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天。

录取结果一般在每个录取批次开录后的2-3天可查询到。但因各高校录取时间不一致,录取结果不是一次性公布,且存在征集志愿的情况,所以有些考生的录取结果甚至要等到这个批次录取完才能查询到。扩展资料:

录取此状态表明考生已被正式录取,确认无误。需要说明的是,除了考生电子档案状态显示“录取”外。考生在省级招生主管部门还有一个纸质的录取表。当主管部门把这个录取表经过人工审批后,省级招生主管部门有专门的机构负责把考生的正式录取审核名单发送给录取高校备份。

考生档案状态显示为预退档,很遗憾,即将面临退档处理。当院校将它的预退档意见传送给考生所在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经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录取检查、审核后,如果同意高校的退档意见,随后考生的状态就会变成“自由可投”的状态。

参考资料:人民网-为什么还查不到录取结果?答案都在这儿

每个批次时间不定,一半在一周左右。

高考有6类投档状态:

(1)“自由可投”:表示该考生的档案没有投出去或投出去后又被学校退档,如是被学校退档,考生可以看到最近一次院校退档的理由。

(2)“已经投档”:表示省招办已将档案投给了院校,但院校还未下载投档信息。

(3)“院校在阅”:表示院校已下载了投档信息,正在审阅考生的电子档案。“院校在阅”并不表示考生已经被录取,省招办投给院校的档案数一般多于招生计划数,院校通过阅档后还要退出不予录取的考生档案。

(4)“预退档”:表示该考生因种种原因院校不予录取,院校向省招办提出退档,对每一个预退档的考生,院校都会注明退档的理由。

(5)“录取待审”:(就是预录取)表示院校准备录取该考生,已通过网络将拟录取名单提交给省招办,等待省招办网上录检审核。

(6)“录取”:表示录取名册已由省招办打印盖章后寄发给招生高校。志愿填报

一般情况下,学生填报时,第一志愿会填的比较高,属于那种碰碰运气,只有些许可能报上去的。大胆的试一试的。第二志愿填的符合自己能力的,第三志愿就是保底的,肯定能上的。

考生填报志愿,要严格按照各省市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专业目录填写志愿表,志愿表中志愿学校和专业的“批次位置”一定要与“招生专业目录”公布的批次位置相一致。

考生填涂《志愿信息卡》和《志愿表》要认真细致,《志愿信息卡》由计算机录入后打印出考生志愿核对表,考生校正签字。录取时将以《志愿信息卡》的志愿顺序为依据投递档案。

投档后,到预录取一般不会超过3天。投档后的过程为:已投档-阅档-预录取(预退档)-(退档)。显示预录取后,基本上就算成功了。预录取到可从网上查出需要时间较长,但考生不用着急。

投档后录取结果什么时候公布

高考填报志愿投档录取是有一定的规则的,投档也是要按照相应的流程进行录取工作事宜。一般投档录取需要最新进行模拟投档,然后确定投档的比例,再进行正式的高考投档录取。

高校招生阅档后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以及填报的志愿及专业,确定录取信息,并进行检查,最后确认录取并不打印录取通知,完成录取工作。

投档后如何查询录取信息

可以通过查阅考生的电子档案运行状态,来查询投档考生的录取状态。

电子档案7种状态,不同的状态,显示出考生的不同录取进程。详细情况如下:

1、“自由可投”

表示该考生的档案没有投出去或投出去后又被学校退档,如是被学校退档,考生可以看到最近一次院校退档的理由。

2、“已经投档”

表示省招办已将档案投给了院校,但院校还未下载投档信息。

3、“院校在阅”

表示院校已下载了投档信息,正在审阅考生的电子档案。“院校在阅”并不表示考生已经被录取,省招办投给院校的档案数一般多于招生计划数,院校通过阅档后还要退出不予录取的考生档案。

4、“预退档”

5、“预录取”

6、“录取待审”

7、“录取”

表示录取名册已经过省招办办理了审核签字手续,加盖了录取专用章。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档案的管理和收集、整理工作,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的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象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档案法》第二条所称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属于国家所有的,由国家档案局会同国家有关部门确定具体范围;属于集体所有、个人所有以及其他不属于国家所有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征得国家档案局同意后确定具体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