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高考还有一个星期的时候,前两天还是沉浸在复习复习再复习的氛围中,后来就是搬教室搞卫生,把复习的地方换了,因为之前的教室要拿来当考场了,然后再把教室搞得干净干净的,然后老师就让我们放松一下,不要太紧张了,临近考试的那两天也不要让自己看那么多书了,偶尔放松,最后一天就是老师叮嘱我们要带齐东西去高考,检查自己的东西有没有带齐有没有准备完。
高中,可以说是读书生涯中最辛苦的时候吧,特别是高三,几乎没日没夜地沉浸在考试的题海中,连做梦都是在做试卷,但是那个时候却又是最充实的,没有大学时候的空虚,和悠闲。高三的时候,每天早上五点半起来,去操场跑步十五分钟,六点吃早餐,六点半上早读,一直到中午十一点才下课,吃完中午饭,上教室看半个小时书然后午觉,两点半上课到下午五点半,晚上七点晚自习到十点半。一天就这样过了,一躺下床就能睡着,那是超级充实的日子。然而这些充实都是辛苦的,但是高中是我们人生的重大转折点,又怎么能轻视呢。然而高考前的一个星期可以说是我们整个高中最轻松的一个星期,那个星期没了重重的考卷和老师没日没夜的讲卷子,而是我们最自由的时间。
高考前的一个星期,是我们最悠闲的时候,也是老师盯我们最松的时候,但是却是我们心里最紧张的时候,因为即将要步入考场了,未来的大学是好是坏即将要见分晓了,会不会辜负父母的期望,如果考砸了怎么办,如果没考上是否要复读,种种问题都涌上了脑海。带着心惊胆战,带着兴奋和紧张走过了那一个星期。
今年的高考就要开始了,想想,自己的高考原来已经过去了一年了。今天讨论了一个关于高考的话题:高考前你在想什么?你在什么时候会想起高三?要是可以,你愿意再回到高三吗?其实我也不再到去年的这个时候自己在想什么。我只记得最后那几天自己过得很放松,该吃吃,该睡睡,精神状态挺好的。堪称佛系备考。开考的前一天晚上,我还是失眠了。一直到凌晨四五点还没有睡着,当时脑子里也没有想事情,就是单纯紧张,睡不着。第二天中午吃饭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昨晚上我们宿舍的人几乎都没有睡着。庆幸的是第二个晚上就好多了。讨论到后面两个问题的时候,自己心情还是挺沉重的。毕竟,高中,真的藏着太多回忆了。什么时候会想起高三?大概就是在看到在读高三的朋友发的朋友圈,或者是想起那座城市的时候,或者就是现在准备到期末的时候。要是可以回去的话,其实我也不会再想回去了,对于我来说,高中也没有留下什么遗憾,要是真要算的话,离别就是一种遗憾吧。现在我也仍旧清晰的记得,在考完英语后,大家都开开心心的洗漱,换上漂亮的小裙子,化好妆,准备去参加毕业聚餐。而我,在傍晚,开着我的小电车,吹着这座城市的风,去到我们散伙饭的酒店。我无法形容那天晚上大家在一起吃饭的情形。那是一种开心但又带着一思伤感的感觉。高中终于结束了,所有积蓄的压力和躁动全都释放了出来。这是日日夜夜都陪伴在身边的小伙伴们最后一次整整齐齐地聚在一起了,过了今晚,大家各自都要分开,去面对自己那个不确定的未来。回学校的时候,我感觉那天晚上,这座城市的风格外的温柔,路边的夜景也变得更动人了。那天晚上,我们宿舍的女生通宵打扑克,吃东西,聊天。一直到天微微亮,大家才肯休息。第二天,大家醒来,慢慢收拾东西,一个一个陆陆续续地离开宿舍。那个晚上是我们宿舍最后的趴,现在想想,原来我们的离别也带着一种仪式感。那些说着想要回去的人,只不过也只是想去看看过去的那些人和那些事。或者是,怀念高中时的纯粹,那个只为一个目标努力的自己,和自己一起努力的那群人。高中其实很简单,简单到只有读书一件事。你只需要死读书就好了。这句话,我说起来,却不怎么舒服。因为所有人都在叫你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但是却没有人告诉你,考上了之后会怎么样?然后呢?考完后的挫折我该怎么面对?高考那个清晰的目标突然就消失了。大多数人考完后都会陷入一个迷茫期。填志愿的时候,所有曾经的理想全都败给了现实。讨论的只有“当老师好还是当医生好”,“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怎样”,“那所大学太远了”等等类似的问题。我们被迫做出选择。我不记得高考前我在想什么,但我一直记得高考后自己在想什么。我在想自己要选什么专业?会被那所学校录取?以后能做什么?我想做什么?
我觉得上海高考延期对考生来说并不存在绝对的好与坏,就好比一枚硬币有正面和反面,一些事情的改变也是有利有弊,而这种利和弊有时候并不是人为可以分辨出哪个多哪个少。往年,上海高考的时间都在6月份,一般是6月7日到6月9日。但是2022年高考的时间往后整整推迟了一个月,定在了7月7日至9日,这也是国内第二次因为yi情原因延迟高考。不过和之前不同的是,这次宣布延迟高考的目前仅仅只有上海。在得知这个消息后,情绪波动最大的当然是上海考生了。有的考生觉得自己又多出了一个月的时间去学习、备考,这是一件好事;但也有的考生认为7月份的天气炎热,很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考试发挥。看法不一,“有笑的有哭的”。单纯从外在层面去分析,上海高考延期,的确给了当地考生更多的时间去准备考试,能够让他们多一点时间复习。作为过来人,我们都知道充分备考,不仅能对知识层面进一步丰富,还意味着考生能够更有信心面对考试。
不过凡事有利有弊,长时间的备考也会让考生身心疲惫,对备考出现倦怠的情绪。有的人甚至还会出现焦虑的心情,希望能够赶紧考试,让自己“解脱”。我还记得自己当年备考的那种心态,有种跃跃欲试,更有种“遭不住”、想要赶快“解放”的心理。7月份的确天气会更加炎热,不利于考生们的发挥。天气燥热不仅仅体现在温度的上升,让人感觉热得难受,还会让我们产生焦虑、烦躁的情绪。我一高中同班同学说过,他那年高考的时候,前后两个座位的人就因为桌椅摆放位置的问题吵了起来。虽然两人最终没有打起来,但是还是对自身以及考场的其他考生产生了一定影响。
以上也都是基于大的层面去说,可能具体到个人会存在显著的差异。不过我始终认为万变不离其宗,如果你这三年来一直都在努力学习,十分刻苦,那么只要你在高考中端正好心态,一定是可以取得优异成绩的。要相信“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反之亦然。作为一名过来人,我也说说自己高考的经历,希望可以给小伙伴们带去些许的帮助。
我曾经是一名安徽考生,2014年参加的高考。那年高考的数学很难,一场考试下来,我的上衣短袖整个湿透了,因为紧张和一些题目不会做。不过题目虽然难,我还是考了110多分,这主要得益于我把会做的题目都做对了,不会做的题目也把基本公式和部分答题步骤写了上去。
高考中,能够稳定得分的科目我认为就是英语(虽然现在有些人觉得学英语没必要,但是这和考试真的不冲突),而如果想要考高分,那么文综/理综必须不能差。
“师傅领进门,修身在个人”,时间的改变大概率并不会影响考生的命运,我们得坚信“天道酬勤”,你的努力付出都会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得到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