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明年高考,也就是2024年高考还有461天;距离今年也就是2023年高考还有95天。在高考的冲刺阶段,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准备:1.心态调整

保持平和。要知道这是所有毕业生的倒计时,我们不必过多焦虑。利用别人因焦虑浪费的时间仍在学习,那就是一种超越。保持激情。后期复习时,很多同学会觉得木已成舟,对学业产生懈怠,这是不可以的。此时,更需要时刻提醒自己:多学的那一点或许就是考试的内容。

2.学习方法

多问。问老师问同学都可以。问错题的解决思路,问耗时题目的简单方法。多背。重点体现在语文的古诗词、文言文,外语的单词、语法,其它学科中的概念性内容等。多练。多练中难度的题目和自己常错的简单题目。结合整理的错题集,多练错题,注意需要动笔计算的题目,一定要动笔算。多总结。每一时段、每一天、每三天、每一周、每两周一次的总结。这里注意每天晚自习或者睡觉之前都默想一遍今天学习的内容,想不起来的,第二天就马上去练。

3.生活调节

多运动。利用好课间操和体育课的时间,尽可能多的活动一下,注意安全第一。要知道好的身体素质才有力量去支撑高强度的复习任务。

劳逸结合。课间休息很重要,特别在头脑不灵光的时候,一定要停下来休息,不然事倍功半,耗时耗力。

4.相信自己一定行!

2022高考时间:6月7日。考试时间为6月7日至8日。(部分地区高考时间为3天或4天)。目前距离2022年高考倒计时还有300天。202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考试时间为6月7日至8日。

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6月7日,语文9:00至11:30;数学15:00至17:00。6月8日,文科综合/理科综合9:00至11:30;外语15:00至17:00。

从2021年起,8省市新高考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科目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成绩构成,满分750分。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50分。选考科目中,物理或历史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自主选择的两门科目按等级赋分后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

高考于1952年实行,于1965年废除,于1977年恢复。高考加分政策是高考中的特长生加分政策,主要为了弥补高校招生制度的某些缺陷而制定的。由于高考加分政策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引起社会的议论。教育部出台的2009年高考加分政策,有“增加20分投档”、“增加10分投档”和“优先录取”3种加分形式。

参加高考的学生拥有体育、文艺等方面的专长,又经过了专业部门的测试,在考试成绩之外给予一定的加分,是在目前应试教育体制下,鼓励学生注重全面素质提高的一项措施。

2025年高考还有1043天。每年高考没有特殊情况一般是每年6月7号开始,截止到2022年7月29日,到2022年结束共156天,2023年共365天,2024年共366天,2025年1月1日到2025年6月7日共157天,所以距离2025届高考倒计时:156 365 366 157=1043天。

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以申请报名高考: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含应届生)或具有同等学力;

(3)身体状况符合相关要求。

高考报名流程

1、应届毕业生原则上在学籍所在地报考

报名点一般为所读的中学;往届毕业生和高中阶段户籍从外省迁入的应届生在户籍所在地报考,报名点一般为本人户所在的县(市、区)招生办公室。

2、网上预报名

网上预报名期间,考生通过考生号及初始密码登录普通高考报名系统。网上报名时,考生须认真阅读报考须知,签订《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并按系统指引,录入本人的基本信息(含报考信息、简历信息、家庭情况等),绑定个人手机,采集和上传相片,并交纳报考费。

3、到报名点办理报名确认

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持身份证、户口簿、学籍学历等证明材料到市县招生办公室指定的报名点办理确认报名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