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资料,提供参考。地理选择11个,分成自然和人文,自然部分大概是4-5个,每一个需要2分钟,人文地理每一个一分钟,总共耗时大约15分钟。
历史选择12个每一个最多一分钟,耗时12分钟。
政治12个选择每一个最多一分钟,耗时12分钟。
选择加在一起:15 12 12=40分钟。
大题:36题地理,一般四问左右,每一问不要超过4分钟,时间大约为15分钟。
37题历史与地理的情况是相同的,时间大约也是15分钟。
38题政治大约是3问-4问,但因为阅读材料、描述语言方面花费的时间比较多,所以时间能在20分钟完成就可以。
39题有六问左右:地理10分钟
历史10分钟
政治15分钟
大题花费时间:15 15 20 35=85分钟
总共:40 85=125
文综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剩余的时间去检查前边做的题是否有遗漏,对不确定的题进行推敲。
其他信息:1、明确文综考查要求,理性把握答题进度。 综合科目和以前的政史地分开考,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试卷结构的巨大变化。“综合”起来后,各题型的数量分值都不同于以往,答题的策略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两个半小时,时间不长,可是题量很大。其实,做不完很正常。 比起做完,正确率和得分率才是最重要的。 综合科目试卷在命制的时候,是有难度限制的,难度和试题容量都使得部分学生无法完成全卷题目。不能简单用做完来衡量作答效果。 2、突出重点,确保选择题能得高分。 在综合科的作答中,经常存在一个误区,就是压缩选择题答题时间从而给后面的主观题更多时间。 这种做法并不可取,由于答题仓促,导致选择题失分过多,严重影响总分。选择题作为客观题,对总分的影响非常大,因为它没有中间分数,要么满分要么零分,这和主观题尤其简单论述题完全不同。 选择题分数的高低,对总分起着决定性作用。 给选择题留足时间是明智的做法。 3、优化主观题答题顺序,体现最能得分的最先做原则。 等做完了选择题来到二卷的时候,首先要对所有题目进行浏览,各科目所考什么内容要心中有数。这样做可以较好的确定答题顺序,并不一定就要从第一道开始,谁先谁后的原则是先易后难。 把平时最难得分的题目放在本着有时间就做,没时间了就放弃的心理。整个答题过程会从容很多。 至于为什么要放弃有些题目,这样做的前提是确保了能够作对的题目的准确率,进而也体现了高的得分率。比起每一道都得个两三分,还不如确保一道得满分。 这样的一种取舍,最大的好处是能够让你有好的应考心态。要知道,如果紧张、慌乱,对于文科生来说,很容易造成审题失误、答案要点不全以及答题不规范等问题,而这都是一个个的扣分点。
高考数学选填要用45分钟。填选时间:
填选时间要看自己做题习惯,曾经一位北大学姐说过数学填空选择用45分钟最合适。因为平常基础比较好一点,所以从高考前两个月开始,基本每次考试选填都是十五分钟(选填的最后一题都先不做),高考也是然后从17题到20题,平均每道题就是十二三分钟,具体可以看题目难易程度分配,反正总共45到55分钟。
然后就开始做选修,选修也是十分钟左右,具体也是看题目难易程度,最好不要超过10分钟,最后21,22题最少要留25分钟,然后检查一遍之前做上的(5-10分钟),检查完之后,剩下的时间做12,16。2022年新高考数学难度分析:
绝对难度不一定高,但是攻击性很强,体现在平均分上不会很好看选填以及前几个大题都比正常年份偏难,后面三个大题反而偏简单,但是大部分人还是做不到这些题的,对他们来讲这份卷子就很难。选填和前几道大题的共同点就是都很奇特(甚至后面三个大题也有点),给的感觉就是“22道题,每道题都想创新,结果出了一份这么创的试卷”。
对于大部分高中生来讲,每道题都很奇妙是很有毁灭性的,并没有哪一道题真的很难,但是就是会在某一道题(而且很有可能不止一道)上卡住,把自己节奏全部打乱。这份卷子可能代表着数学刷题就能高分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另外这份卷子没有送分题了,对考生在考场上的自信心也是很大打击,所以更难发挥出水平。其实最开始说哀嚎已经是说得很轻了,真实情况是考完试校园里死一样的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