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2019年高考人数为100万人。河南作为高考大省,2019年河南高考人数为100万人,相比2018年增加了1.7万人,增长率为1.73%。2019年河南省参加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的考生 81.5万人,2018年是77.94万人,2019年比2018年多3.56万人。2019年高考报考人数是这几年来首次超过千万级别的高考,报考人数达到了1031万人,人数的增加无疑让2019年高考难度有所提升。高考说白了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一本大学每年的招生比例都差不多,所以报考人数增加了,考上一本大学的难度自然增加。而2019年河南省的高考报到人数达到了100万,接近全国报考人数的十分之一,单就报考人数来讲,河南省无疑是最多的省份。而今年公布的一本招生比例只占报考人数的2%左右,而又因为各省分占的一本招生比例与往年大致相同,在其他省市报考人数持平或者有所减少的情况下,河南报考人数的增加,无疑让河南考生考上一本大学难度压力增大。
2019河南高考人数统计
近十年来,河南省历年高考人数:
1、2008年河南省高考报名人数为98.8万。
2、2009年起人数开始下降,2009年95.9万。
3、2010年河南省高考报名人数为95.24万。
4、2011年河南省高考报名人数为85.5万。
5、2012年河南省高考报名人数为80.5万。
6、2013年河南省高考报名人数为75.8万。
7、2014年河南省高考报名人数为72.4万。
8、2015年,河南省高考报名人数回升,为77.2万人。
9、2016年,河南省高考报名人数82万。
10、2017年,河南省高考人数86.3万人。
11、2018年,河南省高考人数达到98.3万。
12、2018年,河南省高考人数达到98.3万。
13、2019年,河南高考报名人数突破百万。
2019年6月24日下午,2019年河南高考分数线公布,文科一批536分,理科一批502分;文科二批447分,理科二批385分。
根据各批次录取控制线,全省共有129205名考生成绩过了一本线,其中文科536分 ,线上22094 人,理科502分,线上107111人。
全省二本线上线人数中,文科447分,线上99577人;理科385分,线上280520人 ;也就是说,全省有380097人过了河南2018普通高招本科线。
参考资料来源:闽南新闻网—河南历年高考人数统计河南2018年高考报名人数
参考资料来源:大河报—2019年河南高考“一分一段表”出炉
2019河南高考人数理科
2019年河南高考考生人数有69万人左右。
目前河南省高考分数已经可以查询了。高考录取分数线也已经公布,本科一批文科的录取分数线为536分,本科二批文科的录取分数线为447分,本科一批理科的录取分数线为502分,本科二批理科的录取分数线为385分。
分数和分数线出来之后,考生需要进行志愿填报,志愿填报本身是一项系统性的大工程,信息量大而复杂,准备时间短,更加需要考生和家长用对方法,找对工具,解决志愿填报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做出准确的志愿选择。
一是搜集目标院校资料,了解招生政策,熟悉有关规定,熟读目标院校招生章程。招生章程是高等学校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的主要载体,是其开展招生工作、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需要重点了解其办学性质(公办还是民办)、办学地点、录取模式(专业级差、分数清、专业清)、身体限制等内容。
二是查询目标有关院校、专业近几年在各批录取分数和录取考生的位次情况。
院校历年录取分数(或线上分数差)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院校录取的难易程度,提前了解目标院校历年录取情况对考生填报志愿有极大的指导作用。考生们可以通过查询院校官网、当年《高考志愿填报指南》、查询了解相关信息。
熟悉文件了解专业
当地招生规定、院校情况及录取规则等,是考生填报志愿的主要参考依据。作为考生,熟悉了解这些规定以及省高招办组织编发的一些相关资料,是高考生们在填报志愿前的必备准备工作。
熟悉完规定后,就要对自己所倾向选择的专业、院校,做个详细的了解。
一是了解院校各学科的具体情况,是否为本校重点学科,师资力量及未来发展前景如何;
二是清楚去年在本省的招生院校各专业的计划数,近几年各专业在本省招生的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
三是了解目前各专业的就业情况,同时对未来各专业就业形势有所了解;
四是相关专业对身体健康状况的特殊要求,考生要合理规避限报专业,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五是明确自己的强项科目和稍弱的科目,考虑相关科目成绩;
六是专业收费情况。
综合考虑慎重填报
在做好上述准备后,就该填报志愿了。在填报过程中,要结合之前的准备工作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首先要选好第一志愿院校,不管哪个批次的第一志愿院校都是十分重要的;
注意其他志愿院校,在第一志愿院校没有录取时,其他志愿院校就非常重要了;
再次是积极慎重填好服从调剂栏,增加被录取的机会;
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即家庭状况、自身情况、经济条件、不同地区院校录取分数的高低,对区域进行选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