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窗苦读数十年,只为高考那两天,很多地区2022年的高考已经落下了帷幕。在中国高考是改写很多学生命运的一场考试,也是很多家庭能够扭转局势的一堂考试,所以在中国的家庭里,孩子的高考是一件头等的大事。如今高考已经过去了,再多的遗憾和悔恨都改变不了现状,现在学生的分数已经是定局了,高考后大概15天到20天左右会出成绩,一般情况下是先出分数再出分数线,学生在根据自己的分数以及分数线进行志愿的填报,学生在志愿填报上应该注意以下两点。第一,量力而行,不要浪费每一个志愿。高考与高三学生而言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努力与拼搏换来的高考分数,千万不能浪费其中的一分。考得好并不代表能够上到好,学校考得好而又报得好,那一定能够上到好学校,所以在高考志愿的填报方面一定要注意量力而行,使自己的分数尽可能的最优化。你明明知道自己的分数与清华北大有着一定的距离,偏偏要报清华北大,那你这浪费志愿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分手出来之后,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可以冲一冲好的学校,但是这里好的学校是指你冲一冲有可能上的学校,而不是盲目的填名牌大学。还要注意一定要感冒,别因为自己不行而不敢报与好的学校时之交臂。在高考志愿的填报上要敢报,但也要量力而行,清楚自己的实力和分数在哪个层次。第二,一定要给自己留保底的学校,以免滑档没有学校可上。每年都有很多学生,他们给自己填报志愿的时候,都是从名牌大学去的,那些一般的院校他们压根看不上,以至于在志愿填报的时候,他们填的全是自己心仪的学校,没有给自己留保底的院校,最终落了一个华党的下场。这些悲惨的事例也告诉我们,在高考卷的填报上,一定要给自己留有保底的院校,如果说那些冲一冲的院校没有录取你,但最起码你还有保底的院校可以上,不至于最终落个无学可上的下场。高考后大概15~20天后会出成绩,是先出分再出分数线的,高考志愿的填报要注意以上两点。

高考先出成绩。

高考之后是先出成绩,成绩一般是在6月23日零时开始公布,高考成绩考生就可以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查询自己的高考成绩录取结果。

高考的历史沿革: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设置的全国性统一考试,每年6月7日-10日实施。参加考试的对象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招生分理工农医(含体育)、文史(含外语和艺术)两大类。

中国有1300多年科举考试的历史,这一制度曾显示出选拔人才的优越性,深深地影响了东亚各国。1905年,清廷出于发展新教育、培养实用人才的需要,废除了科举制度,转而引进西方的学校考试制度。中国现代高考制度的建立,就有这样两个重要来源:一是科举考试制度所形成的传统考试思维和价值,二是西方现代考试制度的模式和手段。

高考是先出成绩再填志愿。

政策改变:

高考先出成绩后报志愿的政策是从2014年开始实施的。在此之前,学生需要在高考前填报志愿,然后根据高考成绩进行录取。

但自2014年起,高考成绩公布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成绩情况再次调整志愿顺序或选择报考院校。这一政策的实施旨在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高考志愿填报时间:

高考结束20天后填报。根据一般高考流程,高考结束后的15到20左右高考分数会陆续公布,公布一周后,就开始志愿填报。

高考志愿填报注意事项:

1、牢记填报时间,尽早进行填报

考生务必在规定时间内填报志愿,填报志愿系统按照规定时间关闭,关闭后考生将不能再填报。建议考生尽早填报,尽量避免集中在截止时间临近前填报。

2、增强防范意识,管好个人信息

考生应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号、考生号等个人信息和志愿填报系统密码等登录信息,不要泄露给他人,防止志愿被他人篡改。高考志愿填报的重要性:

1、影响录取结果

高考志愿填报,是决定能否被录取的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因素。如果填报的志愿与成绩、排名、批次等不匹配,或者与高校的招生计划、录取规则、录取比例等不符合,那么很可能会失去被录取的机会,或者被录取到不满意的专业或学校。

2、影响学习效果

高考志愿填报,也会影响未来在大学中的学习效果。如果选择了一个与自己兴趣、能力和目标相符合的专业和学校,那么在大学中会更有动力和热情去学习,更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更容易发挥自己的潜力和优势。

3、影响生活质量

高考志愿填报,还会影响未来在大学中的生活质量。如果选择了一个与自己期望相一致的专业和学校,那么在大学中会更有信心和满足感,更容易享受和充分利用大学四年的宝贵时光,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网络,更容易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