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本科一批分数线 文科572分理科597分 2005年本科军检分数线 文科552分理科568分 2006年高考分数线本科第一批 文科类486分,理科470分 本科第二批录取线文科类443分,理科414分 2007年本科一批分数线 文科593分理科573分 2007年本科军检资格分数线 文科580分理科549分高考分数线表示什么意思:
一、每一个省每年都有计划招生人数,假如内蒙今年招生1万人,高考成绩出来后,会按内蒙本省高考成绩从高到低往下排满招生人数10000名,那么第10000名的成绩就是内蒙今年的高考分数线。所以你参与占用的仅仅是内蒙高考招生人数,你只能填写对内蒙招生学校的志愿,和其他省无关。
你报志愿,不要看成绩高低,要看自己在本省的成绩排名。对要报考的学校,要统计该学校过去三年对内蒙的招生成绩排名范围。
二、根据你排名相对这个范围的高低远近就能比较有把握的判断能否被录取和能否挑选好的专业。第一志愿可以报想去把握不大的,第2志愿报想去成绩够但竞争激烈的,第三志愿报满意比较有把握的,第四和五志愿报非常有把握,可以挑选专业的。这样基本就不会出现成绩够没学上的情况。
高考难度排名一览表
高考大省难度排名如下:
第1名,河南,人多,分高,名额少,当之无愧的第一名
河南是人口大省,每年的高考人数都在急速增长着。在2019年的时候河南的高考人数是100万左右,在今年的时候人数就已经上涨到了125万左右,也正是因为如此,每年高考的压力都在随着人数的增长而增长。
河南的大学也很少,只有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但是河南每年分到的招生名额又很低,近几年河南的一本上线率只有11%。一个如此大的省,人口超过了1亿,但是却没有几个本地的大学,名额也很少,可以说河南的考生真的是太惨了。第2名,河北,河北的特色就是衡中
提起河北,鼎鼎大名的衡水中学相信没有几个人不知道。但也正是因为衡水中学的存在,河北其他的学生考大学会变得越来越难。衡水中学每年都在不断吸纳优秀的生源,但是这些生源在高考的时候占用的是河北省的名额,衡水中学中的学生分数越考越高,人数也越来越多。
那些普通的学生们就算是过了本科线也会因为没有名额而报不上本科。甚至河北这么大的一个省都没有一所211大学,唯一的一所211还是在天津,这就使得河北省每年分下来的招生名额少之又少。
河北省中的大学质量和数量都不是很高,而卷子又是一年比一年难,河北省的学生只能考出去,所以分数线自然而然地就高了。第3名,山东,名不虚传的严格管理,享誉全国
提起山东的高考,就不得不提起山东高考的严格管理,就连江苏省都望尘莫及。山东同样也是一个高考的大省,每年的高考人数众多,但是山东省试卷的难度却只高不下,可见山东的高考竞争已经激烈到了何种地步。
而山东的高考之所以难过了江苏省,主要是因为山东还没有采用独特的平行志愿报考方式,山东的考生只能报一个第一志愿,这无疑是增加了山东的高考难度。在山东,如果不能好好地根据自己的排名来报志愿,那么将有很大的几率会滑档。第4名,江苏,高考之难,难于上青天!
江苏的人口密度一点也不大,但是高考的难度奇高,竞争力奇大!江苏是新高考模式的实验省,在今年新启用了“3 1 2”模式的高考,这让很多今年参加高考的同学都心里没底。
江苏今年有34万人参加高考,但是江苏的竞争力奇高,如果高考的选修没有拿到A,那么甚至连一个好一点的一本都不敢妄想。而江苏最著名的就是“卷子难”,尤其是江苏的数学卷,简直就是高三生们心无法直视的噩梦。
相较于其他省的学生来说,在江苏考一个普通的分数已经很吃力,但是江苏省的考生需要答出高分。又因为江苏的高考是自主命题,同学们都在拿自己的强项去争,所以一来二去地就成了国内最坑的高考。第5名,安徽,文科500分只能上大专
安徽省的高考人数达到了51万人,其中文科生和理科生的人数比接近于1:。在人数相接近的情况下,理科生的本科录取率是文科生的三倍,换算下来理科生两个人中就有一个能上本科,而文科生则需要三四个人中才有一个能上本科。
在样悬殊的录取比例下,安徽省每年学文的人是只多不少。安徽还是高考大省,在2021年的时候依旧是旧高考模式,不仅分数线奇高,卷子还很难,在这种情况下,安徽的考生更崩溃了。
浙江高考英语一般几分优秀
浙江2017年高考改革试点方案的具体内容
科目与分值。
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门。外语分为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
选考科目:考生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的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门设有加试题的高中学考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得分计入考生总成绩;选考科目按等级赋分,每门满分100分,以高中学考成绩合格为赋分前提,根据事先公布的比例确定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起点赋分40分。考生总成绩满分750分。
语文、数学成绩当次有效,外语和选考科目成绩2年有效。
。
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突出能力立意。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语文、数学考试于每年6月进行。外语每年安排2次考试,1次在6月与语文、数学同期进行,考试对象限于当年高考考生;1次在10月与选考科目同期进行。选考科目每年安排2次考试,分别在4月和10月进行。外语和选考科目考生每科可报考2次,选用其中1次成绩。
。
高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分专业类或专业确定选考科目范围,但至多不超过3门,并在招生2年前向社会公布;考生选考科目只需1门在高校选考科目范围之内,就能报考该专业(类)。高校没有确定选考科目范围的,考生在报考时无科目限制。
高校可对考生高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提出要求,作为录取参考。
考生志愿由“专业 学校”组成。
录取不分批次,实行专业平行投档。填报志愿与投档按考生成绩分段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