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985年:体育科目成为高考必考科目

1985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计划纲要》。这份纲要中明确规定,体育科目成为高考必考科目之一。这意味着,高中生必须参加体育考试,并在考试中取得合格的成绩才能参加高考。

二、1992年:体育加分政策开始实施

1992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普通高中学生体育锻炼和体育成绩加分的规定》。这份规定明确规定,高中生可以通过参加体育锻炼和比赛,获得一定的体育加分。体育加分的分值根据不同的比赛项目和成绩而定,最高可达到20分。

三、2002年:体育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2002年,教育部出台了《普通高中学生体育工作暂行规定》。这份规定明确规定,高中生的体育成绩将计入高考总分。具体来说,高中生的体育成绩占高考总分的10%。

四、2014年:体育成绩计入高考综合素质评价

2014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这份意见明确规定,高中生的体育成绩将计入高考综合素质评价。具体来说,高中生的体育成绩占综合素质评价的10%。

五、2021年:高中新课程体育课程改革

2021年,教育部出台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这份方案对高中体育课程进行了全面改革。具体来说,新课程方案将高中体育课程分为“健康体育”、“竞技体育”和“文化体育”三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有不同的课程设置和考核方式。

体育纳入高考将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这次体育法修订,规定每年8月8日全民健身日所在周为体育宣传周,学校必须按规定开齐开足体育课,确保体育课时不被占用。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不少于一小时体育锻炼,学校应当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性的体育运动会,国家将体育科目纳入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

把完善保障人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权利作为修法重点,在扩大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促进体育资源开放共享、推行全民健身等方面作出诸多规定。法律还把增强青少年体质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已启动研究将体育纳入高考!双一流高校率先开始!

4月21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课标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正式施行。此次教育部门针对旧版做出多处调整,全面提升了小学及初级中学体育课权重。

根据新课标规划,从今年9月起,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各年级均会开设“体育与健康”课,占总课时比例10%-11%,超越外语(6%-8%)和理化生、科学(8%-10%),成为小、初阶段仅次于语文和数学的第三大主科。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体育高考从哪一届开始 从哪年开始2022-11-06 11:36:36文/李文源体育高考从2023年开始,2023年开始,体育纳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但也并没有明确体育考试的成绩要纳入高考,所以不能说高考必须考体育。体育影响高中毕业和高校录取,是肯定的!目前,已经有北京、广东、贵州、福建、江苏等多省均发布明确通知,体育纳入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体育高考从哪年开始体育纳入高考将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所以体育高考是从2023届入学的高一生开始的。体育影响高中毕业和高校录取,是肯定的!目前,已经有北京、广东、贵州、福建、江苏等多省均发布明确通知,体育纳入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并且明确,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是学生毕业重要依据,是高考录取重要参考,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体育与健康科目成绩一并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体育高考改革方案新修订的体育法,2023年1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体育法在第三章青少年和学校体育中,明确:优先发展青少年和学校体育,实行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学校必须按规定开齐开足体育课, 确保体育课时不被占用;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 不少于一小时体育锻炼;学校应当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全校性的 体育运动会;国家将体育科目纳入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其中,第二十九条:国家将体育科目纳入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建立符合学科特点的考核机制。病残等特殊体质学生的体育科目考核,应当充分考虑其身体状况。所以,有不少人解读为:高考必须考体育。但很明显,原文中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其实不是高考。官方解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两种类型。合格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主要依据;合格考考试时间安排在高中阶段相应课程教学任务结束时进行,首次考试安排在高一下学期末进行,高三上学期末完成。选择性考试,也就是新高考选科,成绩计入普通高校统一考试招生录取的考生总成绩。选择性考试自2025年起实施,每年组织1次,时间紧随全国统一高考之后进行。所以,就算2023年开始,体育纳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但也并没有明确体育考试的成绩要纳入高考,所以不能说高考必须考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