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普通读者新任教育部长陈宝生履新不久,就有知名教育工作者郑学志向教育部提出了 切实改善中国教育的13条建议 。其中的第8条建议,貌似老实,却触及一个与高考相关的灰色地带,不知道会不会引起陈部长的关注。 这一条,老王特别关注 。第8条建议是:推行中高考阅卷者资格考试制度 建议提到,类似 作文等主观试题阅卷 经常会引起社会猜测,希望能够对参加高考阅卷的阅卷者进行统一考试和培训,确保中高考阅卷 精准、公平 。中高考作文阅卷到底有什么不公平?为什么矛头要指向高考作文阅卷者?高考作文阅卷者是由哪些人组成的?一篇高考作文,阅卷者看多久才会给出分数?语文高考成绩要提升到180分的消息传出后,有个口号迅速蹿红: 得语文者得高考,得作文者得语文 。语文老师欢呼他们悲惨的命运终于走到头了;各类语文、作文补习班迅速陷入癫狂状态,风水轮流,属于英语的黄金补习时代,眼瞅着就掉到咱碗里来了。作文好像就要决定考生的命运了,但作文成了语文考试中最不稳定的分数,原因就在阅卷者。老师、家长、学生,竭尽全力,呈上一篇高考作文,把它当作自己未来和理想的一部分,却浑然不知,卷子的另一端,到底是谁在评判这篇文章。他们是否有这个评判的资格,以及,他们是否有足够的评判时间。先看这个问题。不说废话,直接算数。以老王所在省份为例,2016年高考考生近30万,计有作文卷30万份。已知作文阅卷组人数不超过100人,以100人计算(实际上应该没有这么多)。按照阅卷方式,电脑阅卷,两位阅卷者共阅一份试卷,有效阅卷人员,按照50人计算。阅卷时间6天,实际阅卷时间5.5天。于是,每天阅卷5.4万份,则每人每天1080份左右。每天阅卷时间,按照10小时计算,则每小时108份,每分钟1.8份。约等于, 每30秒阅一篇作文 。如果考虑到人的精力,长期盯屏产生的 生理倦怠 ,以及大量阅读中学作文水平的作品带来的 心理倦怠 ,其实,有效的评卷时间,绝不可能这么标准。一篇作文的实际评卷时间,还可能更短。坊间有不负责任的传言,说一篇高考作文的评阅时间不足10秒,真是污蔑, 20秒左右是比较正常的 。一篇正常的作文800字, 如果按照20秒一篇来计算,每秒钟40个字。大家会是这么看电脑屏的。在得出如此让人惊心动魄的数据之后,让我们静一静,这个数据太过分了,我们只能把它当作一种可能存在的情况,让我们回到官方的说法中, 一篇作文,至少看一分钟,标准看三分钟 。算法已经在这里了,按照这个算法去计算就够了,看看为了达到这个标准,需要多少人,多少天。这是个简单的算术题。这还不是重点!!! 重点在于, 背靠背评分 。两位阅卷者,同时批改一篇作文,综合二人的评分,求其均值,就是最终得分了。但 制度设计总会陷入人性的灰暗中 。为求尽可能公平,制度设计者规定了一个分数差额值。作文评分中,规定两位阅卷老师评分的差额不能超过6分,超过6分,即被视为疑问卷,马上提交第三位阅卷者审阅。有问题吗?看上去一切都是合适的。如果两位阅卷者出现的超过规定差额的次数过多,必然会对他们存在影响,于是,一种潜规则悄然产生,阅卷者尽量打中间分,让两人的差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大家彼此照顾,心照不宣,求个平安。(按照惯例,关于这点,一定会有人否认,理由也一定会冠冕堂皇,其实,这件事情不用说得那么耸人听闻,只要有人有能力调阅一定量的试卷,做个定量分析,性质自明。)阅卷者为什么会陷入这种尴尬中呢?因为 他们的身份 。寻求答案之前,先讨论一个标准,参加高考作文阅卷,最合适的人群应该是哪个人群?他们应该对中学语文非常熟悉,最好有十几二十年 教龄 ;他们 了解学生、同情学生 的努力和付出;他们自己 热爱阅读 ,有一定的 鉴赏水平、鉴别能力 ,也喜欢写作,有一定的 写作能力 ;他们参加过几次高考阅卷,对阅卷的流程、重要性、影响力等问题足够了解。这虽然比不上古代科举“为国抡才”千秋大事,却直接影响很多人的命运。这样的人,是最合适的阅卷老师。那么现实中,到底是谁在参与阅卷呢?综合各方面的消息,我们大致能勾勒出这个人群。第一类: 大学教师 。高考阅卷,一般都在高校内组织开展,直接负责人就是高校教师。他们更多是属于组织、管理者,直接参与其中的人数受高校教师人数总量限制。第二类: 中学教师 。一省之高考阅卷,抽调各地中学杰出者积极参与他们身处中学教学第一线,与我们理想中的人选标准接近。但可惜的是,这个人群现在出现在高考阅卷队伍中的机会越来越少,我深谙其中缘由,苦于不能明说。第三类: 在校研究生 。 他们才是高考阅卷的主力军 。这点不想多说,因为老王自己当年没少干。有人会问:这几类人,在高考作文阅卷这件事情上,有什么问题吗?问题大了!!!老王在《番外|一个中学生告诉我们,大部分国产文科生(本硕博)都不合格》这篇文章中,说了很多废话,就是想说明一个问题,至少在文科领域,我们的大、中学老师,读书有限,我们的硕、博士研究生, 读书有限,写作乏力 。于是,问题来了,他们在极端的时间内,是用什么标准来确定一篇文章的分数的?稍微翻一下他们的教育经历,就清楚了。他们接受中小学教育的时候,都是在应试范畴中,大家做题有力,阅读无心, 大部分人能接触到的最有水准的读物,也就是《读者》了 。但这样一本杂志,显然无法挽救大家整体不阅读的窘境,写作用套话,感情假大空。中国语文教育中,写作教学在全国范围内都是极度缺乏的,进入大学,写作训练更是几乎为零。这个现状,基本囊括了大、中学教师和在读硕、博士。这种状况下,我们回头一看,心里充满的恐怕更多是一种荒诞感。前些年,多有报道见诸报端,提到学生作文中造假之风极盛,这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诸如:感情真实、表达自然、语言准确,这种最基本、也是最严格的要求,无论从中学教学还是高考阅卷中,想要体现出来,都是难若登天。诚然,高考作文,有详细、严格的评卷标准,各方面分类,用心不可谓不严。只要大量阅读过稿件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最重要的,是如何 把纸面上的标准,内化为自己内心的标尺 ,让一个阅卷者在看一篇作文时,能迅速找到文字背后体现出的一个写作者的素养,这是何等艰难的事情。一个人本身阅读量少,写作能力低下,无论怎样漂亮的标准都会被扭曲。有一种和尚,叫作歪嘴和尚。综合上述条件,我们能推出这样的现状: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在评卷标准和内在鉴赏能力不足的条件下;在人员构成不合理,人员培训欠缺的前提下。高考主观类题目的阅卷——具体到作文阅卷—— 存在潜在的不公平的可能性 ,注意,我说的是可能性。今年高考刚结束,上海作家叶开马上撰文,质疑高考阅卷教师的资格问题,迅疾被删帖。老王当时有心说两句,也突感无力。时至今日,看到郑老师的谏言书中,竟然堂皇提到此事,上达天听,终于可以斗胆聊几句这个问题了。也不知道,这个问题,会不会有人真的去关注。今年的高考结束,老王所在的省份,高考语文成绩整体低到了一种新境界,高考文科状元,语文成绩也不过110左右。举目全省,很少能找出高分,语文能力整体下降,是不争的事实,但分数掉成我不信,也不服。这是谁之过。我们是靠阅读、写作吃饭的人,要靠语文活下去,我们喜欢它,想让它好。有朋友、家长问过我,高考作文到底该怎么得分?写作有没有得救?答曰:有救。 第一,找高手按阅卷者心态指导写作。第二,写一手好字。
高考阅卷当然不可能只有30秒,这恐怕是“坊间传闻”吧。你要相信阅卷老师的严谨性和责任感,无论阅卷时间的长短,他们都会认真对待每位考生的文章。为什么总会有传言说道高考作文阅卷时间的长短呢?相比也并不是绝对的空穴来分,至少说明了:高考英语作文阅卷时间是十分有限的,所以我常会说:用你的文字在最短的时间内给阅卷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书写工整”就是高分作文几大要素中最重要却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点。除了书写以外,还有几点也是很重要的:
1.用较高级词汇替换第一反应词:在写作的过程中,很多考生习惯第一反应想到哪个单词就使用哪个单词,比如谈到“好”就是good,而第一反应词往往是比较简单的,甚至不适合书面语言,所以千万别一想到某个简单而顺手的词就立刻下笔,而是思考它的同义词。思考后考生会得到4到5个同义词,这里的任意一个词都可能会比你想的第一个词复杂些。通常考生想到的第一个词是平时使用较多的词,也是比较简单表意比较笼统的词,所以放在口语中使用更加适合,而写作用词最好用书面词汇,并且书面词汇会比起第一反应词的笼统,表意更加具有指向性,进而可以使文章语言更具生动和真实性。2.学会用多个同义英语词汇表达一个中文意思在中文中习惯“求同不求异”,所以我们习惯用同一个词来强调某一个概念,而在英文中正相反----“求异不求同”,所以就要学会用不同的词来表示同一个概念。比如:好的:就可以用positive, favorable, rosy (美好的),promising (有希望的),perfect, pleasurable , excellent, outstanding, superior替换good。3.句型要尽可能多样化高考英语写作其实就是一个“SHOW",你要在短短几十分钟内秀出你学了十几年的英语就要学会尽可能地多使用自己会的句型和语法知识。尤其是在作文中非常好用的“非限定性定语从句”“时间状语从句”等等。4.连接词要常用要想让自己的文章行文顺畅,逻辑合理,就要学会使用起到各种作用的连接词。
高考中作文占60分的分值,每年高考阅卷时,面对海量的作文考卷,老师们是无法做到每一篇作文都仔细看的,根据考生数量和阅卷时间来推断,平均每篇作文的阅卷时间大约只有40秒左右,最多不会超过一分钟。
关键看以下几个方面:
1.看篇幅
一份作文拿到手,作为阅卷老师会先看一下文章字数,篇幅以超过规定字数100字为宜,一般就是要写到答题卡上“800字”标记下面四至八行。如果字数不达标,那么毫无疑问,你的作文分数不会高。
2.看标题
标题能一眼看出与主题的关联,如果是自拟标题,那么拟题的第一原则是切合主题,如果在切题的基础上,你的文章标题起得新颖别致,那么现在你的作文的第一印象就是一类文。3.看首尾是否点题
大家常说高考作文的开头很重要,的确,一般老师会先在开头第一段里找你有没有点题,如果开头写了半天,没有点题,那么很可能你就掉到二类文了,但是老师不会认为你跑题了,还会接着看。开头看完,老师会把目光快速定位到结尾,如果开头和结尾都不错,那么你的作文至少在二类文里了,所以文章首段和尾段最好都点题,能让阅卷老师快速看出你文章的主题。
4.看分段
看完开头和结尾后,这时老师会看你整篇文章分段情况,如果你分段清晰,那你又为自己增加了一些分数。如果你没有分段,老师的印象就会是:条理不太清晰,文章结构安排有问题。文章最好分成五至六段,首段和末段可短些,两三行即可,中间每段可长些,七八行较好。
当然也不能绝对化,在行文过程中,根据需要在中间两个大段之间插入一两句过渡语并单独成段,有时也会给人灵活和流畅的感觉。
5.看正文
一般判卷到老师就已经判断出你的文章在哪一等,心里的预判分数也就出来了,再下来就是看你的正文内容了,至于具体给分多少,就看你的正文内容能否投老师所这是有主观因素的,但基本上差别不会太大。
写作时,只要把握好以上几个评分关键点,分数一般不会太低,当然细节之处也很重要,不注意的话就会被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