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各科分数满分情况如下:
3 3高考模式各科目分数及,总分。第一个语文、数学、外语3门必考科目,每门满分150分,采用原始考分,总分450。
另外3门选考科目通常满分为100分,采用等级赋分,总分300分,所以总共满分为750分上海选考科目单科满分70分,高考总满分为660分。3 1 2高考模式各科目分数及,总分高考总分750分。为全国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门,每科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由考生在物理、历史2门首选科目中选择1门,以原始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满分为100分。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再选科目中选择2门,以等级分计入。3 3模式具体选科多达20种,多种选科组合模式,提供给了考生较之3 1 2模式更大的自主权,然而对学校运行管理与教师教学来说,可谓是不小的挑战。
选考科目不同带来走班教学的上课形式,走班上课的班级学生流动性大,教师工作量增大,管理变难,教室分配、教师安排、课表制定等问题也凸显出来,都需要妥善解决。
2023年高考改革模式
2023高考新政策如下:
2023年高考改革最新方案为“3 1 2”模式,包括国家统一高考语文、数学、外语(含笔试和听力)3门科目,及考生自主选择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3门科目。
以前高考将普通高中生分为文科生和理科生两类,数学试题也是文科理科不同。现在新高考取消文理分科,学生将依据个人学习兴趣,学科优势和高校分专业选科要求选择确定等级考科目,学生的知识结构将变得更加多元。和现行方案相比,新方案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使用全国卷;选择性科目由学生根据高校选科要求,结合自身特长兴趣,以及中学的办学条件和特色。
首先在物理和历史中选择1门,再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选择2门,即“3 1 2”模式。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以及选择性考试科目的考试时间安排在每年6月,考试成绩当年有效。高考注意事项1、保持良好心态。充分了解高考有关政策和注意事项,熟悉答题规范性要求,以良好心态参加考试。
2、牢记考场安排。我省高考采取“3 1 2”方式,考试期间需要变换考场。请牢记各科目考试时间和考场更换情况,以免迟到和走错考场。3、带齐考试用品。考生凭准考证、有效身份证件参加考试。提前准备好考试文具,装在透明文具盒(袋)中。严禁携带手机等各种无线通讯工具、电子存储记忆录放设备、手表等进入考点。考生进入考场时将核验身份并进行安全检查。
高考改革方案应用地区
(一)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的考试科目有自己的特点
山东省自2007年高考开始,增加了一项基本能力测试,内容涉及高中课程的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等,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试卷分必做和选做两部分,必做题考查必修内容,选做题考查选修内容。2014年,山东省高考取消基本能力测试,回归各省普遍采用的“语文 数学 外语 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模式。但因为2014年及以后入学的山东高中学生将不分文理,山东省的高考模式即将再次更新。
江苏省2008年高考开始采用“3 学业水平测试 综合素质评价”的模式,与其他省份相比较为复杂。其中的“3”指语文、数学、外语统考科目(语文、数学每科160分,外语120分,总分440分。包括语文、数学各设附加题40分),“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包括选修测试科目两科与必修测试科目5科。
浙江省2009年高考则实行在全科会考基础上的分类测试、分批选拔、综合评价、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选拔模式。第一层次招生院校、专业为全国重点本科院校(包括教育部直属高校、“211工程”高校等),统考科目在“语文 数学 外语 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基础上,加试自选模块;第二层次为普通本科院校、专业,统考科目维持了传统的“语文 数学 外语 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第三层次为高职高专院校,统考科目只测试“语文 数学 外语 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考生自主选择报名和参加考试的相应类别,分批填报志愿,分批录取。
(二)各地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和对其成绩的运用方式不同
山东、安徽、天津等省市实施全部科目考试,考试科目覆盖了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等11个科目,基本上都采用A、B、C、D等级制的方式来呈现考生的成绩;其成绩作为高校招生录取时的参考依据。安徽省2009年高考还明确要求应届考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为C等级或补测合格,方能被二本及以上院校录取。大多数省份都鼓励高校在高考分数相同的考生中,优先录取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A等级多的考生,而海南、江苏等省的学业水平考试则实施部分科目测试。海南省的学业水平考试称之为基础会考,考试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学科,实行文理科“反向考试”。文史类、艺术类的考生须参加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学科的基础会考;理工类、体育类的考生须参加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学科的基础会考。其成绩折算为10%的分数(满分40分)计入高考总分。
江苏省高考的“3 学业水平测试 综合素质评价”的模式,“学业水平测试”科目中包括: 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7科,其中选修测试科目两科(文科必测历史、理科必测物理,再从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中选择一科),剩余的5科为必修测试科目。对第一次参加必修科目测试且技术科目测试合格的考生,每1门必修科目成绩达到A级,在划线前加1分计入统考成绩;如4门必修科目成绩均达到A级,在划线前奖励1分,即加5分计入统考成绩。而选修成绩不起加分的作用。
2010年广东高考改革方案中指出,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录取适度挂钩,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作为高考的组成部分,将水平考试成绩与高校招生录取适度挂钩。一本院校录取的考生在学业水平考试中必须达到三个C级及其以上等级;二本院校录取的考生至少两门达到C级及其以上等级;三A、三B院校录取的考生至少有一门达到C级及其以上等级。艺术类和体育类考生至少有两门达到D级及其以上等级才具备录取资格。
安徽省:3 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科目成绩仍是录取依据,此外也还要参照学业水平测试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
(三)各地高校招生录取方式各有特色
除了江苏省2008年高考针对不同类别的院校设置不同的学业水平测试等级门槛、浙江省2009年高考实行分类测试与分批选拔之外,福建省2009年高考积极探索以高考成绩为主的多样化的选拔录取制度,在将高中毕业生的综合评价结果纳入高校招生选拔评价体系的还积极开展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经批准试点的高校,可划出一定招生比例,试行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以及高校测试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的选拔办法;符合条件的高职高专院校可确定适当招生比例,依据考生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与院校测试相结合等方式进行招生选拔模式的改革。
天津市2009年高考方案规定:“本市部分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业)试行自主招生,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达到试行自主招生学校(专业)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学校以自行组织的专业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实施录取工作;被试行自主招生学校(专业)录取的考生可以不参加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