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数学满分是160分。江苏高考总分为480分,其中语文科目满分160分;英语科目满分120分;语文、数学分别另设附加题40分。
江苏省普通高考模式为“3 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各科分值设定为:语文160分,数学160分,外语120分,共440分。语文、数学分别另设附加题40分。
文科类考生加试语文附加题;理科类考生加试数学附加题;不兼报文科类或理科类专业的体育类、艺术类考生不加试附加题。文科类、理科类考生三门统考总分为480分,体育类、艺术类考生三门统考总分为440分。选修科目情况等级标准介绍
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考试含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7科,各科原始满分为100分,考生需参加未选为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的5门必修科目,其中信息技术只能作为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按原始得分实行等级计分。
文科考生必考历史,理科考生必考物理,再从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中任选一门,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按原始得分排名实行等级计分,分为6个:A 、A ( 5%-20% ]、B ( 20-30% ]、B ( 30%-50% ]、C ( 50%-90% ]、D ( 90%-100%]。
2017高考数学江苏卷
2017年江苏高考总分480分(语数外),其中选修两门按比例划分等级A 、A、B 、B、C、D,不计算分数。
普通高中学生根据校专业选考科目要求,结合自身特长兴趣,首先在物理、历史2门科目中选择 1门,再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科目中选择1门参加考试。以文理科分开进行分数分值解释:
文科生:语文160分 40分(附加)、数学160分、英语120分、选修历史(必选)100分、选修X(自选)100分。
理科生:语文160分、数学160分 40分(附加)、英语120分、选修物理(必选)100分、选修X(自选)100分。
扩展资料
2019年4月23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召开“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江苏2021年高考改革方案。实行“3 1 2”、不分文理、总分750分、使用全国卷模式。
选择性考试科目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学生根据高校的要求结合自身特长兴趣首先在物理、历史2门科目中选择1门再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科目中选择2门考试成绩计入考生总分作为统一高考招生录取的依据。
参加统一高考的学生可以用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考试替代相应科目的合格性考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苏高考新方案
2017高考数学江苏卷20题
灵活性加大了。
2017年江苏高考数学试题延续了前几年的命题风格,注重基础,贴近课本。试题在立足基础、全面考查的前提下,注重能力的考查,体现了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试卷结构稳定,知识点广,重点突出,层次分明,逐步深入,使学生解题入手容易。
注重基础,突出主干:数学试题紧扣教材,具有“上手容易”的特点。填空题第1—10题、解答题15、16题及附加题第21题的A、B、C、D 题都是容易题,学生适当进行运算就可以拿到这些基本分。填空题第11—14题,综合性就大了一些,思维含量较高,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还是常见的,会有较好的区分度。解答题的第17题为解析几何题,改变了以往大运算量,学生都能动手做,并且能够得到较好的分数。第18题与平面几何知识有关联,关键是要将问题进行转化,突出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如能增强些实际应用性,就更能体现应用价值。附加题的第22题,也是老师、学生预想中的试题,空间向量运算过关得分就很自然。解答题第19、20题和附加题第23题这样的把关题,都采用分层设问,各个小题的难度层层递进,螺旋上升。起点适当,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分,不同层次的考生均可有所收获。
试题在强调“通性”“通法”的前提下,渗透了中学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如第11、12、13、14、16、17、20题的数形结合思想;第8、9、10、11、12、13、14、16、17、20题的函数方程思想;第11、14、16、20题的分类讨论思想;第5、6、7、13、15、19题的转化化归思想。
能力立意,适度创新:2017年江苏高考数学试题在重视考查基础的突出对数学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查。试题对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这五项数学基本能力的考查贯穿始终。第7题就把函数的定义域、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和几何概型进行有机综合;第12题就把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三角函数、解三角形融合在了一起;第13题就把直线和圆、向量数量积和线性规划等联系在一起,第14题是对函数性质的综合考查。第19、20、23题都具有较高的思维要求,能够考查学生综合、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第19题,将新定义的“P(k)数列”和等差数列有序结合,有效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潜能。
试题编制,注重解题思路方法的多样性和入口的宽泛性,既保证了各个能力层次的考生有所收获,又能让综合能力优秀的考生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