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普通读者新任教育部长陈宝生履新不久,就有知名教育工作者郑学志向教育部提出了 切实改善中国教育的13条建议 。其中的第8条建议,貌似老实,却触及一个与高考相关的灰色地带,不知道会不会引起陈部长的关注。 这一条,老王特别关注 。第8条建议是:推行中高考阅卷者资格考试制度 建议提到,类似 作文等主观试题阅卷 经常会引起社会猜测,希望能够对参加高考阅卷的阅卷者进行统一考试和培训,确保中高考阅卷 精准、公平 。中高考作文阅卷到底有什么不公平?为什么矛头要指向高考作文阅卷者?高考作文阅卷者是由哪些人组成的?一篇高考作文,阅卷者看多久才会给出分数?语文高考成绩要提升到180分的消息传出后,有个口号迅速蹿红: 得语文者得高考,得作文者得语文 。语文老师欢呼他们悲惨的命运终于走到头了;各类语文、作文补习班迅速陷入癫狂状态,风水轮流,属于英语的黄金补习时代,眼瞅着就掉到咱碗里来了。作文好像就要决定考生的命运了,但作文成了语文考试中最不稳定的分数,原因就在阅卷者。老师、家长、学生,竭尽全力,呈上一篇高考作文,把它当作自己未来和理想的一部分,却浑然不知,卷子的另一端,到底是谁在评判这篇文章。他们是否有这个评判的资格,以及,他们是否有足够的评判时间。先看这个问题。不说废话,直接算数。以老王所在省份为例,2016年高考考生近30万,计有作文卷30万份。已知作文阅卷组人数不超过100人,以100人计算(实际上应该没有这么多)。按照阅卷方式,电脑阅卷,两位阅卷者共阅一份试卷,有效阅卷人员,按照50人计算。阅卷时间6天,实际阅卷时间5.5天。于是,每天阅卷5.4万份,则每人每天1080份左右。每天阅卷时间,按照10小时计算,则每小时108份,每分钟1.8份。约等于, 每30秒阅一篇作文 。如果考虑到人的精力,长期盯屏产生的 生理倦怠 ,以及大量阅读中学作文水平的作品带来的 心理倦怠 ,其实,有效的评卷时间,绝不可能这么标准。一篇作文的实际评卷时间,还可能更短。坊间有不负责任的传言,说一篇高考作文的评阅时间不足10秒,真是污蔑, 20秒左右是比较正常的 。一篇正常的作文800字, 如果按照20秒一篇来计算,每秒钟40个字。大家会是这么看电脑屏的。在得出如此让人惊心动魄的数据之后,让我们静一静,这个数据太过分了,我们只能把它当作一种可能存在的情况,让我们回到官方的说法中, 一篇作文,至少看一分钟,标准看三分钟 。算法已经在这里了,按照这个算法去计算就够了,看看为了达到这个标准,需要多少人,多少天。这是个简单的算术题。这还不是重点!!! 重点在于, 背靠背评分 。两位阅卷者,同时批改一篇作文,综合二人的评分,求其均值,就是最终得分了。但 制度设计总会陷入人性的灰暗中 。为求尽可能公平,制度设计者规定了一个分数差额值。作文评分中,规定两位阅卷老师评分的差额不能超过6分,超过6分,即被视为疑问卷,马上提交第三位阅卷者审阅。有问题吗?看上去一切都是合适的。如果两位阅卷者出现的超过规定差额的次数过多,必然会对他们存在影响,于是,一种潜规则悄然产生,阅卷者尽量打中间分,让两人的差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大家彼此照顾,心照不宣,求个平安。(按照惯例,关于这点,一定会有人否认,理由也一定会冠冕堂皇,其实,这件事情不用说得那么耸人听闻,只要有人有能力调阅一定量的试卷,做个定量分析,性质自明。)阅卷者为什么会陷入这种尴尬中呢?因为 他们的身份 。寻求答案之前,先讨论一个标准,参加高考作文阅卷,最合适的人群应该是哪个人群?他们应该对中学语文非常熟悉,最好有十几二十年 教龄 ;他们 了解学生、同情学生 的努力和付出;他们自己 热爱阅读 ,有一定的 鉴赏水平、鉴别能力 ,也喜欢写作,有一定的 写作能力 ;他们参加过几次高考阅卷,对阅卷的流程、重要性、影响力等问题足够了解。这虽然比不上古代科举“为国抡才”千秋大事,却直接影响很多人的命运。这样的人,是最合适的阅卷老师。那么现实中,到底是谁在参与阅卷呢?综合各方面的消息,我们大致能勾勒出这个人群。第一类: 大学教师 。高考阅卷,一般都在高校内组织开展,直接负责人就是高校教师。他们更多是属于组织、管理者,直接参与其中的人数受高校教师人数总量限制。第二类: 中学教师 。一省之高考阅卷,抽调各地中学杰出者积极参与他们身处中学教学第一线,与我们理想中的人选标准接近。但可惜的是,这个人群现在出现在高考阅卷队伍中的机会越来越少,我深谙其中缘由,苦于不能明说。第三类: 在校研究生 。 他们才是高考阅卷的主力军 。这点不想多说,因为老王自己当年没少干。有人会问:这几类人,在高考作文阅卷这件事情上,有什么问题吗?问题大了!!!老王在《番外|一个中学生告诉我们,大部分国产文科生(本硕博)都不合格》这篇文章中,说了很多废话,就是想说明一个问题,至少在文科领域,我们的大、中学老师,读书有限,我们的硕、博士研究生, 读书有限,写作乏力 。于是,问题来了,他们在极端的时间内,是用什么标准来确定一篇文章的分数的?稍微翻一下他们的教育经历,就清楚了。他们接受中小学教育的时候,都是在应试范畴中,大家做题有力,阅读无心, 大部分人能接触到的最有水准的读物,也就是《读者》了 。但这样一本杂志,显然无法挽救大家整体不阅读的窘境,写作用套话,感情假大空。中国语文教育中,写作教学在全国范围内都是极度缺乏的,进入大学,写作训练更是几乎为零。这个现状,基本囊括了大、中学教师和在读硕、博士。这种状况下,我们回头一看,心里充满的恐怕更多是一种荒诞感。前些年,多有报道见诸报端,提到学生作文中造假之风极盛,这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诸如:感情真实、表达自然、语言准确,这种最基本、也是最严格的要求,无论从中学教学还是高考阅卷中,想要体现出来,都是难若登天。诚然,高考作文,有详细、严格的评卷标准,各方面分类,用心不可谓不严。只要大量阅读过稿件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最重要的,是如何 把纸面上的标准,内化为自己内心的标尺 ,让一个阅卷者在看一篇作文时,能迅速找到文字背后体现出的一个写作者的素养,这是何等艰难的事情。一个人本身阅读量少,写作能力低下,无论怎样漂亮的标准都会被扭曲。有一种和尚,叫作歪嘴和尚。综合上述条件,我们能推出这样的现状: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在评卷标准和内在鉴赏能力不足的条件下;在人员构成不合理,人员培训欠缺的前提下。高考主观类题目的阅卷——具体到作文阅卷—— 存在潜在的不公平的可能性 ,注意,我说的是可能性。今年高考刚结束,上海作家叶开马上撰文,质疑高考阅卷教师的资格问题,迅疾被删帖。老王当时有心说两句,也突感无力。时至今日,看到郑老师的谏言书中,竟然堂皇提到此事,上达天听,终于可以斗胆聊几句这个问题了。也不知道,这个问题,会不会有人真的去关注。今年的高考结束,老王所在的省份,高考语文成绩整体低到了一种新境界,高考文科状元,语文成绩也不过110左右。举目全省,很少能找出高分,语文能力整体下降,是不争的事实,但分数掉成我不信,也不服。这是谁之过。我们是靠阅读、写作吃饭的人,要靠语文活下去,我们喜欢它,想让它好。有朋友、家长问过我,高考作文到底该怎么得分?写作有没有得救?答曰:有救。 第一,找高手按阅卷者心态指导写作。第二,写一手好字。
普通高考的阅卷是实施网上阅卷的方法,当考试结束的时候,省教育考试院将试卷答题卡全部收集起来,先召开阅卷大会,然后将在指定的一所普通高校内的计算机办公大楼组织人员展开阅卷。
答题卡是先拆封后进行扫描录入计算机系统,这一部分将由公安机关单位负责(确保答题卡内容能顺利扫描进计算机系统不被泄露出去),试卷进行切割,选择题部分由工作人员将标准答案录进系统,由计算机自动判别,解答题和作文部分实行的是人工评分的方式只要是考生回答有理都能获分。
阅卷结束的时候,省教育考试院将试卷答题卡重新装订密封进行保管,任何人不得查看,3年后进行销毁处理。
高考试卷的所有客观题批改都是由电脑完成,所有的主观题都实行双评制度,如果两位老师给出的分数差距超出了阈值,那就会自动启动三评程序,如果三评老师给出的分值也超出了阈值,则将启动仲裁程序。录取方式
高考的录取方式采用网上录取,志愿填报方式,将全国的大学分为2个批次,还有许多高校进行自主招生,但入选考生均须参加全国统考,成绩应达到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与试点学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截至2015年,绝大部分省份取消三本批次,将三本与专科进行合并。
2014年11月29日,北京教育学会第27次学术年会在京开幕。
为了实现“教育均衡”的目标,教育部研究建立现任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制度,计划2014年开始用3至5年时间,实现县(区)范围内校长教师交流的制度化、常态化。优质学校每年需有不低于10%的教师交流轮岗,校长、副校长连续任满两届后原则上也要交流轮岗。各省市都在制定相应的轮岗规定。
2019年起,北京市将实施本科普通批次合并改革,本科一批与本科二批将合并为本科普通批,设置16所平行志愿高校,每个志愿高校设置6个志愿专业,考生填报志愿时须注明是否服从院校内专业调剂。
从2019年起,宁夏调整高考录取批次,将第二批本科录取与第三批本科录取合并,普通文理科第二批本科院校志愿数由原来4个调整为8个。
分类: 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 问题描述: 具体流程是怎样操作的解析: 高考试卷的批改以大学教师为主,吸收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中学教师参加,批改试卷时实行的是流水作业,举个例子:如果物理有10道大题,就将批改试卷的人分成10个小组,每个小组改一道大题,自始至终只改这一道大题,至于小组内是否还要分改小题,由小组的人自己决定,第一天的任务就是用一部分试卷来试评,然后进行讨论,看看大家是否掌握了给分标准等,就这样以流水的形式批改,另外还有一个技术小组,这个小组的人员负责抽查已经批改过的试卷,检查评分标准是否一致,有无错判与漏判,注意,这里只是抽查;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是按量计酬,刚开始时,大家的进度并不快,判分也比较严格,所以最先送到阅卷场的试卷是最不合算的,分数会给的比较严格;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对评分标准已基本掌握,再加上金钱的诱惑力,很多人就会尽量提高速度,以获得更多的酬金,越往后判的试卷分数就会越松,对考生来说也是最合算的;在这样的过程中出错就是难免的,有把小题改漏的,有加分加错的,甚至还有漏改大题的,如果漏改大题是很容易在统分中发现的,但漏改小题就不易被发现,除非你很幸运地被技术小组抽查到;鉴于种种主观与客观的因素,高考时,你的书写一定要整齐,不要让阅卷人员看着头痛,以至失去耐心,不要在试卷上涂黑疤等,如果有可能,尽量去查一下分数,以免吃个哑巴亏;机读卡的填写也有一定的技巧,千万要按照要求用笔,填涂时不要使劲,不要涂出凹痕,更不要折叠,考号一定要用钢笔书写清楚,这样即使你考号填涂错了,阅卷人员也会及时帮你修改的,填涂客观题时千万不要填出方框,以免读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