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次。

第一次:1952年——1966年:1952年高考时间定为8月15、16和17日这三天,由全国统一命题试卷,制定统一的答案和评分标准。自此,这种方式一直延续要1966年高考暂停。这十几年间虽然每年都有高考,但是高考时间没有确定,一般都是在7月和8月之间。

第二次:1977年——1978年:1977年10月21日宣布重新开始高考的消息发布之后,成千上万的人重新拿起书本,加入到求学的大军之中,而这一年高考时间在与夏季完全相反的冬季进行。1978年,重新调整高考时间,从冬季改为夏季,时间集中在7月20至23日。

第三次:1979年——2002年:在这一段时间中,除了1983年有过特殊的高考之外,其余几年的考试时间都是在每年的7月7日至9日。很多人都说之所以选择在每年7月7日,是为了纪念1977年恢复高考。而1983年的高考比较特殊,时间是当年的7月15日到17日,当年政府提出“定向招生”的方案,之后所说的“铁饭碗”也是从这一年开始的。

第四次:2003年至今:随着全球变暖的出现,天气逐渐炎热,为了不影响考生们的状态,国家将考试时间调整到每年的6月7日和8日。在2003年也发生了一场大的疫情“非典”,但是当年高考不仅没有推迟,反而提前了一个月。

第五次:2020年,因为新冠疫情,高考时间暂时性进行调整,延迟一个月。

2020年和2022年高考推迟了一个月。

2020年全国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考试时间为7月7日至8日。这是17年以来,首次调整高考时间,也是我国自恢复高考以来,高考时间首次推迟一个月。2022年只有上海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考试时间为7月7日至7月9日,其他省份不延期高考。

2022年高考统一考试具体科目时间安排为:6月7日9:00至11:30语文;15:00至17:00数学。6月8日9:00至11:3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0至17:00外语,有外语听力测试内容的应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

高考迟到超过15分钟之后就不能进考场。 迟到15分钟后不允许进入考场,不光是因为担心由于迟到考生的进场扰乱其余考生,更重要的,是担心考卷泄密。

以现在的科技手段,在极为隐秘的拍摄下,很可能高考卷子一发,卷面内容就会泄露出去,考场外十来分钟,就能做出一套标准的答案来。此时,再让迟到15分钟后的考生进入考场,显然不合适。拓展:

高考迟到不准入考点 考试结束前30分不得交卷:

记准各科考试时间。考生应仔细阅读并牢记准考证背面的考试时间表和所列的进场及禁止进场的时间。语文科及外语科考前30分钟,其他科考前25分钟,考生持身份证和准考证可进入考场。

外语科考试开始前15分钟后,其他科开考15分钟后,迟到考生不准进入考点。交卷出场时间不得早于每科目考试结束前30分钟。注意答题规范。

北京市高考各科目均采取网上评阅方式,因此考生答题时应注意答题规范,避免影响考试成绩。答题时,考生务必将全部答案填涂或填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

在试卷、草稿纸上或答题卡上非答题区域内作答无效。请保持卡面清洁,不要将答题卡折叠、弄破,不得在答题卡任何区域内乱涂乱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