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报名时间和截止时间是:2021年11月1日8时至4日17时。
考生要在网上提交报名申请,须提交姓名、证件号码等个人基本信息,同时需选择报名单位。
2021年11月8日8时至11日17时,通过报名资格初审的考生选报考试科目(项目)、填写个人简历等具体信息并缴费。
2021年11月20日前,北京市将完成报名资格的现场确认。注意事项:
从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转学到北京市就读的少数民族考生,须在高考报名现场确认时填写申请表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其他照顾类型由相关部门审核并提供名单,不在高考报名时采集。
以上内容参考央视网-2022年高考11月1日开始报名
北京高考补录时间本科在七月中旬专科在九月下旬。
造成高考补录的原因:1、部分院校在第一次招生时填报该校的人数太少,没有达到当年招生计划数目;2、第一次录取人数达到了计划名额,但到开学时部分学生未去报道,被自动取消入学资格,从而就有一部分名额空出。高考补录程序:1、高考具体填报方法由各市、县(区)招生考试机构确定。省教育考试院于7月16日8:00-7月17日16:00开放“XXX普通高考志愿补报系统”,考生需在规定的时间内补报,逾时一律不再受理。
2、通过市、县(区)招生考试机构补报志愿的考生,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持本人准考证、身份证和高考成绩单到所在市、县(区)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名点办理补报志愿手续。
3、自行上网补报志愿的考生,凭高考报名时自行设置的密码及考生号进入广东省普通高考志愿补报系统。
4、考生自行上网补报志愿后,须在7月17日8:00-16:00到所在的市、县(区)招生考试机构指定报名点打印补报志愿表,并签名确认。补录技巧:
1、以往重报志愿时都会出现某些院校过于集中的现象,各学院负责人为此建议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注意专业的冷热搭配,不要只关注“热门”院校和“热门”专业,应“冷热”结合,使志愿形成合理梯度,提高录取机会。2、在填报时应注意对比一下高校的补录计划数和该批次的考生人数,以减少竞争性;对要报读的学校慎重研究,虽然很多优质的外地院校由于生源严重不足而参加补录,但也有不少是外地高校通过新办、合办、调整等方式扩大办学规模,个别存在名过其实的现象;不要相信招生中介去花钱买分。
3、把不要太过注重专业,应先考虑如何进学校,进了学校一切好办,进不到万事皆空,填志愿的时候多加个服从调剂,对于加大录取成功率有很大作用。
报名分为网上报名、网上缴费和现场确认三个阶段,考生须完成网上报名后才能进行网上缴费和现场确认。具体时间安排为:网上报名: 2022年3月28日9:00至29日17:00;网上缴费:2022年3月30日9:00至17:00;
现场确认: 2022年3月31日9:00至4月2日17:00。
补报名对象
拟参加我省2022 年普通高考的普通类和对口类未报名考生。
补报名办法
考生按规定时间登录户籍所在市(州)报名网站(由各市级招考机构公布具体网址),按网站上的提示和要求完成报名和缴费,缴费完成后到报名所在县(市、区)招考机构进行现场确认。未在规定时间内缴费和现场确认的考生其补报名无效。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Nationwide Unified Examination for Admissions to Gener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考生参加的全国统一选拔性考试。
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设置的全国性统一考试,一般是每年6月7日-8日考试。
参加考试的对象一般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招生分理工农医(含体育)、文史(含外语和艺术)两大类。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照招生章程计划和扩招,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由国家主管部门授权的单位或实行自主命题的省级教育考试院命制;由教育部统一调度,各省级招生考试委员会负责执行和管理。教育部要求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
2015年,高考逐步取消体育特长生、奥赛等6项加分项目 。2016年,教育部严禁宣传“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加强对中学高考标语的管理,坚决杜绝任何关于高考的炒作 。
2022年,教育部发出《教育部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确,2022年全国统考于6月7日举行。
报名条件
1.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以申请报名: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
(3)身体状况符合相关要求。
2.下列人员不得报名:
(1)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校的在校生,或已被高校录取并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
(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
(3)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非应届毕业年份以弄虚作假手段报名并违规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包括全国统考、省级统考和高校单独组织的招生考试,以下简称高校招生考试)的应届毕业生;
(4)因违反国家教育考试规定,被给予暂停参加高校招生考试处理且在停考期内的人员;
(5)因触犯刑法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