选择报考学校及专业志愿。考生志愿必须由考生本人到当地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具备视频监控和网上巡查条件的学校机房上网填报,所填内容应真实、准确。因考生本人填报失误造成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责任。考生所填志愿信息提交后由志愿填报点现场打印志愿信息预填表,考生当场签字。考生本人对不按时签字和由他人代为签字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志愿信息一经提交,任何人不得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