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高考成绩以及各地区的录取分数线是最让人紧张而又兴奋的时刻,我们一起来看看北京市2019年本科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如今北京市并没有划分本科第一、二批次招生,本科第一、二批次合并成为普通本科批次招生,北京市分为本科提前批次招生和本科普通批次招生。
一、二本合并之后的本科普通批录取控制分数线跟往年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北京市本科普通批录取分数线为文科480分,理科432分,文理科分数线差距还是蛮大的,将近50分,通过上面的表格我们也可以注意到今年北京市自主招生等特殊类型录取控制分数线依旧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其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59分,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27分。其中艺术类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为文科335分,理科295分,体育教育】社会体育和休闲体育本科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为文科330分,理科300分。
由于本科第一、二批次合并,因此专家们建议考生们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分析,要确保自己可以不填报错误批次,北京市的本科普通批设置为平行志愿的填报方式,考生们共可以填报16所平行志愿大学,在进行平行志愿填报的时候,考生们需要根据自己的高考成绩做好分析,选择合适自己的梯度。专家也建议考生们要了解平行志愿的相关填报方式,考生们要注意到在平行志愿中的所有大学只可以当成是一个志愿,如果考生被投档,即使被退档,也是不可以再次投到本轮志愿的其他大学的。
北京将近有6万名考生,根据招生计划,2019年全国高校本科提前批普通大学和本科普通批共计划在京招收34000余人。其中本科普通批计划在京招收28100余人,其中理工类计划招收21700余人,文史类计划招收6400余人;而本科提前批普通类计划招生6100余人,其中理工类计划招收4500余人,文史类计划招收1600余人。上面的表格是北京地区各所大学在京的招生人数计划,其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今年清华大学本科提前批无招生安排,其中本科普通批共计划招收169人,而北京大学在京本科提前批计划招收16名考生,而本科普通批计划招受167名考生。
对于北京2019年统一招生考试本科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你们是怎么看的呢?
2019北京高考数学卷
一、总体评价 2019年高考数学命题严格依据考试大纲,重点考察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应用,突出数学学科特色,着重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突出学科素养导向,全面覆盖基础知识,凸显综合性、应用性,联系社会实际。试题稳中求新,稳中求变,较2018年真题有较大变化,但没有网上说的难度十年最难那么夸张,只是很多题目考察角度不一样,以往可能难在解题上,这次是难在思维和逻辑,重视主动思考和解题能力,将题目看懂理解了,难度其实和往年大体持平。不过去年是个例外,以后估计也不会出像去年那样简单的题目了。试题特点作为文理分科最后一年,今年文理试卷有六道选择,一道填空文理相通。其中文科试题难度与往年持平,理科更加注重思维运用和研究问题能力。整体难度有所提高。1.素养导向,落实教育方针合理创设情境,体现教育功能。理科Ⅱ卷第(13)题以我国高铁列车的发展成果为背景、文科Ⅱ卷第(5)题以“一带一路”知识测验为情境进行设计,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和经济发展。理科Ⅱ卷第(4)题结合“嫦娥”四号实现人类历史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的技术突破考查近似估算的能力,反映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这些试题发挥了思想教育功能,体现了对德育的渗透和引导。 理科Ⅰ卷第(15)题、理科Ⅱ卷第(18)题分别引入了非常普及的乒乓球和篮球运动,以其中普遍存在的比赛结果的预估和比赛场次的安排提出问题,要求考生应用数学方法分析和解决体育问题。文科Ⅰ卷第(6)题设置了学校对学生体质状况进行调查的情境,考查学生的抽样调查知识。这些试题在考查学生数学知识的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体现了对学生的体育教育。 结合学科知识,展示数学之美。文、理科Ⅱ卷第(16)题融入了中国悠久的金石文化,赋以几何体真实背景,文、理科Ⅰ卷第(4)题以著名的雕塑“断臂维纳斯”为例,探讨人体黄金分割之美,将美育教育融入数学教育。 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劳动教育。文科Ⅰ卷第(17)题以商场服务质量管理为背景设计,体现对服务质量的要求,倡导高质量的劳动成果。文、理科Ⅲ卷第(16)题再现了学生到工厂劳动实践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劳动、尊重劳动、参加劳动,体现了劳动教育的要求。2.突出主干,强调本质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理科数学试卷突显了主干知识的价值,强化了对三角函数和函数与导数(39分)、数列(10分)、立体几何(17分)、解析几何(22分)、统计与概率(17分)等核心主干知识的考查力度。同时对主观题的布局进行动态调整,考查考生灵活应变的能力和主动调整适应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全面学习掌握重点知识和重点内容,同时有助于破解僵化的应试教育。3.强化思维,有效区分不同思维层次的考生今年试题非常侧重对逻辑推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注重考查数学应用素养,体现综合性和应用性的考查要求。试题设置的情境真实、贴近生活,同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数学原理和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理科Ⅰ卷第(6)题以我国古代典籍《周易》中描述事物变化的“卦”为背景设置了排列组合题,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理科Ⅲ卷第(3)题,以学生阅读“四大名著”的调查数据为背景设计,情境贴近实际,为考生所熟悉。文、理科Ⅲ卷第(17)题以离子在生物体内残留情况为背景设计,反映了数学知识和方法在其他学科的应用。这些情境来源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领域,结合社会现实,贴近生活,反映了数学应用的广阔领域,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有利于在中学数学教育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对数学价值的认识,提升数学素养,对中学的素质教育有很好的导向和促进作用。4. 强调数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解题”到“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如21题)。其实我一直在传授的也是如此,数学光背记概念、背记题型是学不好的,概念一定要理解然后要会用。其实考察的本质是考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死记硬背能力。以后考试形式也必将继续如此。5. 注重基础,突出能力2019年高考数学卷Ⅰ理科数学命题严格遵循了《考试大纲》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试题总体难度平缓,背景公平,容易题、中档题和难题的比例基本是3:5:2。试卷注重基础,解题思路常规,大多数试题都是以往高考和课本作业题适度拓展改编,即使是高区分度试题也是以中学数学主干知识和主要思想方法为载体的,较对比2018,选填变换增加:1道数学文化,1道概率;减少:排列组合和二项式定理模块,三视图;解答题压轴题由以往的导数调整为概率数列综合,而导数作为第二压轴题;选做题由解绝对值调整为不等式的证明。今年考卷传达一个信息:回归课本,发展学生的基本数学思维,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说白了,考生需要“吃透课本、抓实基础、注意通法通性,理解中心思想”,才能在高考中考出理想成绩。今后,中学数学教学要高度重视独立思考、逻辑推理、数学应用、数学阅读内在价值与迁移功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新性。作为老师,也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局限于平时练习的题型,是看到一种题型你看你做过好呢还是看到这个题你没做过,你通过自主思考解决了这道题好呢?高考几乎不会考已经考过很多遍的题型,我们平时给学生总结题型本质也是为了培养学生体系感和自主学习能力,不同地方的试题、各种新颖的题,甚至有些偏题怪题也要有所涉及。关于这几个题,我有话说1、凭高考火了的——维纳斯。维纳斯的身高成了一个谜,也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吐槽。此题既可以按头到喉来算,也可以按肚脐到足底算,这正是出题的高明之处。而通常的考试,已知条件没有多余的,更不能相互矛盾。此题给了两个已知条件都可以算,就应该两者都算,相互印证。但实际上出题人故意两个已知条件都没告诉:只告诉头到脖子26,腿长105。头到脖子看成头到喉,得26(1.618/0.618)(1.618/0.618)=178。而腿长看成头到脖子看成头到喉,得26(1.618/0.618)(1.618/0.618)=178。而腿长看成肚脐到足底,算出 105x1.618=170。二者有差距,你取哪一个?不必请医学专家鉴定,自己摸一下身体。就应该承认:头到脖子更接近于头到喉,肚脐到足底应该比腿长多一些。选取175,既接近178,也与170不矛盾。按175算出肚脐到脚底175/1.618=108比腿长多3cm也是合理的。因此应该选B:175。这个数据的缺点,是正好与那个蒙答案的相同,容易误导考生相信懵答案。如果明年高考设计一个数据让这些懵答案的全军覆没,他们以后就会印象深刻。如果说可怕,不是高考题目可怕,而是我们的学校培养出来你们这样不懂数学只会吐槽的废品,这样的教育效果有点可怕。什么是核心素养?能够从不同的汤中识别共同的药,这就是核心素养。有人能识别,有人不能识别,这就是区分度。不论高考题难易,招生人数不变,上大学的难度都一样。考题容易,大家的考分都高,高分都上不了大学,入学的难度并没有降低。考题难易不改变入学的难度,只改变入学考生的组成。考题容易,差生也有可能靠运气混进大学。考题死板,死记硬背有可能成功。考题灵活,将ABCD的汤换成维纳斯的头和脚这样的汤,把死记硬背的考生打蒙,把他们入学的门关窄一点甚至关死,让他们除了吐槽晕倒和哭泣之外无计可施,让那些潜心学习的考生不需要那么高的考分就能进大学.这才是普度众生的功德,也才是高考改革的正确方向,并且是核心素养的真正含义。物理背景数学题还忘了赞全国卷2数学考试出有物理背景的题。我早就主张这样来对付还忘了赞全国卷2数学考试出有物理背景的题。我早就主张这样来对付那些高考不选考物理的考生,你要躲物理,对不起,我就在数学考题中出物理,把你们通通刷掉,把入大学的机会让给那些勤恳老实的学生,他们才是国家的你们如果不改过自新,就先当渣民吧。以前的高考题死搬硬套的题型偏多,不求甚解也能考130。今年稍微灵活了一点点,就被误定义为难!以后的高考题将更偏向竞赛题、建模题、实际生活应用题、动手实验操作题、统筹规划题、计算机网络通信题、历史文化底蕴题、有思想灵魂的题。死套公式的题将逐步进向灭绝。 这次试题整体来说,比以往高出一个层次,让那些背死书、走套路的学生为之一惊,是一次警告。对平时思路活跃、思维开阔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鼓励。是对前些年命题套路的一次冲击。只不过来的太突然,来在考生毫无准备的时候,来在决定他们前途和命运的考试中,未免有些残酷。高考数学考完,怨声载道,一致认为题目太难,以我看,这是应试教育的结果。长期进行应试训练,造成了学生不会思考,见了陌生问题就懵圈,见到没学过的知识点(哪怕是很简单的)就认为超纲。其实这样的试卷题目比较灵活,缺点也是题目灵活,另外问题总量大了些(这是多年应试教育形成的特点)。高考更加考察数学素养,分辨率高,未必是坏事儿。塌下心来学,把基础打扎实,就可以不变应万变。高考命题趋势预测注重双基,考查通性通法 绝大部分题目都可以利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求解。考查形式更加灵活 在整体符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要求的前提下,在各部分内容的布局和考察难度上都可以进行调整和改变。(改变以往固定题号考查固定题型的传统,所以在任何位置出现任何体型都不能意外)考试大纲明确的能力要求: 空间想象能力 抽象概括能力 推理论证能力 运算求解能力 数据处理能力 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突出学科素养导向,注重能力考查 关注文化、重视应用、强调知识迁移 鼓励探究、培养理性思维和逻辑
2019北京高考数学试卷
【数学试题点评】天津高考数学试卷点评:难度区分合理纵观天津高考数学试卷,笔者总体感觉在引入新鲜元素的同时也保留了天津本地稳定为主的特征,试题简洁明快,特色鲜明,平凡问题考验真功夫,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对思想方法与能力的考查,试卷从试题的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角度设计了由易到难的整体布局,试题的难易分布梯度较为平缓,试题情景设置合理,紧扣教材选题的同时也有着相当的创新要素,对于考生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与2013年相比,今年试卷总体难度稍有上升。今年高考试卷结构上很好地秉承了天津高考以稳为主的命题思路,题型分布和考点设置上没有太大变化,严格依照《考试说明》中规定的考查内容,准确把握考查要求,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既注重全面又突出重点。试卷每种题型均设置了数量较多的基础题,许多试题都是考查单一的知识点或是在最基础的知识交汇点上设置,例如试卷中的选择题第1、2、3、4题,填空题第9、10、11、12题,这部分试题就是通常意义上的送分题,考查考生的基本功,需要牢牢把握。试卷还注意确保支撑数学知识体系的主干内容(如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概率统计、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数列和函数与导数)占有较高的比例。下表是近四年天津高考对各主干模块的考查分值统计:通过上表可以看出,我们会发现三角函数等几大板块部分作为高中学习的绝对重点,几年来总体权重变化也不是特别明显。这也说明考生备考要依纲靠本,把精力更多地投放在考纲中的重点基础知识进行针对性复习。今年高考试卷依然突出了考教一致这一原则。试卷中选题很多是源于教材,有些试题可看出与教材中的例题、练习和习题融合、改造的痕迹。这种做法有利于中学教学回归教材,真正实现教什么考什么,同时也要求今后的同学在学习或是备考时注意到教材的重要作用,针对教材知识进行思考综合。一、中等题目减少,强调通性通法2014天津高考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是试卷中等题比重在下降,在保证良好区分度与选拔功能的前提下逐步回归基础。在试题命题上注重解题思路起点低,入口宽,更加强调“通性通法”在解题中的运用,要求运用基本概念分析问题,运用基本公式运算求解,利用基本定理推理论证,这些要求在各题中都有所体现,但各有不同侧重。还要求考生利用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寻找解题思路,如试卷第7题需就题目中的绝对值来进行分类讨论分析,而第14题则需用到转化化归思想将函数零点问题转化为函数图象交点问题来考虑。试卷强调通性通法,有利于引导中学数学教学回归基础。二、注重能力立意,更加注重创新天津数学试题体现了《考试说明》规定的各项能力要求,运算求解能力贯穿试卷始终,空间想象能力考查也达到一定深度,推理论证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依然是考查的重点,在区分考生时起到重要作用。试卷中依然注重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考查,如第16题,以实际问题为背景,考查概率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简单应用;第7、14、20题构思与设问较为新颖,考查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除以上几点外,今年天津卷最大的亮点在于引入了创新题型。此类题型在北京等其他省市经过多年尝试与摸索已经初步成型,并已逐渐形成一种命题趋势。这类题型的特征在于题干比较抽象,需要考生具有较强的理解力,同时在准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综合使用相应的知识进行解题。如第19题,在数列问题中引入了集合环境,以全新的角度设置问题,重在考查考生对设问的理解。第1问枚举帮助考生理解题意,而第2问的新意在于要求考生构造二者差值,这是对其不等关系进行实质性分析的基础,而对于该差值的极端化处理则是放缩法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技巧。此题要求考生具备较强的信息转译能力和严密论证能力,是很好的创新试题。在天津以往的高考中压轴题基本上还是以常规题型为主,很少涉及这类创新题。由以上变化我们不难看出,今后的天津高考将会坚持并进一步提高对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考查力度,这也要求本地考生在学习备考过程中要把眼界放开,在立足教材以及基础题型的同时要兼顾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题型作为全国各地高考的一个趋势,今后也有望在天津高考中占据一席之地,也希望本地考生提前做好准备。三、难度区分合理,有利于高考选拔天津高考数学试题分布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选择填空题重点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解答前四题重点考查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及基本方法的能力,后两道重点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试卷整体难度分布比较平缓,计算量适中,各类试题也是由易到难,具有较好的梯度,从而实现高考择优录筛选考生的根本目的。试卷中通过合理设置选择填空题的难度,达到了考查考生能力的目的;而通过解答题设问由浅入深的设置,也加强了对不同层次考生的区分功能,如第18、20题,都是上手相对容易,但深入又有一定难度。如第20题,题干简洁,设问大气,学生审题不会有什么困难,第1问要求考生清楚函数单调性与零点存在性之间的关系,并由此建立不等式确定参数取值范围;但后两问要探究两根之比与两根之和的变化规律,就需要考生考虑到由前问结论中参数的取值范围,将其与函数值域进行联系,从而根据零点处参数的等量关系进行函数构造。整体上第2问借助了第1问的第3问又借助了第2问的命题上环环相扣,逻辑清晰,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抽象概括、推理论证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直观意识,具有很好的区分度与选拔性。以上是笔者对于今年高考数学试卷的一些分析,可以看出试卷本身十分成功,可见命题人出题时考虑问题之周全。对于考生来说,只要考前复习充分,考试心态平和,相信都能取得良好的结果。同时试卷中体现出的诸多特点与变化,也值得今后的考生多加注意和思考。笔者衷心祝愿广大学子能取得优异的成绩,考入理想的大学。同时希望决战2016高考的新高三同学能倍加努力,稳扎稳打,在高考中也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