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往年的高考时间,今年高考已经结束了。由于今年疫情关系,导致高考推迟一个月,不过也快到了。

平时我们有很多细小的事情,不会去思考它合理与否,但到了高考却突然就要思考了。只是因为高考对于我们一生而言实在太重要了。

高考那两天,睡不睡午觉呢?第一天晚上复习时,是做题好还是看书好?晚上要不要小跑锻炼一下,再洗个澡、泡个脚呢?心里有点小紧张,可以不可看小说、听音乐呢?等等。一、个人经历

记得当年高考,我们学校没有考点,考点在市一中。用大巴拉到市里,包了2个宾馆,吃住都在那里。那是我第一次住宾馆,回想起来感觉是我一生中吃住最好的了。

当天下午看考场,然后回来休息。我们是4个人一个房间,两张床。电视都停了,不让看。

晚上,学校带队老师一个个房间挨着敲门喊话:今天早点休息,10点都要安静下来,不能听见声音。

4个人依次到卫生间冲澡,然后穿着短裤衩躺在床上,床柔软又舒适。开着空洞呼呼吹,4个人都有点兴奋,想讲点什么,却又没什么话好讲。乱扯了一通,结果不知不觉就睡过去了。

第二天早上,老师敲门把我们叫醒,不住提醒别忘了身份证,准考证,文具等等。

上午考语文,自我感觉良好。除了永远没读准过的字音,其他题做得不错。

午饭是在宾馆内分组就餐,10人一桌,各组名单早就订好了。吃过饭12点过,老师要我们回房休息。可是高三几乎一整年没到过市里,就感觉市里很新鲜啊,大白天哪想睡?于是,4个人就沿街慢慢溜跶。但又不敢逛太远,心里还是牵挂着下午的考试。

下午要求2点钟出发。现在离出发时间还有约1个小时,睡的话感觉不够。不睡又无聊,看书是看不进去的。结果4个人一合计,顺路买了一副扑克,回到房间打扑克。不过终究心有挂念,打得没什么兴致,不到半小时就结束了。在床上干躺着,乱七八糟的想法夹杂而来,迷迷糊糊不知多久,带队老师在喊起床了。最后洗把脸出门考试。

当天下午的数学考得很烦。

本人数学一向是非常好的。一口气选择题和填空题都做完了,感觉都是正确的。最后5个大题也都会。做出来的结果却明显感觉不对。检查了好几遍也查不出来哪里出问题了。当年年轻气盛,一狠心提前半小时交卷走了。

后来高考成绩下来是108分(总分120)。选择题和填空题满分,但5个大题最后的结果都算错了,都是计算出错,方法步骤都是对的。不然就满分了。

看来,这是冥冥之中对那天中午打牌的惩罚。

第二天中午自然规规矩矩,不敢玩扑克了。平时没睡午觉的习惯,就认认真真背英语单词。果然,英语高考考出了历史最高水平54分(总分100)。二、高考期间中午干睡不睡午觉?

个人认为这要看个人平时习惯。如果平时睡午觉,高考还是睡午觉。如果平时不睡午觉,高考也不要睡。

因为人的身体内存在着自我节律。节律是根据个人的生活习惯,在长期适应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形成以后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如果突然打乱生活节律,人就会变得很不适应,在生理机能上就会出现抵抗现有状态、保护原有节律的症状。如精神不能集中,头昏乏力等。

高考时应该保持平常的生活节律,有利于水平的正常发挥。

千万要注意,如果睡觉别睡过头。多订几个闹钟。每年都有睡过时间不能进考场的。

正常时间8小时` 人体对睡眠的要求,一般青壮年一夜睡7-9小时,少年幼儿增加1-3小时,老年人减少1-3小时,这是不同年龄段对睡眠量(时间)的要求。

高中生最好是晚上10-11点睡觉,早上六点多起来,午睡半个小时就够了,不要长,但一定要睡.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效率不要一直在看书实际学习时间只有一点点,劳逸结合因为人的最佳睡眠时间是晚上11点到凌晨2点,所以你得保证11点前能上床睡觉,早上早起运动运动上午上课有精神,中午在午休一下,不过不能超过一个小时,否则物极必反,这样下午上课不会打瞌睡. 教育部做出了关于睡眠时间的规定,一直收效甚微 现在多数高中生的睡眠时间大约只有7小时左右,低于相关人士提出的中学生正常睡眠时间。甚至有学生每天只睡5个小时,严重影响了学生第二天的学习与生长发育, 虽然如此,学生睡眠不足的情况也有一些改善办法,例如了解一些科学睡眠知识就是很有必要的。科学研究证明,能取得较好睡眠质量的入睡时间是晚上9点到11点、中午12点到1点半,而人的深度睡眠时间大约在22点到凌晨1点。所以课业重的中学生可以考虑早睡早起,早晨起来学习。睡眠应有规律,为保持生物钟的同步性,不应在周末大肆补觉。而且睡午觉也是个很好的睡眠习惯,临床基础研究已经证实,在中午12点至下午2点之间,有半小时的深睡眠期,中午小睡片刻,可以争取半小时深睡眠,帮助人体机能的自行修复。 中国考试制度的竞争压力下,学校只有靠升学率来保证生源。况且我们只有靠高考成绩进入好大学,这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学校也没办法。

高考中午的休息时间的时间三个半小时的时间,考生在吃完午饭之后,可以适当的进行午休。

离考场比较近的学生,可以在一点半左右开始睡午觉,大约半个多小时之后睡醒,离考场比较远的学生,可以在一点左右睡午觉,最后留一点时间进行自我调节,前往考场。研究表明,人脑每天有四个活动期即:早晨起床后的两个小时、上午9—11点、下午3—5点、晚上19—21点。这几个时间段里,人精力集中,注意力强,记忆效果好,思维敏捷,不易疲劳,应是学习的高效时段。因此同学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几个时间段,把重要的学习内容和难度较大的学习材料放在这个时间来完成。

至于晚上加班加点,牺牲睡眠时间导致白天迷迷糊糊的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晚上21点过后大脑进入疲倦期,可以拿出一个小时,即21点-22点这一个小时不要再去强制的做题了,不妨去复习以前的课程或是到目前为止学过的内容。晚上十点之前结束学习能够刺激你在白天和黄昏学的更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