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试应该这么准备:
1、时间如何把控?
简介:通常意义上来说,复习得越久,准备越充分,上岸的把握也会更大。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么长时间复习的,有人要花时间考研,有人只是想打个酱油,有人忙于毕业设计,有人囿于各种琐事,所以我们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①半年以上时间如何备考?
时间充沛,当然要把行测的所有模块认真看完,虽说各个模块投入的精力不需要均等,但是各个模块都应该复习。个人建议:报一个FB980系统班,在刷一遍视频的把各个模块的知识点刷2-3遍,差缺不漏,专项突破;后期再刷真题,实战模拟,全真演练,一定要通过严格按照考场要求来进行模拟答题,从而把自己的抗压能力练出来!!
②两个月以上时间如何备考?
建议复习除了常识以外的其他所有模块。本人曾在常识上花了大量时间,但是收获甚微,常识是性价比最低的一个模块,知识点之间没有内在逻辑可言,平时间带着看就行了, 刷刷题,有一定量的积累足以。两个月在我看来是一个完整复习周期所需要的最短时间,可以对资料分析、推理(逻辑推理、图形推理)、言语理解与表达这几个模块重点突破,掌握其中的内在联系和考试规律,短期内突破,收获立竿见影!
③一个月时间如何备考?
建议主攻资料分析、判断推理、逻辑推理、图形推理、言语理解与表达这几个模块。
资料分析一定要多刷题多常见题型就那么几十种,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常见考题“坑”的设置,最后达到看到题目脑子就自动把公式冒出来的水平。资料分析是“送分题”,一定要快准狠,得高分。
言语理解词汇积累、阅读能力是基础。填词题多注意题干中对应词汇的近义词或反义词来锁定答案,遇到不太熟悉的词辨析时可以拆成单个字并分别组词,比如界限和界,界就是边界,限就是限制,线就是划线。对比之下,一个抽象,一个具体。找出文章观点类题目,在一段话中找出。可是,但是类转折词,正确答案在转折词后面找,转折词前面的可以直接略去,节省时间。
至于数量关系,就只复习简单题目 擅长题目。平时训练,可以找自己擅长的或者简单的题型入手,理解不了的,解题过程复杂的请直接放弃。上了考场,只挑自己复习过的题型来尝试,读完题目还没思路的请直接放弃。如果数量关系题做和猜的比例能达到3:7,那就是胜利,因为很多人是0:10。
逻辑推理,按部就班找答案必须研究透逻辑,难度大,耗时高;答案代入题目,找出选项,难度较大,但突破之后也是重点得分项。
类比推理,造句表明两个词逻辑关系,更加明朗,简单、得分容易。
图形推理,第一阶段:看基础课的视频,跟着视频把例题做一遍,了解图推大概有哪些规律。例如、属性规律(封闭、对称、曲直、面积大小、凹凸)、数量规律(点、线、角、面、素)、特殊规律(图形连接、位置关系)等。第二阶段:每天两套题(粉笔题库真题,一套15题),能一眼看出规律就直接选,看不出就用分类遍历法。做之前先背诵自己整理的规律,做完之后,往自己整理的规律里增加当天新遇到的规律。
④一至两周时间如何备考?
建议先主攻资料分析和判断推理。资料分析重“学而练”,判断推理重“学而思”。剩下的一周用来练习套题。练习套题应该严格按照考场要求进行:两个小时,中途不要碰手机不要吃东西不要抽烟不要上厕所不要离席,并且要涂答题卡。
剩下时间建议直接练习套题。一定要在考前对行测题量大时间紧的特点有个直观的认识,否则真上考场了容易崩盘。所谓崩盘,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开考后进入状态极慢,刚做完言语或者资料分析,发现已经快过去50分钟,这时脑海中比对了一下剩下的题量和剩下的时间,就崩了,就无法再集中精神考试了;另一种更可怜,就是老师来收卷了,但是答题卡还没有涂完。
2、数量资料=数学,言语逻辑推理=语文?
很多人认为数学好提高,言语与逻辑就是纯语文,不好提高,从而陷入备考的误区。
言语与逻辑绝逼不是语文,他们是有内在的逻辑的,大家的词语积累绝对够用了,需要的就是掌握内在的逻辑关系,所以言语和逻辑是很容易提高的。但是反观数学,要分为两个模块,资料绝对是可以提高的,但是数量短期内比较难。所以初学者要纠正对于行测认识上的错误!
坑二:不要一上来就啃某公某图大本教材。原因:里面确实有一些有用的东西,但是有太多废话,太多根本用不上或者不好用的东西。想象一下,一颗珍珠丢在煤堆里面,还那么容易找到吗?就是这个道理,东西太多,新手根本掌握不住,而且大多数东西也没有用。要是这些大本书能简化成50也的话,我认为可能有用。因此上来先别啃大本书。以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我最开始复习的时候,抱着必胜的决心看过一遍,可是看过之后发现完全没记住啥东西,可以说这是一条弯路。
3、刷题还是刷视频?
不要一上来就狂刷题。所以不能上来就刷题!要是公考初学者的话,先做5套行测真题,认真分析一下,了解自己擅长和薄弱的模块。这时候我建议找到好的复习视频,结合视频学习。学习视频的话,切记多而不深,每一个老师自然都有自己的方法,所以要学透学深。
同时一个人低头不看路!原因:复习的第一步就是找个明白人问问,让他们给你规划处明确的复习路径,复习时间安排,谈谈对于行测和申论的宏观认识。
4、各个模块性价比?
推理=言语=资料分析>数量>常识。可见常识是性价比最低的复习模块。他的知识点真的是太广了,很难复习到位,而且看得多了,自然是记不住的,常识只需要跟着真题走,以真题复习就可以,真正考试的时候也不必担心,因为常识的分值比较低,即使只能对一半,也不当误同学们上70的!
5、申论、行测谁更容易得分?
很多初学者认为行测好提高,申论无法提高!这是大错特错的,在复习好行测的千万不能把申论扔掉。甚至可以说,行测需要长期积累,而申论短期内掌握方法是可以大幅进步的!所以要两手抓,要不即使行测干到75,申论不行,还是没有绝对优势!
通常情况,很多人通过一段时间的复习,行测分差在5分左右,反而申论分差在10-20分,字迹、答题要点、申论精彩程度大大影响的得分分值,而这些都是可以通过训练掌握的!
作为高三的考生,时间短、任务重、压力大,老师布置的作业又多,每天要学习到很晚,一段时间后,一些同学便形成了不良的休息习惯。
有的同学回家就做作业,同时也开始与困倦做斗争,可一到半夜,又开始精神抖擞睡不着觉了,结果是第二天变成一到学校上课就想睡。每天晚上开夜车,学到半夜两点,结果没多久就身心疲惫了。因为心理压力大,因而睡不稳,容易早醒,由于睡眠的质量不好,学习效率自然也不高。有的同学过分贪睡,经常是睡不醒的样子,无力应对高三,睡觉成了逃避现实的方法。应该怎么办?
一、安排好作息时间系统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不要受别人的影响,有条不紊地安排生活和学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点学习时间,但如果影响了白天的效率,要马上调整。高三学生需要记住一点,切莫过度透支精力,这个时期,效率高于一切不要与别人比学习时间,要比较学习效率。提倡先学习后睡眠,否则任务未完成睡觉就不踏实。高三学生要明白放松、训练、饮食、各种运动、音乐都对睡眠产生作用。
二、保证深度睡眠高考前有过度焦虑,产生的过大的压力,一天浑浑噩噩,到了晚上感觉自己什么都没干,一点学习心得都没有,从而产生恐慌,睡觉时越想越害怕,根本不想睡,睡也睡不着,这就是典型的神经衰弱。深度睡眠也可以提高“睡眠的效率”,在短时间内,获得良好的休息,恢复精气神。如何进入深度睡眠?千万不要从书桌直接上床,放下书倒头便睡,这样不利于进入深度睡眠。人的大脑从兴奋状态到睡眠状态,应该有一个缓冲的过程。应该在睡觉前让大脑放松5分钟,可以洗一个热水澡,这样考生也能睡得香、睡得实。
三、掌握睡觉的学问睡觉的时候应该右侧卧,因为人的心脏在左边,这种睡姿使心脏位于身体上部,身体不至于压到心脏上。睡觉时穿着的睡衣应该宽松,面料应该是质地柔软。睡觉时千万不要蒙头,因为蒙头睡觉时,随着棉被内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升高,氧气浓度不断下降,大脑供氧不足,长时间吸进污浊的空气,影响睡眠质量,损伤大脑健康。
四、调节好睡眠高三考生应该学会用各种方法调节自己的睡眠。如果夜间睡得少,睡得差,可以通过午睡调节。有条件的考生回家睡半个小时,上午的疲劳随即消失。中午不能回家的考生,也应该在教室里趴一小会。补补觉,让疲惫的大脑获得休养生息的机会。
高三考生,高考冲刺阶段,晚上不要熬夜,按时就寝,中午坚持午睡半小时。充足的睡眠、饱满的精气神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基本要求。
20-30天左右。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每年的高考报名时间都会提前发布,具体的安排和时间表也会在各省市教育招生考试部门的官方网站上公布。通常情况下,高考报名一般在每年的11月底至次年1月上旬进行,报名期间为20-30天左右。报名时间也会因地区、院校和招生计划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具体时间还需以当地招生考试部门的公告为准。在报考高考之前,考生需要关注招生政策和考试流程,切实做好准备工作。考生要确定自己的报考志愿,选择合适的院校和专业,并查看招生计划和录取标准。考生要了解报名流程,填写报名信息和材料,缴纳报名费用。考生需要认真核对报名信息和材料,避免出现错误和漏洞,确保自己的报名顺利进行。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今年的高考报名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可能会有所不同。一些招生考试部门可能会调整报名时间和方式,采取网络或在线报名等方式。考生要及时关注当地招生考试部门发布的官方通知,以保障自己的报名进程。高考报名是升学路上不可或缺的一步,也是考生和家长们备战高考的一个重要环节。考生需要在正式报名前认真了解招生政策和考试流程,准备好相关材料和费用,确保自己的报名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