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录取断档是指在大学录取时,就是大学录取时学校招生计划没有招满。
资料扩展:
普通高考的阅卷是实施网上阅卷的方法,当考试结束的时候,省教育考试院将试卷答题卡全部收集起来,先召开阅卷大会,然后将在指定的一所普通高校内的计算机办公大楼组织人员展开阅卷。
答题卡是先拆封后进行扫描录入计算机系统,这一部分将由公安机关单位负责(确保答题卡内容能顺利扫描进计算机系统不被泄露出去),试卷进行切割,选择题部分由工作人员将标准答案录进系统。由计算机自动判别,解答题和作文部分实行的是人工评分的方式只要是考生回答有理都能获分。阅卷结束的时候,省教育考试院将试卷答题卡重新装订密封进行保管,任何人不得查看,3年后进行销毁处理。
高考试卷的所有客观题批改都是由电脑完成,所有的主观题都实行双评制度,如果两位老师给出的分数差距超出了阈值,那就会自动启动三评程序,如果三评老师给出的分值也超出了阈值,则将启动仲裁程序。高考的录取方式采用网上录取,志愿填报方式,将全国的大学分为2个批次,还有许多高校进行自主招生,但入选考生均须参加全国统考,成绩应达到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与试点学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截至2015年,绝大部分省份取消三本批次,将三本与专科进行合并。
为了实现“教育均衡”的目标,教育部研究建立现任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制度,计划2014年开始用3至5年时间,实现县(区)范围内校长教师交流的制度化、常态化。优质学校每年需有不低于10%的教师交流轮岗,校长、副校长连续任满两届后原则上也要交流轮岗。各省市都在制定相应的轮岗规定。
高考录取断档是指在大学录取时,在某个招生批次内填报该校的考生人数,少于这个招生院校在当地的招生计划数,简单说就是大学录取时学校招生计划没有招满。
高门槛
学校录取分高或根据往年的录取状况门槛高,导致家长和考生不敢报,害怕会出现最后没有学校录取的情况。
招生计划不足
部分学校在当地招生计划数太少,造成家长和考生对面临的竞争过高估计,以致不敢报。
专业遇冷
某些高校的某些专业遇冷,在家长和学生心中认可度不高,没有人愿意报。
每年高考录取招生时,会出现一些低分考生被名校录取的情况,这就意味着高分生断档了,那么高考录取断档是什么意思呢?本期,我将详细为大家解答,并附上2020年高考断档学校名单。 一、高考录取断档是什么意思? 1、断档含义 高考断档又被称为空缺,主要指大学在某省份录取招生时,填报该校志愿的上线人数低于该大学分配到某省市的具体计划招生数,由于填报志愿人数不足,以至于该校第一次投档时未完成招生计划。简而言之,就是某大学在招生录取时没有招满计划人数。 2、断档的原因 一般高考断档是有原因的,主要为以下三个方面: (1)高校的部分专业过于冷门,家长和考生认可度不高,不想填报; (2)学校在当地招生计划人数过少,家长和考生会担心竞争压力过大,导致不敢填报; (3)学校录取分数过高,或者学校往年录取分数较高,导致部分考生不敢填报志愿,害怕最后不被录取。 3、断档处理措施 高考出现断档现象后,会选择以下两种措施来解决: (1)征集志愿时继续录取,若生源严重不足,可能还会降分录取; (2)调整招生计划,在生源较好的地区增加招生人数。 二、高考断档学校有哪些? 根据2020年中国公安人民大学在某省公布的招生录取结果显示,犯罪学专业最高录取分数接近640分,但最低录取分数为520分,相差近120分,毫无疑问,出现了断档现象。 为了方便各位考生了解更多断档学校,我根据2019年全国高校的录取情况,整理出了部分出现断档情况的学校,供大家参考,以下是具体名单: 由此可知,因为2019年部分高校在河南、陕西、黑龙江、安徽和宁夏等地区高考招生出现了断档情况,所以这些地区的考生低分上名校的机会就更多一点。但断档现象不是每年都出现,所以建议部分低分考生在报考这些学校的时候,还是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