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一距离高考还有1081天。
2024新高考政策应如何选科
1、择己所长:在选择考试科目时,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科能力和发展潜能,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和领域,扬长避短,才能充分发挥自我优势。2、择己所爱:在选择考试科目的时候,另一个重要的依据是自己兴趣爱好,只有选出一个自己热爱,又利于发挥的组合,才会全身心地投入,才能达到优化组合目的。
3、择己所适:在选择考试科目时,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质和性格偏好,选择符合自己个性特征的领域,才有利于未来长远的发展。
4、择势所需:在选择考试科目时,还要充分考虑外部环境,社会对于不同人才的需求是一直在变化的,也结合外部环境和职业的未来发展前景,职业只有为社会所需,才会有长久的发展保障。
高考志愿填报注意事项:
1、考生高考志愿是高校录取新生的重要依据。考生要根据省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招生院校、类别、批次、学校代码、专业名称和代码填报志愿,并要按照填报高考志愿规定和程序填报志愿,认真细致的校对确认。2、考生未按规定的时间、程序及要求填报志愿所造成的失误,由考生本人负责。填报高考志愿要确认提交成功。每年都有少数考生,填报志愿的最后一步并没有提交,没有输入密码确认框就认为已经填报成功,其中还有部分是高分考生。
3、填报高考志愿的最后一步一定是要再次输入密码,没有这一步就代表没有提交成功。提交成功了也能在我的志愿里看到本人所填报的志愿。
4、第一志愿很关键,许多考生及家长名校情结很重,一心想进名校。高考志愿填报最关键、最核心、最重要的,是所报志愿尤其是第一志愿能否抛档、能否录取。因为重点名校的第一志愿录取率一般都在百分之百,要一矢中的。
2023年出生的距离高考还有6695天
十八年。共6695天左右。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Nationwide Unified Examination for Admissions to Gener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教育部要求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
参加考试的对象一般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招生分理工农医(含体育)、文史(含外语和艺术)两大类。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照招生章程计划和扩招,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录取方式:
高考的录取方式多数采用网上录取,对考生的录取是根据考生的分数及所填报的志愿来进行的。如今所采用的志愿填报方式,将全国的大学分为若干批次。
主要有“提前批”(军事类院校)、“第一批”(一本大学,包括全国重点大学、普通1本大学)“第二批”
(普通2本大学:包括,公办二本、民办二本)、“第三批”(3本,主要包括独立学院、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院校)、“第四批”(高职高专学校,即专科)。
还有许多高校进行自主招生,但入选考生均须参加全国统考,成渣纤绩应达到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与试点学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其中传统高考地区各科目高考时间安排可能如下:
6月7日9:00-11:30语文考试,6月7日15:00-17:00数学考试
6月8日9:00-11:30文综/理综,6月8日15:00-17:00外语考试
截至2020年7月9号,距离2023年高考还有933天(2023年高考时间:2023年06月07日)。
普通学校根据名考生的成绩,按照年确定的招生计划,采取德、智、体综合措施,择优录取。高考试题是由教育部规定的,由省教育考试中心或省教育考试机构实施独立命题制定的。
考试日期为每年6月7日、8日,各省市考试科目名称和全国统一考试科目名称必须与全国统一考试时间安排一致。
高考新规:
报考:已考不让考,不可两地考,残疾公平考
1、教育部规定“有大学学历的在校生不可报考高考”以上规定中,填补新规则“或已被高等学校录取并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
2、随迁考生不能在“流入”“流出”地同时考试,随迁考生在当地参加高考,流入”“流出”任选其一,不得在两地同时高考。具体按当地省市高考办法执行。
3、残疾考生参加考试明文规定,考试公平,按照《高考统一考试规定》要求,全国各省市高考点,都要为残疾考生提供平等,公平的考试环境和合理的便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