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至2019年有五次高考改革,具体如下:

江苏高考改革,中高考改革

1、2000-2001年:实行“3 小综合”模式。

在原来全国统一高考实行的“3 2”模式(1994年-1999年实行)基础上,2000年,江苏高考变成“3+小综合”。“3”指所有考生都要考语文、数学、英语,“小综合”指文科生考政治、历史、地理,理科生考物理、化学、生物,3门科目1张试卷。文理分科仍然实行。

2、2002年:“3 大综合”模式。

“3 大综合”模式在江苏只实行了1年,除了语文、数学、英语3门科目外,所谓“大综合”,考生要做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科的大综合试卷。

3、2003-2007年:“3 1 1”模式。

这个模式在保留语文、数学、英语3门必考科目的前提下,另外2门由考生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6门课中自由选择,其中的“1”是报考高校指定的选考科目,另一个“1”,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选。这样的模式打破了文理分科,学生可以跨文理课界限选择考试科目。

4、2008-2018年:“3 学业考 综合素质评价”。

2005年秋季开始的这套高考模式,“3”指统考的语文、数学、外语。语文、数学有附加题,“学业水平测试”为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门。

其中必选测试科目2门(物理、历史),必修测试科目5门,成绩实行等级计分,“综合素质评价”包括普通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6个方面。

5、2019年采用“3 1 2”模式。

新的高考模式中,总分值设置为750分。考试采取“3 1 2”模式。其中“3”是指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1”是指考生在物理、历史两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中所选择的1个科目,“2”是指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中所选择的2个科目。

根据时间安排,江苏省自2018年启动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即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启用,在2021年普通高考中正式实施。扩展资料

改革背景: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高考综合改革是教育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改革。根据国家统一部署,江苏省作为全国第三批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的8个省市之一,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高考综合改革。改革方案:总分升为750分,采用“3 1 2”模式

新的高考模式中,总分值设置为750分。考试采取“3 1 2”模式。其中“3”是指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1”是指考生在物理、历史两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中所选择的1个科目,“2”是指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中所选择的2个科目。

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每门150分,其中外语科目含听力考试30分。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每门100分。物理、历史以原始分计入总分;其余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以等级分计入总分。学生所选的选择性考试科目,其所选科目的合格性考试成绩必须达到合格。

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合格性考试成绩是高中学生毕业、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重要依据;选择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校招生录取的组成部分,其成绩纳入统高考总分。

合格性考试每年1次,安排在1月份,考试成绩长期有效。学生在高二第一学期末可首次参加合格性考试,考试科目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7门中选择;学生在高三第一学期末可参加语文、数学、外语以及上述7门科目的合格性考试。

选择性考试每年1次,安排在6月份,与统一高考科目同期进行,考试成绩当年有效。合格性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选择性考试成绩以分数呈现。参考资料:人民网-江苏省高考政策变化大追踪 本世纪已变四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江苏高考新方案

江苏高考改革最新方案

江苏新高考启动时间:2018年,执行时间:2021年,3 1 2模式。“3 1 2”模式是一种高考模式,“3”为全国统一高考科目的语文、数学、外语,“1”为“首选科目”要求从物理、历史2门科目中确定1门,“2”为“再选科目”要求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确定2门。语文、数学、外语3门使用全国卷;物理、历史、化学、地理、思想政治、生物6门由各省市组织命题。 一、江苏哪一年开始新高考 江苏是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省份,2018年启动,2021年首届新高考,高考采用“3 1 2”模式是一种高考模式, 江苏省2021年高考改革的主要模式为“3 2 1”。高考总分750分。“3”是指同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1”是指考生在物理、历史两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中所选择的1个科目;“2”是指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中所选择的2个科目。 江苏省新高考政策中,选科实行“3 1 2”模式,选科时间一般是在高一下至高二上,部分学校在高一上学期期末完成选科: “3”:使用新高考全国一卷,语文、数学、外语,为所有学生必考,不分文理,均以卷面原始成绩计入总分; “1”:江苏省自主命题,学生在物理和历史中选择一门,以卷面原始成绩计入总分; “2”:江苏省自主命题。在政治、地理、化学和生物4门科目中任意选择2门科目,以等级赋分后纳入高考总成绩。 二、江苏新高考政策方案解读 江苏新的高考模式中,总分值设置为750分。考试采取“3 1 2”模式。其中“3”是指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1”是指考生在物理、历史两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中所选择的1个科目,“2”是指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中所选择的2个科目。考生可以根据本人对个人志向、兴趣爱好、自身优势等因素的重新评估,结合意愿报考院校相关专业选考要求,调整自己的选考科目。 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每门150分,其中外语科目含听力考试30分。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每门100分。物理、历史以原始分计入总分;其余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以等级分计入总分。学生所选的选择性考试科目,其所选科目的合格性考试成绩必须达到合格。 合格性考试每年1次,安排在1月份,考试成绩长期有效。学生在高二第一学期末可首次参加合格性考试,考试科目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7门中选择;学生在高三第一学期末可参加语文、数学、外语以及上述7门科目的合格性考试。选择性考试每年1次,安排在6月份,与统一高考科目同期进行,考试成绩当年有效。合格性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选择性考试成绩以分数呈现。 江苏高考志愿填报模式 志愿填报采用“院校专业组 专业(类)”模式。院校专业组由院校根据不同专业(或专业类)的人才培养需要和选考科目要求设置,是志愿填报的基本单位。一所院校可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专业组,每个院校专业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类)。同一院校专业组内各专业(类)对考生的选考科目要求相同。 同一院校选考科目要求相同的专业(类)也可分设在不同的院校专业组中。考生的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须符合报考院校专业组的选考科目要求,方可报考相关志愿。 院校专业组志愿填报技巧 填报志愿前,家长一定要查看各高校招生的专业选考要求,明确孩子选择的小三科能够报考哪些学校的哪些专业。 例:考生想报考保险学专业,查看选考目录发现,不同院校对于保险学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并不一致:有的不限科目,有的必选物理,还有的从2或3门科目中任选一门即可。所以在填报志愿前一定要查看清楚选考要求,慎重报考。 虽然这项工作费时费力,但能为孩子筛选出精准的报考院校和专业范围,不至于等到了真正报志愿的时候再手忙脚乱。而如果一旦孩子的选科与报考专业的选考要求不符,则会有掉档的风险,所以家长一定要重视! 考生在填报时一是要看所选科目是否符合选考要求,二则是要了解报考专业所在专业组的最高分、最低分以及平均分是多少,结合成绩和位次判断自己能被录取的概率有多少。 江苏高考改革的利弊 因容错率低,难以忍受偏科,严苛的江苏高考被外界戏称“地狱模式”。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对经济观察报表示,该省在设置分数等级双指标的评价系统上考虑过于全面,而对考生个性发展方面考虑不够充分,所以出现了2020年江苏高考文科状元白湘菱无缘清北这种情况。 在储朝晖看来,“不光是江苏高考方案,实际上全国考试方案在逻辑上都是一致的——全面发展的逻辑链条,只不过是江苏省在此方案中再往前走了一步。这也是全国高考招生在面上压力比较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位国内排名前二大学负责招录的老师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名校招录规则是公平的,选拔是按照同一标准进行,不符合条件的,这是自身的原因;但从培养人才定位和要求来看,小部分人会存在某一学科成绩较为突出或者薄弱,如果从事科研工作,事实上很欢迎某种偏才和怪才,这种人往往在某一方面能力和创造性特别强。强制某一学科必须达到水准,是不合理的。在实行750总分值后,这一现状有望得到扭转。

中高考改革

1、教育部公布的新的高考改革政策为:统一高考实行“3 3”的考试模式,本科院校招生不分文理科设置考试科目,实行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和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考试方式。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所报考高校的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改革完善一年多考制度。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普通高考外语科目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同一科目参加两次考试机会,学生选择最好成绩使用,以减轻学生集中应考压力,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弊端。2、教育部还没有制定统一的中考改革政策,各省份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中考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