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窗苦读,一朝解脱,不能自已。放纵疯玩三天三夜的结果,体力透支,昏倒在地,吓坏父母。我们从小进入学校接受教育,为的就是高考的这一天。这是人生中的一个关口。虽然对于高考有很多的诟病,但不能不说,到目前为止,高考依然是大多数中国孩子改变命运的相对公平的手段。
高考前的压力可想而知。每个考生身上都背负着父母、家庭、老师、学校,还有自己的巨大期待。一旦高考结束,这种压抑的情绪需要得到纾缓。但凡事都有度,一旦过度,多多少少会反映出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堪忧。高考之后,放松是应该的,但是高考并不是人生某个阶段的结束,相反,是人生迎来更大挑战的开始。大学的学习明里轻松、暗里紧张,而且没有师长在身边督促,全凭自觉,如果逮着机会就往死里放松,也就是放纵,大学的学业能否完成,是很考验孩子的。从我毕业这么多年,进入职场打拼的经历来看,高中阶段才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如果把高考前的压力都看成是一种苦,那么生活的苦不知要深多少倍。吃了一点苦就要以这种方式得到补偿,那么生活给你的苦,你又该向谁讨要补偿呢?
第三,自己的目标并不明确。当然对一个刚结束高考的孩子谈及人生目标,也许会有人说我有病。但经历过之后,再回过头去看那个阶段,其实,有目标的孩子就会在假期中有心地去为自己的目标做一些准备。比如我知道的一个即将出国留学的孩子,在高考后的第二天,已经坐进了英语培训学校的教室加强口语练习,为尽快融入美国社会而准备着。再想想自己高考结束之后,在家里休息一天之后,便开始看起了小说等文学作品,不是因为自己报了中文系,而是因为闲着也是闲着,多读点书也是好的。
禾田飞歌:多家平台专栏作者,混迹于媒体圈的码字工。微信公众号:禾田飞歌(ID:ahetian2017)
高考结束了,几乎所有的考生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聚餐喝酒、上网看足球,或者四处找同学玩,选择各种方式来让自己彻底放松。然而最近杭州市中医院接治了这样一位考生,喝酒喝到肝破裂,乐极生悲差点酿悲剧。昨天,在中医院外一科病区里,19岁的高三男生小毅(化名)躺在洁白的病床上,虽然已经从重症监护室回到普通病房,但是他满脸还是痛苦的表情,不时地呻呤着。6月9日下午,高考结束,小毅和同班几位同学约好一起去黄龙体育中心附近的大排档庆祝。聚餐是从五点半开始的,几个男生要了不少啤酒和海鲜,大家一起吃吃喝喝,非常开心。到了十点半左右,他们也不知道喝了几扎啤酒,小毅和另外一个男生觉得有点内急,就起身去上洗手间,可能是晚上有点黑,也许是酒喝得有点HIGH,走路一阵发飘,小毅一个趔趄就摔倒在地上。“我看见地上好大一摊血,他的额头也在出血,赶紧去扶他,问他要不要紧。”小毅的好友事后回忆,“他当时好像已经痛得连话都说不出来,只是拼命地呼气。”大家还当小毅是撞伤了脑子,赶快叫了120将他送到了市中医院。当晚值班的外科赵金锋医师说,病人来的时候精神很差,满身的酒气,查体后发现除了额头有出血,右腹部也有擦伤,于是安排了CT、床边B超等一系列检查。但是检查结果却是大大出乎人意料,额头的伤倒只是皮外伤,没有大碍,而B超显示,右肝异常回声,肝脏破裂,腹部积液。紧接着在B超定位下穿刺,腹部都有大量非凝固的血液抽出。患者需要立即进行手术,不然这样大量出血,会随时有生命危险。于是半个小时后,小毅被送进了手术室,“小毅的右肝部碎得非常厉害,整个修补手术进行了很长时间,手术失血达3000毫升。”手术还是相当顺利的,三天后小毅从监护室转到了普通病房。杭州市中医院急诊内科的周法根主任说,在高考期间,很多考生和家长都很注意饮食均衡,心理调节,以防考生在应试过程中出现突发病,影响考试成绩。同时考生们在备战高考的时候也都消耗了大量体力、精力,考生们的生物钟在突如其来的暴饮暴食后被完全颠倒,身心往往难以承受这样的从高度紧张到彻底放松的突变。于是,各种各样的病痛便纷至沓来,表现出来的是精神萎靡不振、缺乏食欲等,严重的如前脚踏出考场,后脚迈进医院的事例也并不鲜见。看来高考过后,学生和家长都应提防“放松病”。
如果一个老师真的有这种行为,他可能是一个嗜酒者,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判断周围的人是否对酒精有依赖呢?(医学版14条) 我们就饮酒模式总结了一些常见的表现: 1.视饮酒为生活中最重要或非常重要的事,在心中占据中心地位,念念不忘。 2.饮酒量较初期饮酒时逐渐增加。 3.饮酒速度增快。 4.经常独自一个人或者是背着家人偷偷饮酒。 5.以酒当药,用来解除情绪困扰。 6.有藏酒行为. 7.酒后常常有遗忘表现。 8.无计划饮酒,常常出现酒后误事的现象。 9.晨起饮酒,俗称“睁眼酒”,部分人甚至会在夜间醒来后饮酒。 10.睡前饮酒。 11.喜欢空腹饮酒,饮酒时不吃主食且很少吃菜。 12.在情况允许的时候选择酒的品牌。 13.因为饮酒与家人争吵,影响家庭和睦,或因饮酒影响工作。 14.曾经戒过酒,但时间不长又旧病复发,不能控制。 如果一个人的饮酒行为出现上述表现中的3条以上,即高度怀疑酒依赖。 经常看到一些患有酒精依赖的人因为饮酒给自身的健康、家庭的和睦以及工作带来很多不良影响,甚至是在酒后出现一些违法的行为。尽管他们对造成这些后果内疚、后悔,但仍不能彻底停止饮酒,反复戒酒,反复复饮。是他们没有出息还是没有毅力呢?都不是,这是因为酒精依赖是一种疾病,而且还是一种不断恶化的疾病,这种疾病像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一样,是无法彻底根除的。但却可以被遏制住。复饮的原因与机体对酒精敏感有关,加上在心理上难以摆脱的强制性饮酒欲望,不管复饮会带来怎样的不良后果,单靠自身的毅力是无法将其克服的。 就像其他疾病一样,会出现一些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一旦对酒精形成依赖后,在突然停止饮酒或骤然减少饮酒量时会出现很多躯体不适症状,称之为戒酒综合征。为方便起见,有人将戒酒综合征按照出现的时间和严重程度分为3个阶段:一期戒酒综合征:一般于饮酒后6~12小时出现,表现为双手震颤,重者可累计双侧整个上肢,甚至是躯干,病情严重者还可出现伸舌震颤,除此外还常见厌食、失眠、烦躁等症状。二期戒酒综合征:出现时间为断酒后24~72小时,除上述症状外,常出现幻听,内容常为辱骂性或迫害性的,可继发冲动行为,兴奋相对较轻。三期戒酒综合征:震颤谵妄,常发生于末次饮酒72小时之后,此时病人意识不清,震颤明显并伴有行走不稳,可出现各种生动的幻觉,如看到各种小动物,病人表现紧张、焦虑、恐惧。病人的记忆力明显受损,部分病人可出现癫痫样抽搐。即使在发达国家,一旦发生震颤谵妄,经治疗者总的死亡率仍可达10%~15%,未经治疗者则更高。所以说长期饮酒者不能突然停止饮酒。如果高度怀疑对酒精依赖,应该尽早到专科医院治疗。 形成酒精依赖的人不能控制自己的饮酒行为,也不能控制饮酒量,那么在戒酒一段时间后能否正常的饮酒呢?就目前所知,从来没有一个人,仅是数月或数年滴酒不沾,就能够“正常”喝酒或只在社交场合喝酒。一个人一旦从豪饮发展为失去控制且不顾一切地狂饮,再想走回头路就不可能了。没有一个酒精依赖患者是故意为制造麻烦才喝酒的,但不可控制地饮酒必然会带来麻烦。 很多对酒精依赖的人自认在戒酒一段时期以后,喝几罐啤酒或几杯淡葡萄酒没有问题了。一两瓶啤酒下肚就会喝醉的人不多。所以也就错误地认为自己可以控制每天只喝两、三瓶啤酒就不再喝了。他们偶尔也确实能够在几天或几个星期内照此办理。于是就会得出即使喝酒也会“游刃有余”。他们每次喝的啤酒或葡萄酒会越来越多,要不了多久,就会狂饮如初。 另外一种错误的观念就是以低度的酒来替代高度酒。对于酒精依赖者来说,酒精就是酒精,不管含有酒精的是马爹尼酒、威士忌加苏打水、香槟,还是一小杯啤酒,对于他们而言,不管喝一杯什么样的酒,都会导致饮酒过度,导致复饮。 对于酒精依赖者而言,在戒酒一段时间后,试图控制饮“自己的酒量”或只饮用较低浓度的酒,都是危险的。但为了保证彻底戒酒,只能是滴酒不沾。如何能够做到呢?除了在医生的指导下完成脱酒治疗外,还要接受长期的康复治疗,包括对相关心理或精神疾病的治疗、防复饮药物的治疗、心理治疗以及加入一些自助的康复组织。只要有戒酒的愿望和不懈的努力,就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