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分其实是一个排位分,先计单科,在计总分。比如有10000个考生,考第一的就是900分,如果是单科,那么他就是单科状元。但高校录取是看总分的,即3+X+综合。计出5科单科标准分后,在把5科单科标准分相加得出个3位数字,再来全省排名,就可以得出总分标准分。

不过每个标准分分数段都不同,大概成函数图像分布。当然900分满分名额有限,所以每年能拿900分的人都是那么几个。而且如果当并列同一个原始分数的人过多,那么那个分数段的标准分就有可能没有。同时考第一的有100人,那么那年就会没有900分,第一名的可能会是860、856也说不定,化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然500分段的人相对集中,800,900又是那么少。

其实每年都有一条大概的公式可以计的,也挺复杂的,且年年不同

高考标准分是一种由原始分推导出来的相对地位量数,它是用来说明原始分在所属的那批分数中 的相对位置的。求法如下:

Z=X-X-/S

式中,X为原始分数,X-为原始分的平均数,S为原始分的标准差。

Z分数是以一批分数的平均数作为参照点,以标准差作为单位表示距离的。它由正负号和绝 对数值两部分组成,正负号说明原始分是大于还是小于平均数,绝对数值说明原始分距离平 均分数的远近程度。一批分数全部转换成Z分数后,它们的整个分布形态并没有发生改变。Z 分数准确地刻划了一个分数在一批分数中的相对位置,由于Z分数有负值,常带有小 数,不易被人理解和应用。因此人们在Z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转换,从而发展起了一系列其 他形式的标准分。转换通式为:

Z′=αZ β

式中,Z′为其他形式的标准分,α是转换方程的斜率,β是转换方程的截距。

我国普通高校全国招生统一考试所使用的标准分,就是用刚才介绍的方法进行转换的。

即:

T=500 100Z

公式中取500为平均分,100为标准差

标准分制度的内容:

建立标准分制度一般应由以下环节构成:①各省仍按以往的方法组织评分,然后合成每个考 生的各科原始分,并且统计各科的每个分数上的考生人数。②国家教委考试中心在部分省级 考试机构的配合下进行当年与往年的分数等值。

国家教委考试中心确定原始分数与标准分数的转换关系, 各省考试机构根据转换关系,得出省级常模量表分数。(各省在转换时,可以根据分数分布 具体情况有些微调)③各省考试机构公布省级常模量表分数。(原始分不公布)

高考标准分数制度由常模量表分数(包括全国常模和省常模)、等值量表分数组成。具体讲: 常模量表分数反映一次考试考生成绩在考生总体中的位置,分数值与这一位置有关。由于高 考是全国统一考试,分省进行录取,所以标准分数转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把全国考生做为 一个总体进行分数转换,另一种是把每个省的考生做为一个总体进行分数转换,这样建立的 常模量表分数能够准确地刻划考生成绩在总体中的位置,使不同学科的成绩能够进行比较, 但还不能以此进行逐年的比较。为了弥补这种不足,就需要等值量表分数来完善。

标准分是一种由原始分推导出来的相对地位量数,它是用来说明原始分在所属的那批分数中

的相对位置的。求法如下:

Z=X-X-/S

式中,X为原始分数,X-为原始分的平均数,S为原始分的标准差。

原始分

考生在接受测验后,按照评分标准对其作答反应直接评出来的分数,叫原始分。原始分反映了考生答对题目的个数,或作答正确的程度。原始分一般不能直接反映出考生间差异状况,不能刻划出考生相互比较后所处的地位,也不能说明考生在其他等值测试上应获得什么样的分值。

导出分是在原始分的基础上,按一定的规则推导出来的,其目的就是进一步解决原始分所没有解决的问题,或者说,就是为了更好、更科学地解释分数的含义,进行分数的组合,实现分数的等值化

考生在接受测验后,按照评分标准对其作答反应直接评出来的分数,叫原始分。原始分反映

了考生答对题目的个数,或作答正确的程度。原始分一般不能直接反映出考生间差异

状况,不能刻划出考生相互比较后所处的地位,也不能说明考生在其他等值测试上应获得什

么样的分值。

标准分

导出分是在原始分的基础上,按一定的规则推导出来的,其目的就是进一步解决原始分所没

有解决的问题,或者说,就是为了更好、更科学地解释分数的含义,进行分数的组合,实现

分数的等值化。这种把原始分数转化为导出分的过程,称作分数转换。导出分的种类有很多

,最常用的是百分等级和标准分数。

Z分数是以一批分数的平均数作为参照点,以标准差作为单位表示距离的。它由正负号和绝

对数值两部分组成,正负号说明原始分是大于还是小于平均数,绝对数值说明原始分距离平

均分数的远近程度。一批分数全部转换成Z分数后,它们的整个分布形态并没有发生改变。Z

分数准确地刻划了一个分数在一批分数中的相对位置,由于Z分数有负值,常带有小

数,不易被人理解和应用。因此人们在Z分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转换,从而发展起了一系列其

他形式的标准分。转换通式为:

Z′=αZ β

式中,Z′为其他形式的标准分,α是转换方程的斜率,β是转换方程的截距。

我国普通高校全国招生统一考试所使用的标准分,就是用刚才介绍的方法进行转换的。

即:

T=500 100Z

公式中取500为平均分,100为标准差

标准分制度的内容

建立标准分制度一般应由以下环节构成:

①各省仍按以往的方法组织评分,然后合成每个考

生的各科原始分,并且统计各科的每个分数上的考生人数。

②国家教委考试中心在部分省级

考试机构的配合下进行当年与往年的分数等值。

国家教委考试中心确定原始分数与标准分数的转换关系,

各省考试机构根据转换关系,得出省级常模量表分数。(各省在转换时,可以根据分数分布

具体情况有些微调)

③各省考试机构公布省级常模量表分数。(原始分不公布)

高考标准分数制度由常模量表分数(包括全国常模和省常模)、等值量表分数组成。具体讲:

常模量表分数反映一次考试考生成绩在考生总体中的位置,分数值与这一位置有关。由于高

考是全国统一考试,分省进行录取,所以标准分数转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把全国考生做为

一个总体进行分数转换,另一种是把每个省的考生做为一个总体进行分数转换,这样建立的

常模量表分数能够准确地刻划考生成绩在总体中的位置,使不同学科的成绩能够进行比较,

但还不能以此进行逐年的比较。为了弥补这种不足,就需要等值量表分数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