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阅卷的大部分是高校的老师和一些研究生。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高考是在给大学选择人才,所以高考阅卷让高校老师当主力。而且在高考阅卷的过程中,也会根据高校老师的职级,来分配他们阅卷的题目,比如说高考作文一般都是由教授或者副教授担任阅读组组长的。

另外让高校老师和在读研究生阅卷,也比较方便。因为大多数阅卷点都在高校,这样本校的老师参与阅卷,不用担心食宿问题也不用担心加班问题。大家也不用担心那些在读的研究生会对阅卷有影响,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的阅卷,而只是参与一些和阅卷有关的工作。至于高中老师,只有很小的一部分会参与阅卷。

评卷教师“无声入场”,全程监控确保改卷环节公平公正

普通高考答卷扫描工作采取了更加严格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加强答卷和扫描数据保密管理,工作现场24小时全封闭,不允许手机等带入扫描现场;

从答题卡保管、运送到每一台扫描机器,全过程监控、全时段摄像录像;

加强扫描数据检查与校验,考生条码、考号、姓名等信息严格核对。

试卷阅评基地严格实行“无声入场”,评卷老师和工作人员进入评卷教室要经过严格的金属探测器检验,不能携带任何违规物品进入评卷室。

为确保评卷环节公平公正,评卷场地实行24小时视频监控和全天候值班巡逻。并根据教育部、国家保密局规定,对评卷参考实行秘密级管理。对试卷、答题卡及评卷过程信息等按照国家秘密级材料管理。

一、阅卷人员

高考阅卷中,相当一部分的阅卷人员是在读研究生。据我所知,英语的语法填空、短文改错两部分由研究生阅卷,在职老师只批改书面表达。同样,在化学学科中,阅卷人员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研究生,负责理综化学试卷的三道大题和一道选考题。研究生通常承担答案较为固定,评分标准更加明晰的部分的批改,对于英语来说,如果出题无误,答案就一定是唯一的,即使有争议,阅卷组在开始批改前也会仔细斟酌(sibi),确定最终的唯一答案。然而化学试卷的答案虽然是确定的,但有不同的表述,因此在平时练习和考试答题的时候需要注意答题的规范,切忌自以为是,时刻认为自己的答案完美无缺,有时即使自己的答案与标准答案相差无几,表述不同,但存在一种情况叫做“合理且正确但不得分”,尤其是研究生在给分时,无法在短时间内理解转化你答案的表述,极易造成失分。(此处并无贬低排斥研究生的意思,研究生的参与对于高考阅卷的帮助非常大)二、阅卷方式

高考阅卷均为网上批阅,每一道题目都有双评或者三评,,得分相差不大则取平均分,差距过大的将成为仲裁卷,由负责该题的组长仲裁。对于刚才所说答案相对确定的题目,需仲裁的卷子肯定少于主观性较强的题目(以作文为代表),现以作文为例进行分析。现在有如下事实:全省高考卷集中于一处批改,负责每一道题目的阅卷组需批改全省的该道题目

每一个题目的阅卷组人数有限,根据考生人数不同而不同,但总的工作量平摊到每个人身上都是极其艰巨的

高考改卷时间大都为一星期左右

题组长需处理全组的仲裁卷

由此,可以得到几条推论:每位阅卷人批改每一份试卷的时间很短,无法精确完整定位每一个采分点,通常是摘取关键词给分

题组长仲裁全组,工作量大小取决于组内老师给分的分差,工作量大了心情不好,会骂人(夸张一点的说法),尤其是仲裁率高的组员

站在阅卷老师的角度,为了降低仲裁率(不挨骂),就会减少给高分和低分,除非遇到了极好或极差的作答,以求与其他组员一致。对于学生来说,自己的作文一定要有亮点,让阅卷老师心安理得地给高分而不担心仲裁。

三、评分标准

阅卷开始前,阅卷组会拿到官方版本的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而阅卷组有一定的权力对其进行微调。下面举两个例子语文

阅卷组会先按照拿到的答案试阅200~300份,之后分析主观题的答题与得分情况,对评分标准进行微调。比如一道题的标准答案为A、B、C三个要

16天左右。

2021全国高考成绩公布查询时间每年都在6月24日-27日左右,考生可通过各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信息平台,高考成绩可以通过招生考试网查询。

考生可登录招生考试网,通过2021年普通高考成绩查询系统,凭考生本人的考生号、登录密码及系统随机提供的验证码查询。比较常见的高考成绩查询方式一般有三种最主要的。

第一种:考生可以通过各省市教育考试院官网上进行对高考成绩的查询。高考生需要输入自己的准考证号和姓名或者通过身份证号进行查询。

第二种:查询高考成绩目前各省市已经开通了微信查高考成绩,考生及家长可以通过微信找到所在的高考省份,进行查询自己的高考成绩。

第三种:这种高考成绩的查询方式是最传统的方式,考生和家长可以通过电话查询高考成绩,拨打电话号码进行对考生高考成绩的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