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考最高分数是王端鹏。
知识拓展:
一、中国高考最高分
749分中国高考史上最高分是749分。中国高考史上最高分的状元是王端鹏,总分749分,语文:138分;英语:142分;数学:149分;理综:300分;加分:20分。
二、高考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教育部要求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
参加考试的对象一般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招生分理工农医(含体育)、文史(含外语和艺术)两大类。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照招生章程计划和扩招,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2015年,高考逐步取消体育特长生、奥林匹克竞赛等6项加分项目。2016年,教育部严禁宣传“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加强对中学高考标语的管理,坚决杜绝任何关于高考的炒作。
2017年4月7日教育部、中国残联关于印发《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的通知。
三、高考新规
1、报考:已考不让考,不可两地考,残疾公平考
教育部规定“有大学学历的在校生或已被高等学校录取并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不可报考高考”,详见“报名条件”。
随迁考生在当地参加高考,“流入”“流出”任选其一,不得在两地同时高考。具体按当地省市高考办法执行。明文规定,全国各省市高考点都要为残疾考生提供平等,公平的考试环境和合理的便利措施。
2、命题:全国卷统一成大趋势
除北京、天津、上海等3个省份单独命题外,全国28个省份均采用全国卷。全国考试一张卷教育公平日趋完善。
3、监考:作弊入刑法,科技防替考
2015年11月起。正式实施刑法明确规定: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含高考)组织作弊的,将按照刑法定罪,最高可处有期徒刑7年。在这里小编要提醒广大考生,切莫投机取巧,耍小聪明,以免招惹牢狱之灾。
2016年教育部发布《做好2016高考招生通知》,通知要求各省市结合实际,要求必须采用二代身份证做好现场报名,现场采集考生照片与指纹或指静脉等生物特征,严格防守考试作弊替考等行为。
山西高考志愿填报时间
山西省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填报志愿将在成绩公布后进行,考生填报志愿工作分五个阶段,每阶段的时间安排如下:
一、6月26日8∶00—6月27日18∶00。填报提前艺术、体育本科,提前本科一批,提前本科二批,面向脱贫地区招生“专项计划”第一批本科,面向脱贫地区招生“专项计划”第二批本科,免费医学定向、公费农科生等批次院校志愿。
二、7月3日8∶00—7月5日18∶00。填报第一批本科(A、A1、B类)院校志愿(含高校专项计划、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等特殊类型招生院校志愿;定向、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班等特殊类型招生院校志愿)。
三、7月22日8∶00—7月24日18∶00。填报第二批本科(A、B类)院校志愿(含高水平运动队、定向、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班等特殊类型招生院校志愿)。
四、8月4日8∶00—8月5日18∶00。填报本科第二批C类院校志愿,高本贯通培养批院校志愿及提前录取的专科(高职)院校批志愿。
五、8月10日8∶00—8月13日18∶00。填报专科(高职)院校批志愿。
高考唯一750分的学霸
在我国高考史上,确实是存在满分750分的学霸,她就是来自于河南省新乡市的考生何碧玉,在许多人的眼中,何碧玉天赋异禀,她在小的时候就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比大多数同龄的孩子还要聪明,她也被许多人誉为“神童”。
14岁高考750分考上清华大学
何碧玉小学的时候就读于河南省新乡市的石油小学,在4年级的时候,她通过了河南省唯一的一所超常实验教育班的考试,并成功进入到了这个班级,接受了超强的教育,在短短的几年内,何碧玉就学完了初中到高中的所有课程,这也令其他的家长和考生们刮目相看,因为学完初中和高中的课程内容需要6年的时间,但何碧玉只花了4年的时间。
在14岁的时候,何碧玉报名参加了河南省高考,并且取得了高考总分750分的优异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的生物学系,14岁的何碧玉因此14岁就踏入了清华大学的校园,成为了一名大学生,而我们大多数人14岁的时候还在读小学。
毕业后赴美留学深造
何碧玉从清华大学毕业后,选择了赴美留学深造,她在美国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完成学业后,她来到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从事研究员的工作,于2016年正式加入了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神经学系,成为了美国纽约大学的一名助理教授。
赴美留学不归备受争议
有不少的文章都曾报道过何碧玉,一方面称赞她超强的学习能力,那一方面也在指责她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在国内接受教育多年,清华大学也花了很多的心思栽培她,但是何碧玉却选择留在了美国发展,没有回到国内,为祖国的科教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人各有志,何必强求
在小匠老师看来,何碧玉从清华大学毕业后没有留在国内学习,而是远赴美国求学,并最终留在了美国发展,对于这样的选择其实并没有对错,因为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因此我们也不能站在道德的风口浪尖上来评判何碧玉是一位不懂得感恩的人,正所谓人各有志,又何必强求?
对于何碧玉留在了美国发展,从人才流失的层面来分析,何碧玉留在了美国发展确实是属于一种人才流失,但如果从人才交流的角度上来思考,何碧玉选择留在美国发展,这又何尝不是促进国与国之间文化、科技的交流呢?因此我们也并不能一刀切,断定何碧玉没有选择回国发展就是不懂得感恩的行为,因此对于这一个问题,我们必须客学会客观地分析,不能人云亦云,而是应该保持更为理性的看法。
那么对于在高考当中取得750分的学霸何碧玉,你是怎么认为的呢?欢迎大家发表不同的观点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