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阅卷一般10天左右。高考通过网上阅卷保证公平。选择题通过机器读卡直接判分,主观题是把每个考生的答题纸扫描并切块后,通过局域网随机发到专门改这一块的阅卷组某两位阅卷工作人员电脑上,阅卷工作人员一般是从本省高中抽调老师及阅卷点附近高校的研究生,每份试卷至少发组该阅卷组的两位老师批改,如果两位老师给的分数差在合理的范围内,则取平均值,如果分数差较大,则会由该阅卷组组长仲裁,甚至还有可能提交组阅卷专家组审定。所以高考试卷中每个题目至少两位老师审阅。
所以目前高考阅卷能很大的保证阅卷的公平性。
高考是一场最公平的竞争,拼的是成绩,拼的是努力程度。因此高考阅卷也成为社会的关注。这几年我有幸参加了三次的高考阅卷,并且每次荣获“优秀阅卷员”,今天就来说说高考阅卷的流程。 在2002年以后实行了无纸化阅卷。高考结束后,试卷送往扫描点,卷子由扫描仪进行试题分割,选择题由系统直接判出分数。而主观题会发给老师,进行网上阅卷。这种远程批改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记分由系统自动完成。 阅卷教师,进入阅卷点,需要把手机等电子产品放在规定的柜中,进入阅卷教室前和学生进入考场一样,需要进行检查。看见市面的满分和零分作文,这些作文只是编者自己组合而已,不可能是从阅卷中流出来的。教室进入阅卷点,输入自己的密码开始阅卷。在主观题阅卷过程中,同一道题会随机发给两位阅卷老师,两位老师同时打出分数。如果相差值在规定误差之内,则取两个分数的平均值。如果相差值较大,就会把试题派给第三位老师。第三位老师打出的分数,如果与之前其中一位老师的分数值相差在规定误差以内,则把另一位老师的分数弃掉。以这两位老师给出分数的平均值为用,如果相差的分数较大,则会把题交给阅卷组,由专家进行仲裁。这里的误差应该说还是小的。就以一题12分为例。他有两个小问题,每题6分。他的误差是一分。其中零分还是特殊分,也就是一个给了1分,一个给了0分,尽管在误差范围之内,他也是无效分,必须三评。 因此误差的设置,阅卷员改卷也是非常认真的。现在的阅卷严格说是很公平的。高考对于学生来说有多么重要,因为高考给许多普通人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在这个机会中,拼的只是学习成绩,是努力程度,家庭背景和外貌自然在高考是没考有用的,因此它也可以说是最公平的竞争。而高考之后,尤其步入社会之后,同学们会发现,长得漂亮不管是在工作上,还是恋爱婚姻中都有很大的竞争力,这也难怪很多人会说:高考是最后一次不看脸的竞争。与其说高考是最后一次不看脸的竞争,倒不如说高考是最后一次最公平的竞争。在高考中,成绩才是硬道理,其他因素都成为不必要条件。
高考阅卷时间需要7~10天。
高考阅卷整个过程会持续7~10天的时间(通常来说是8天,很少超过9天的)。
考生高考结束后,高考试卷会由武装部安全送至阅卷地点,高考试卷经过机器扫描后就可以进入阅卷程序,与此阅卷老师根据分工开始高考阅卷工作。
评卷中常见的问题卷大致分为六类,分别是笔细、墨淡或者书写较轻,图像不清;异常用笔答题,如铅笔、圆珠笔等;规定区域外答题,答题错位;答卷不完整,疑为一人多卡;答卷上有记号、污损等;答卷雷同,一经发现以上问题都会被扣分或者进行其它相关阅卷操作。高考阅卷规则
一、评卷是找对的式子给分,而不是找错的式子扣分老师平时改卷大多是习惯找学生错的地方扣分,学生的成绩就是总分减去被扣除的分数。而高考阅卷是找对的给分,所以在遇到难题实在没办法时,不妨把会的写上去,比如把解题的公式列上去,千万不能空白,空白一分都得不到。
二、评分误差范围内作适当浮动 为了尽可能确保所评阅试卷与其他教师成功配对,评卷教师往往在能确认给分的基础上,会根据允许的误差作适当的浮动。
如果考生能把式子写得规范易认,题思路交待得清楚明了,那自然容易得到评卷教师的认可;反之如果考生写的需要阅卷老师仔细研究推敲一番才能确认正确与否,自然不容易被认可。
三、答题意思模糊不清的,往往扣部分分数高考评卷时要求考生准确、清楚明了回答问题,否则会被扣除部分分数。不过考生考试时遇到确实没能力搞清楚或者没时间算明白的,不妨糊涂一把,写个笼统的这样往往可以得到一定的分数,这就需要考生灵活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