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偏差值70在中国差不多可以考末端985院校了。

所谓“偏差值”,是指相对平均值的偏差数值,是日本人对于学生智能、学力的一项计算公式值。偏差值反映的是每个人在所有考生中的水准顺位。在日本,偏差值被看做学习水平的正确反映,而偏差值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评价学习能力的标准。

日本是春季招生,每年冬季进行全国高中毕业生统一考试,各大学在录取学生时,常常用这次考试的偏差值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且作为录取的重要标准(实际上常常是唯一标准)。因此引发考生不满和舆论批评,同时也导致高中教育出现只重分数,不看操行的倾向。应用:

偏差值可以排除试卷难度与评卷的影响,因此可以比较同一个人或者不同人在不同试卷上的成绩,只要将分数换算成偏差值。

如果考试是全国性的,所得偏差值表明考生在全国应考者中的地位。当然也可以直接使用排名来比较,但是由于不同年份应考人数不同,所以具体的排名为此也不一定有很大参考价值。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差值来报考学校,学校可以按照考生的偏差值来录取学生。

日本正式在考试中采用偏差值制度是1964年。至70年代,东京都一些私立高中普遍开始以偏差值选拔录取考生。这样一来,以升学考试为目的组织教学的学校实际上就以偏差值为中心,进行日常教学和升学指导。初中生的偏差值往往成了决定他们今后去向,升入高中的重要因素。高中的偏差值成为了进入怎样大学的最关键因素。小小的偏差值,就这样成了决定日本青少年终生的筹码。

日本高考不是一锤定音,国立、公立和部分私立大学,在每年的一月都有一次全国统一考试,主要是基础学科,国语、英语、数学、理科(物理、地理、化学、生物)、社会学科。从二月中旬至3月底,各校再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第二次专门考试。

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视学历的国家,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学历会直接影响到其事业的发展和薪水的高低。而能否上大学,上什么样的大学,更决定了一个人进入社会以后起跑线的高低。要想出人头地,必须有一个好的起点,在日本,高考就是人生命运的转折点。

日本高考考的内容主要包括国语、地理历史、公民、数学、理科和外国语六个科目。

每个学科下有不同的出题科目,考生可以根据自己要报考的志愿校要求进行选择,最多能参加10个科目的考试。国语包括现代文和古文等内容;地理历史包括世界地理、世界历史和日本地理等内容;公民包括现代社会、日本社会和伦理道德等内容;数学包括算数、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内容;理科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地球科学等内容;外国语包括英语、汉语、法语、韩语、德语等,考生可以任选一种。

日本高考分为两次进行,第一次是大学入学共通测试,之后还有二次试験(各个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大部分国立大学都要求考生在大学入学共通测试中完成七个科目的考试。

日本高考的考试内容难点:

1、语言难度:相较于中国高考的考点和内容,日本高考的日语考试难度更大。考试不仅涉及到文法和词汇的复杂性,还要求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对于母语非日语的学生来说,这可能会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2、学科广度:日本高考的考试科目非常广泛,包括国语、数学、外语、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公民等。学生需要在这些科目中全面发展,同时还需要在考试中展示自己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文化深度:日本高考的考试内容中,往往涉及到大量的日本文化和历史知识。对于非日本籍的学生来说,这些内容可能会比较陌生,需要额外花时间进行学习和了解。

4、综合素质要求高:日本高考除了考察学科知识之外,还非常重视考生的综合素质,比如思考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这些都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积累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