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8年毕业的,考公失败之后,19年再战才考上的公务员,第一年的心态是松散的,第二年明显的就紧迫起来的。作为一个过来人,建议小白们一定不要听信网上“一个月上岸秘籍”、“做好30天,上岸不用愁”等噱头,老老实实根据考试时间提前做准备才是正道。我第一年的失败就是吃了这方面的亏了。
看到过网上的一句话挺好的,“天才确实存在,但把自己看做普通人更加实在”。不打无准备之仗,老老实实按计划复习绝对没错:
一、行测
1、刷题。很多小伙伴会陷入题海战术的误区,认真刷得越多越好。其实,刷题不在于题量多少,而在于效率和方法。无需大量刷题,仅需要认真做30-50道题,即可掌握知识点。
2、刷历年真题。注意一定要掐着时间做,可以安排在早上9:00-10:00,按照考试流程去模拟练习,做完之后一定要认真分析答案,不要匆匆看完做错的题目就完事,做对的题目也要认真去分析,尤其是你蒙对的题目。
要把每一道题当作4道题去做,从出题人的角度去思考,每道题每个选项的坑在哪里,认真分析每个选项。同类、同知识点的题目要放在一起做,将考点“竖向”对比,可以找出考点的相似之处。
3、查漏补缺。针对自己的薄弱题型和知识盲区,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积累,效果会非常好。二、申论
1、按照题型巩固知识点。比如单一题,无需区分各要素,注意原因和问题危害都可以相互转化,判断题干性质即可,题干为不好的,负面的事情,都当作“问题”作答。摘抄为主,概括为辅,概括性、共性词汇前置。
公文题按照类型解答,方案类、宣传类、评论类等,掌握其基本要素,注意格式,不管怎么变,要素都来源于材料,不要自己脱离材料发挥。
2、刷真题。尤其是近五年的真题,每套题都要刷三遍以上。刷完后根据答案批改修改自己的答案,一遍遍去推敲分析,反复做,直到把真题做到跟批改答案一样为止。可以安排一周做两套申论,记住一定要完成,包括作文。刚开始肯定很难写,哪怕是根据答案思路也要把它写完,一定不能偷懒。
3、平时要注意积累。自己准备一些晨读材料,具体内容平时要注意从新闻热点、名人事迹等方面去整理收集。
公务员考试报考也很重要,大家一定要细细的研究招录职位表,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我第一年的踩过的“坑”分享给大家,这些误区一定要绕过呀。
1、盲目跟风或热衷于报考“没有专业限制”职位。
我在报名的时候,没有仔细权衡自己的优、略势,谨慎报考,而是仓促的决定自己的报考职位,最后报名结束之后发现报考比例218:1,太难了。所以大家还是不要走极端,那些报考条件低岗位一定要慎重。
2、有工作经验的社会在职人员报考优势较应届生更大。
在职人员有一定的优势是因为有很多职位是要求有相关几年工作经验的,这就为社会在职人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平台,但是也不能忽视在职人员自身的劣势。
边工作边考公务员,时间很是不稳定的。而且每天都有很多工作上的事情需要处理,哪怕是下班之后也需要加班。不能静下心来好好复习,而且对考试结果更看重,所以考试的时候压力相对要大一点,容易紧张导致发挥失常。
公务员备考是个很折磨人的过程,需要有坚定的恒心,以上都是我自己的感受,欢迎指正呀。
专访人物:益友学子 — 刘欣雨 毕业高中: 山东省宁阳一中考入大学: 复旦大学大学专业: 自然科学试验班一、当初是什么原因选择报名益友尖子生培养计划的? 当时招生老师到我们学校宣传的时候请的是物理刘老师,一个多小时的物理课听下来热血沸腾,从来没见过讲课方式这么新奇有吸引力的老师,想多跟刘老师学点东西,同时还想见见其他向刘老师一样高水平的老师,开阔一下思路,于是就报名了。二、第一次参加益友尖子生培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主要是物理做题思路开阔了,学到了许多简洁快速的秒杀法。语文李老师的九段论也为我的写作提供了思路。三、还记得当初对你帮助最大的老师是哪一位吗?对益友这位老师有什么评价吗? 必须是物理大牛刘老师。四十多年教龄,教学水平肯定没话说,对高考题的钻研已经很透彻了,刘老师可以说是我们益友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四、当初来到益友尖子生辅导班可谓是高手云集,你怎么看这种学习氛围?让你有什么受益吗? 当时在清北一班其实是受了打击的,进班考试考的数学理综,当时的排名大概在五六十名,远远低于在我们学校的名次,看见身旁这么多比自己优秀的人,我更加清楚了自己的定位。不过我认为这种气氛比较适合我,因为无形中的压力能让我沉住气、稳下心来学习。同时我交到了一些学霸朋友,现在关系还很好,我认为这是无价的。五、参加过益友高考最后一讲的辅导吗? 我很遗憾没有参加,但是听参加过的同学说,当时的数学老师和英语老师提供的方法都很有帮助。六、高中时哪一科目学的最好?有没有什么好的经验分享? 数学和英语吧。数学讲究基础 技巧,基础就是经典例题,比如等差数列求和的题目就要把六种典型解法烂熟于心,结合例题记忆;技巧就是对于基础扎实的同学,要总结每个题个性化的方法,在你对答案的时候,看看到哪一步,答案用了什么技巧方法是你不知道的,慢慢积累肯定会有提高。英语最重要的就是词汇量,平时的题量要刷上去,写作文要注意书写,我当时是练的衡水体,书写对于英语作文是非常重要的,平时还要多背范文,积累高级词汇句式、地道表达法。七、高中时哪一科目相对最弱?有没有好的快速提分经验? 物理吧,但平心而论,物理快速提分或许有些不现实。我当时是决心花大功夫补物理,从基础做起,自己总结基本模型、二级高三一年的复习笔记就记了好几本,最终保证基础题不失分,成绩也不至于太难看。满分110的题目基本考到95-105。八、高中时有没有短时期的焦虑、失眠?是如何调整的? 焦虑经常有,失眠倒不太有。首先我高三每天晚上都会去操场上跑圈,运动宣泄是一种很好的缓解压力方式。其次我会选择和老师、家长交流,把心里话说出来,听听长辈们的看法,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种倾诉宣泄也是我比较喜欢的宣泄方式。另外可以做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绘画听歌,只要控制好时间,适当的调整还是可以允许的。九、高中时有没有经历过低谷期?是怎么度过的? 整个高三都是低谷期哈哈。虽然高三的压力普遍比较大,但是我还是不断地给自己施压。我每天都会在自己的规划本上写两项事情,一是作业等计划安排,二是“毒鸡汤”,通俗的讲就是一些比较狠心的励志语录,比如“总有你达不到的极致,总有你争取不来的完美,你所做的努力,从来都不够。”“你现在放过的一道题,就是你高考考场上哭都哭不回来的14分。”诸类。对于我的性格来说,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压力才能专注,才能保证我的学习效率。我的高三就是踏踏实实的在一天天质朴日子里不紧不慢的前进。不去跟别人比较,只求优于昨天的自己,就算班里的男生大佬们做数理化的难题又快又准,比我的水平高出一大截,但是我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尽人事听天命。因为我相信The good situation will eventually present itself.只要自己足够努力了,好的结果自会出现。十、高中时你觉得对你最有用的一个习惯是什么? 整理总结。我认为这是一种比较“笨”的办法。我在复习的时候,每节课都会列出大纲,数学理综的每道错题都会分析原因(但是不代表都会整理)。很多老师说过,只要你能保证做过的题都不会再错了,你的水平就很高了。我也相信是扎扎实实的整理做笔记,高考完整理东西的时候发现我高中所有的笔记错题集就能装满一整箱,大概四五十本的样子。还有每天的规划本,帮助我充分利用时间。十一、在填报志愿和选择专业方面有什么可以分享的经验吗? 首先我想说在高考结束之前不要过分的琢磨志愿和专业这类问题。很多时候当高考成绩下来,会把你原来所有的设想推翻。用我自己举个例子,高三初期纠结志愿的问题,当时的成绩差不多能考北京师范大学,我也是一直这么打算的,但是直到高考成绩下来,这个分数的选择无非就是复旦、上交、国科大、北医,这些学校都是我以前不敢想的。按照我们2019年学校 志愿的报考,应该是先根据分数定位学校档次,然后考虑地理位置、学校水平、个人兴趣等一系列的问题。现在新高考改成了专业 学校的报考方式,目的无疑是让学生选择符合自己兴趣的专业。所以这样的选择范围就更广了,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即可。十二、上大学后回益友当班主任或助教,角色和身份都变了,有没有新的感悟? 2019寒假我在清北一班,华哥的学生。2020寒假我在清北一班,华哥的助教。在清北一班看见这么多双眼睛,仿佛看见了一年前我自己的影子。华哥说,这是益友的“传承精神”。去年的我听着助教魏雅涵姐姐的分享,今年的我又把我自己的故事讲给他们听,或许明年他们又会接续下去,将故事讲给一代又一代的益友人。这就叫情怀。十三、有没有和益友有特殊的缘分,或者在益友有特殊的经历或感悟可以分享一下? 最大的感悟就是传承精神。我觉得我在益友成长了许多。在益友的每一天都很充实。就像临危受命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押车,面临一个又一个棘手的问题(买不上车票、找不到打印店、行李放不下、有同学不配合……),虽然把我爸妈有些担心,但是这就像一场冒险,我非常感激给我这次机会的老师。还有通宵阅卷的那晚看见有同学在答题纸上写“老师们加班辛苦了!”,我恍然意识到,原来自己已经是老师了!还有清北一班的同学们一口一个“欣雨姐姐”喊得特别亲切。我还从来没被这么多人叫过姐姐呢。还有就是今年寒假由于疫情,通过网课这种特殊的形式上课,可以说大家都付出了很多,也是挺难忘的。十四、以你现在高考过来人的身份,有没有特殊的心得体会分享给当下的高中学弟学妹的? 其实我高考的时候格外放松,心情极佳,所以才能超常发挥。这是因为我认为我高三的努力已经达到了我的“极致”,无论结果怎么样,我不会后悔,我无愧于心。回想高三一年的跌跌撞撞,高二时戒手机的选择,几十本笔记,前后背了八遍的单词本,每晚准时跑的操场三圈,逼着自己写下的一句句毒鸡汤……每个人的高三都是独家记忆。但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是,每个精彩的高三都离不开“坚持”,都是一部血泪奋斗史,是可歌可泣的追梦传说。引用我很喜欢的力克胡哲的一段话: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一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忍受了很多的孤独和寂寞,不抱怨不诉苦,只有自己知道。而当日后说起时,连自己都能被感动的日子。所以无论你现在是什么状态,无论你距离高考还有多久,要相信:当你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开始的最早的时候。乾坤未定,你就是那匹黑马。十五、如果以益友班主任或助教的身份,有没有特别想对参加益友尖子生培养计划的学生或者学生家长要说的话? 想对清北一班的小朋友们说:谢谢你们这些天对欣雨姐姐的包容和陪伴,很幸运能和你们度过难忘的十天。愿你们在接下来的一百多天里全力以赴,无愧于心,拼他个日出日落,学他个无怨无悔!我在复旦大学等你们。十六、最后有没有对益友想说的话? 益友,我挺你!之前看益友的大学梦宣传视频深深的被震撼了,令我感动的不仅是气势,更是情怀。强烈建议每一位高中学子一定要感受一下这种震撼。作为益友的一员,我很骄傲。如果这篇采访录有幸能让学弟学妹看到,只希望能给他们带去一些鼓舞。最后想对所有益友的老师们说一声:你们辛苦了!携手益友,共创辉煌!
基于保密的考虑
很多人都认为,不允许把草稿纸私自携带出考场,其中可能有保密方面的考虑。允许带出草稿纸,部分考生就可能将真题抄在草稿纸上,导致高考考题提前泄露。虽然说每年高考结束后,都会公布考试真题。考生个人摘抄的考题,有时候会和真题有一定的误差,从而对于其他人形成误导,提前公布的真题,也会动摇一部分发挥失常的考生参加接下来考试的信心。不允许带出草稿纸,一般情况下,多数人都无法原原本本回忆真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基于防作弊的考虑
高考不允许把草稿纸带走,还有一个考虑就是为了防范作弊风险。如果高考允许带草稿纸,这就意味着,草稿纸是不回收的。既然如此,有一些别有用心的考生,就有可能在草稿纸上“做文章”。将正确答案写在草稿纸上,通过草稿纸来传递答案,反正草稿纸是不上交的,考生在答题结束的时候,并不需要向考官提供一张完整的草稿纸,会导致一部分人有机可乘。高考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考生们竞争公平上大学的机会。如果有人在草稿纸上动心眼儿,就有可能影响这种公平竞争。明确规定草稿纸不得带走,有利于防范这种风险。对于这种问题,很多曾经在中小学有过传递纸条的考生,可能感受会更加深刻。如果草稿纸可以自行处置,就完全可能会被当成小抄来传递。考试结束的时候,不仅要提交完整的试卷,还要提交完整的草稿纸,可以防范有人在高考中“动手脚”。基于环保的考虑
还不允许带走草稿纸,是为了环保的要求。毕竟,考生每考完一科,都会有一种轻松的感觉。如果草稿纸交给他们自行处理,有可能就会出现在考场内外乱扔垃圾的现象。有的考生可以带走草稿纸,有的考生不可以带走草稿,也会给考官清点带来一定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明确规定草稿纸不许带走,反而会使得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草稿纸由考官统一处理,可以回收之后再利用,有利于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