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号不是高考报名号。

高考考生号和高考报名号是不同的。考生号和报名号的区别:考生号是指考试准考证号,考生号的数字包含了考试年份、考生所在考区、高考类型(普通高考、对口高职)、科类(文理艺体等)、顺序等信息,用于高考及高考后的填报志愿和入学等。

拓展知识:

考生编号主要有三种:考籍号、考生号和准考证号。

考籍号由12位数字组成,从左至右第1-2位为年度编号的后2位;第3-6位为市、县(市、区)代码;第7-8位为中学代码后两位;第9-12位为考生序号。考生号由14位数字组成,从左至右第1-2位为年度编号的后2位;第3-4位为省代码(江苏省代码为32);第5-8位为市、县(市、区)代码;

第9-10位为报考选修科目组代码(45-物理、化学,47-物理、地理,48-物理、政治,49-物理、生物,65-历史、化学,67-历史、地理,68-历史、政治,69-历史、生物,00-不参加选修科目考试,即体育类、艺术类考生不兼报文科类或理科类);第11-1位为考生序号。准考证号由13位数字组成,从左至右第1-2位为年度编号的后2位;第3-6位为市、县(市、区)代码;第7-8位为选修科目组代码;第9-11位为考场编号;第12-13位为考生座位号码。考场编号以县(市、区)为单位,按选修科目组连续编排,不得间断。考籍号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报名和高考报名时建立考生电子档案、体检时所使用的编号。考生号为考生在本年度的报考编号,是在考生报名后,在考籍号的基础上产生的。考生在参加艺术或体育专业加试和特殊类型招生,

获取成绩、填报志愿、录取等有关环节,均使用考生号。准考证号以县(市、区)为单位通过计算机随机编排产生,为考生参加高考时标志考试座位的编号(仅供参加高考时使用)。考生在试卷以及答题卡规定位置上均须填写准考证号。

两者不一样。

考生号和报名号的区别:

考生号是指考试准考证号,考生号的数字包含了考试年份、考生所在考区、高考类型(普通高考、对口高职)、科类(文理艺体等)、顺序等信息,用于高考及高考后的填报志愿和入学等。

考生除了在省内有10位准考证号外,还有全国统一的14位考生号,有时在某些高校网站查询录取信息时,要求输入14位考生号。

高考报名号是全国统一的14位考生报名号。

考籍号是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报名和高考报名时建立考生电子档案、体检时所使用的编号。考籍号由12位数字组成,从左至右第1-2位为年度编号的后2位;第3-6位为市、县(市、区)代码;第7-8位为中学代码后两位;第9-12位为考生序号。

考籍号是学校在每个学生入学之时设定的,和考号一样是每个学生所私有的,独一无二的,考试时需要将考籍号填到考试卷装订线外指定位置,以便考试过后核分之用。在考分评出来之后,考生可以凭考籍号和密码通过电话或者是网络查询自己的成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考籍号

高考准考证号怎么查介绍如下:

1、首先打开计算机,使用计算机内的游览器搜索学信网,点击官网进入。2、进入学信网首页后,找到学籍查询选项,使用鼠标点击进入。3、点击后进入如下页面,再点击学生本人查询内的查询选项。4、点击后进入登录页面,在登录页面输入自己的个人信息再点击确定。5、点击确定后登录进入个人信息页面,页面内的考生号即为准考证号码。拓展资料:

(1)考生号,是考试组织机构按照一定规则为应试考生统一编排或指定的序号,是考生参加考试时所需的重要信息。在特定考试内,一位考生对应一个考生号,并与该考生的报考信息相匹配。

(2)普通高考代码为“1”,第10位是科类代码,文史类—1、外语类—2、艺术类(文)—3、理工类—5、艺术类(理)—7、体育类(理)—8,后面是考生顺序号(流水号)。

(3)考生号,全国统一是14位,其中前两位是年份代码,3~8位是考区代码,第9位是秋季高考代码。

(4)考生号不是准考证号。准考证上应有考生照片,考生号等重要信息。若考场与考生号不相吻合,则应立即通知监考人员等有关人员,否则可作废成绩。

高考注意事项:

1、掌握时间心不慌。

掌握考试时间,迟到15分钟不得进场,一般要提早20分钟,充分利用开考前的五分钟,认真倾听监考老师宣读有关规则和注意事项,以免事后惹麻烦。

接过考卷,先认真填写姓名、学校、准考证号、座号等,只须检查一下有没有漏页、白页即可,无须把题目从头到底地详细看一遍,只须看清解题的要求,试卷页数,大致了解一下试题份量、难度等。

2、考好第一科。

进入考场,调整一下姿势,舒适地坐在位子上;摆好文具,戴眼镜的把眼镜摘下擦一擦,尽快进入角色;此时心中想着的只是考试的注意事项,不要再多虑考试的结果,成败、得失。

第一科的考试很重要,但开考前不宜过早地在教室外等待考试,可以在操场等场所有意识地放松。做到镇定、自如,不慌张。

如果出现心律轻快,手脚发抖等紧张现象,也属正常现象,可以适当进行调节,如深呼吸,同时告诫自己别紧张,不害怕。

3、先易后难不慌忙。

先易后难:按照题号顺序审题,会一道就做一道,一时不会做的就先跳过去(有疑问的、不会的在草稿纸上做记录),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自己很快进入答题状态。随着答题数的增加,心中越来越有数,信心不断增强,智力操作效率将越来越高,难题或许不会再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