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6月23日查询高考成绩。

全国高考查分时间:北京:6月25日,公布高考成绩。天津:预计6月25日左右,考生可查询本人高考成绩。2022年天津市本科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也将随即公布。河北:高考成绩预计6月下旬可查询。山西:考生成绩、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不含二C类)将于6月24日公布,考生志愿填报和录取工作随后展开,预计8月底结束。内蒙古:6月23日前后,考生可查询本人高考成绩。与公布成绩同步,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各科类本专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公布。辽宁:预计6月下旬发布高考成绩。吉林:预计将在6月末公布考生成绩和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黑龙江:6月24日左右,省考试院将发布高考成绩。江苏:预计6月24日晚20:00后,考生可查询高考成绩。浙江:预计在6月26日左右发布高考成绩及各类各段分数线。安徽:预计于6月24日公布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和考生成绩。江西:6月23日查询高考成绩。山东:6月26日前公布夏季高考成绩。河南:6月25日,考生可查询本人高考成绩。湖北:6月25日左右向考生发布高考成绩。湖南:6月25日左右公布高考成绩和录取分数线。广东:高考成绩放榜时间依然定在6月25日左右。广西:预计6月24日公布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并对考生开放高考成绩查询通道,届时考生可查询高考成绩。海南:高考成绩预计在6月25日左右向考生公布。重庆:6月25日起,考生可查询高考成绩。四川:6月23日公布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和考生成绩。贵州:预计6月下旬公布成绩。云南:预计6月23日左右,拟定云南省2022年高考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西藏:预计6月25日公布考生成绩和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陕西:预计6月24日公布成绩。甘肃:6月23日公布今年高考成绩和各批次控制分数线。青海:6月底前公布录取控制分数线,并对考生开放高考成绩查询通道。宁夏:预计6月23日左右公布考生成绩。新疆:预计6月底前公布考生成绩、位次以及各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2023年江苏高考查分时间:6月24日20:00后。

一、江苏高考分数线:

1、本科:

历史等科目类474分、物理等科目类448分。

2、体育类本科:

历史等科目类文化400分专业110分、物理等科目类文化415分专业110分。

3、艺术类本科:

统考美术历史等科目类文化376分,专业170分;物理等科目类文化408分,专业170分;音乐(声乐、器乐)历史等科目类文化353分,专业145分;物理等科目类文化359分,专业145分;编导历史等科目类文化435分,专业135分;物理等科目类文化445分,专业135分。二、2023年江苏高考分值:

满分为750分。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每门150分,外语科目含听力考试30分;各统考科目均以原始分计入考生总分。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每门100分。历史、物理以原始分计入总分;其余4门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以等级分计入总分。

以上数据出自学习力网。江苏志愿填报时间与事项:

1、第一阶段填报志愿:

6月28日至7月2日(截止时间为7月2日17:00),填报本科院校专业组志愿,包括普通类本科提前批次志愿,含军事、公安政法、航海、地方专项计划、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计划、其他院校等。

体育类、艺术类本科提前批次志愿;普通类本科批次志愿。单独设立高校专项计划、综合评价招生(B类高校)、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等特殊类型招生志愿填报栏,供获得相应资格的考生填报志愿。2、第二阶段填报志愿:

7月27日至28日(截止时间为7月28日17:00),填报专科批次院校专业组志愿。凡第一阶段未被录取且符合填报条件的考生均可填报,包括普通类、体育类、艺术类专科批次志愿。

各批次平行志愿[含艺术类传统(顺序)志愿录取结束后,省教育考试院将及时公布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院校专业组、专业(类)及计划数。未被录取且符合填报条件的考生在规定时间内自行上网填报征求志愿。

2022年江苏省高考成绩预计6月24日晚20:00后,考生可以通过省教育考试院网站、微信公众号“江苏招生考试”等途径查询高考成绩。6月25日起,考生可登录省教育考试院网站打印成绩通知单。 2022江苏高考成绩查询方法 6月24日20:00以后,考生可凭考生号和动态口令卡通过以下五种渠道获知高考成绩。 1、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 2、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官方微信“江苏招生考试”; 3、“江苏招考”APP; 4、“江苏政务服务”APP; 5、拨打声讯电话16887799查询成绩。 6月25日起,考生可凭考生号、身份证号、密码、动态口令卡登录省教育考试院门户网自行打印成绩通知单;不具备条件的考生也可至市、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打印成绩通知单。 院校专业组填报注意事项1、考生根据分数(排位)结合往年录取情况,初步确定报考院校范围; 2、根据院校专业提出的选考科目要求,确定自己可以报考的院校专业组; 3、可以把同一院校的不同组合院校专业组连续填报; 4、要了解所选专业志愿组是否包含了你最想学的专业,是否有你最不想学的专业,这个组内专业的组成是什么样的,一旦涉及到调剂,你是否能够接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