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论语高考必背,论语值得背诵的篇目

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之后时常去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译文: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适从。”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译文: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译文: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译文: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 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译文: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论语值得背诵的篇目

:"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士不可以不弘毅,,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 :"发财作官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的,不要接受;贫穷和地位低贱是人人厌恶的,不用正当方法摆脱的,就不要摆脱。君子扔掉了仁爱之心,怎么能成就君子的名声?君子没有短时间离开仁道,紧急时不离开仁道,颠沛时也不离开仁道。"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孔子说:先去实践自己想要说的话,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后才把它说出来。 7.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之。”

7. 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则从吾所好。”

:“如能致富,哪怕是赶车,我也干;如不能,则随我所好。” 9. 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韶》乐,有三个月进食不知肉味,说,“想不到这乐曲竟达到了如此的境地。” 10. (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春天的农事已做完,与五六位成年人和六七个小孩子一起在沂水河边洗个澡,上舞雩台吹吹风,一路上唱着歌儿回来,夫子几乎是情不自禁“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我尽力而为拉。

高中学的论语有哪些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周任说过:“能施展其才能,则就其职位,不能这样做,就不就其职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一个工匠想要做好活计,一定先要把工具弄好。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孔子在河边说:“那消逝的时间,就像眼前这河水,日夜不停(地流)。”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义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财物平均分配则无所谓贫;上下能够和好共处则无所谓寡;上下相安无事则国家就无倾覆之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凡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应该强加给别人。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君子不讲究吃,不讲究住,做事勤快,说话谨慎,亲近有道德的人虚心求正,就算的上是好学的人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茫然无得。只思考不读书,思路就会闭塞不通。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能做些什么。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早晨听到真理,晚上死去也甘心。

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看见贤德的人就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反躬自问有没有和他一样的毛病。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聪明的人明理通达,随机应变,和水的流动畅通、随岸赋形相似,所以爱水;仁德之人仁厚自重、沉静不移,同山的肃穆屹立、岿然不动相似,所以爱山。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所以能够永恒。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学生不到苦思不解的时刻,我不去开导他;学生不到想说又说不出的时刻,我不去启发他。举一例不能推知其他,我就不再启发他了。(反:类推)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取法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发现他们的缺点就作为借鉴而改正自己。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一个读书人,应当胸怀宽广意志坚强,因为他的责任重大,路程遥远啊。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军队的统帅是可以俘虏过来的,但普通百姓立定的志向是不可强迫改变的。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到了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落的(孔子以松柏傲霜为喻,赞颂志士仁人在逆境中,坚强不屈,忠贞不渝)。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处于领导地位的人自身端正了,不用发布命令,别人也会照着你的样子去做;如果自身不正,即使发号施令,也没有人听从。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自己想要生活得好,也必须使别人生活得好;自己想通达,也必须使别人通达。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了,但未来的事情还是可以补救的(谏:匡正,挽回。追:补救,挽回)。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君子不善于讲话,但办事很敏捷。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君子成全人家的好事,不成全人家的坏事;小人恰恰与此相反。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向学;三十岁时完成了自我人格的建立;四十岁时不再困惑;五十岁时明白了命运是怎么一回事;六十岁时听到任何话都能平心静气;七十岁以后,更能够随心所欲,却不会逾越规矩。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有三解。

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学的知识,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

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三为“温故,知新”:随着自己阅历的丰富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回头再看以前看过的知识,总能从中体会到更多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