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提交后一般在半个月到一个月之后就能知道录取结果。录取结果可以在报考院校的官网查看,也可以在省教育考试院官网查到。

1、高考志愿填报结束以后,本科提前批预计15天左右可以查录取结果,本科一批预计25天左右可以查录取结果,本科二批预计一个月以后可以查录取结果。各个批次在录取过程中,考生可以随时查询自己的录取状态。

2、查询自己是否被录取的方法有很多,第一种方法就是记住你报考的学校,然后去学校官网查看最新动态,看看录取名单里有没有你的名字或者给该学校打电话咨询;第二种是看你档案是自由可投还是被退档了,抑或是被录取了,这是最直接的方式,录取是最好的状态;第三种方法是给本省招生办打电话询问。

高考录取状态:

(1) 当考生查询到自己的考生状态为“自由可投”时,表示该考生的电子档案在信息库,没有投到任何院校;或者是经投档后被退回,仍然处于在库状态

(2)当考生查询到自己的考生状态为“已投档”时,表示该考生电子档案已经被投档至某一招生院校。

(3)当考生查询到自己的考生状态为""院校在阅”时,表示招生院校已经下载了已投档考生的电子档案,正在审阅。此种状态下可以查到阅档的院校。

录取状态分的情况:

1、已投档,有的省份,会明确标明已投档到某某大学,证明学生的电子档案已经被省招办成功的投递到了对应的大学,大学即将开始安排专业录取;

2、院校在阅,说明大学已经下载了学生的电子档案,招生办老师正在查阅学生的个人信息,这个环节主要是审查学生的是否符合学校的录取条件;

3、预录取,一般是符合了院校的招生要求,有的学校直接标明被某某专业预录取;

4、已录取,明确写明被某某大学某某专业录取,这种状态,就可以庆祝了,说明学生已经被大学录取了,录取通知书,基本上在一周左右就可以收到;

5、预退档,这种状态一般是不符合大学的招生要求,不满足专业要求,目标专业的分数不够,又选择了不服从调剂等等因素所造成的;

6、自由可投,如果同样一个批次的其他同学已经显示了录取,自己还在显示自由可投,说明了学生出现了滑档或者退档。

法律依据

《教育部关于印发的通知》

第二条 招生录取工作监督工作,应切实保证国家招生政策、法规、计划、制度的贯彻实施,全面体现“德智体美等方面综合评价、全面考核、择优录取、”和“公平竞争、公正选拔”的原则,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符合培养要求的新生,维护广大考生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和教育事业的良好形象。

第九条 经教育部批准的高等学校招收保送生、自主选拔录取的名单,统考统录的预录名单、退档名单,以及使用调节性计划录取的名单,在向省级高校招生办公室上载或上报前,须经学校招生管理部门审核,招生监察部门复核后,送主管校领导审批。"

不会,考生每次填报志愿完成后,都要点击“提交保存志愿”按钮,否则所填报志愿无效。每次填报志愿时,首次成功提交后最多允许修改两次,考生在网上最后一次提交成功的志愿即为该批次的有效志愿。

在同一批次,艺术、体育类考生在文理类与艺术、体育类之间,只能选择其一填报,不得两类都选。

在网页上点击“填报志愿”并填写完毕后,考生点击“下一步”进入核对检查环节,此环节考生要阅读屏幕上的提示信息,仔细核查自己填写的院校代号、专业代号是否与自己所报的院校名称、专业名称相一致。

高考志愿二次提交是指学生修改之前已经写好的志愿信息,保存并提交。如果二次修改是在首次阶段展开,考生可在首次流程的基础上,按照《考生须知》中的流程顺序登录操作。

如果二次修改是重新登录阶段展开,考生需要再登录后点击“填报志愿”按钮修改志愿。此次修改完成后,同样需要考生再次输入登录密码并点击“志愿提交”按钮确认提交志愿。

志愿填报完成后保存即为提交。

高考志愿是保存了就提交了。填好志愿后,检查志愿信息无误,点击“保存志愿”按钮,保存志愿信息。只有点击了“保存志愿”按钮,填报的志愿信息才会储存到志愿填报系统中,否则,志愿信息就保存不了,等于没有填报志愿。页面上方表格可以看到志愿状态。志愿填报前考生准备:

1、全面了解国家和我省的高校招生政策规定,以及拟报考高校的招生章程,了解自己所属类别的志愿设置、志愿填报时间、投档录取规则等。

2、根据本人的高考成绩、成绩排名位次和有关高校的情况,确定拟报考院校专业组或专业范围。不要迷信非官方渠道的所谓“权威数据”“权威分析”。

3、不同高校对进档考生的专业录取规则不一样,针对不同院校和专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考生可以上官网,关注所报考大学的今年的招生简章,里面会涉及录取规则,如专业极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