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赋分的科目为【政治,地理,生物,化学】

高考模式推行之后,国内部分省份已经开始相继实施。只不过对于新高考模式,很多人却并不是太过熟悉。所谓的新高考3 1 2指的是三门必选科目,一门自选科目,以及生物、地理、政治、化学四选二。高考3 1 2赋分制度是如何赋分的。在新高考模式之下,语文、数学以及英语三门主科满分都为150分。物理,历史首选科目则均为100分。这五门科目都是按原始分数计入。

除了这几门科目之外,再选科目政治、地理、生物以及化学时学生的分数将按等级赋分,计入高考总成绩。所谓的等级积分指的是赋分制度与考生排名有关。如果学生单科成绩排名全省前1%,那么学生的赋分等级便是100分。同样的如果排名推后,赋分数也会有所降低。从这一点就不难看出,学生最终所可以获得的赋分主要是受学生卷面成绩及排名共同影响。为此建议大家,如果想要通过赋分获得优势,那么就应该想办法提高其他科目成绩,争取获得一个好的排名。

高考赋分制计算是新高考模式下的一种计分办法,主要是在实行“3 1 2”模式高考的省份中使用这一赋分办法。包含3个步骤:

1.确定赋分区间。将每个科目考生的原始成绩,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划分出A、B、C、D、E五个等级,对应的分数区间分别为100~86、85~71、70~56、55~41、40~30。

2.确定原始分数区间。与赋分区间相对应,以每个科目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及其得分来确定原始分数区间。

3.利用公式进行计算。设原始分数区间最大值与原始分之差为R,原始分与原始分数区间最小值之差为r,赋分区间最大值为A,最小值为a,赋分成绩为未知数T,其余均为已知数。赋分公式为R/r=(A-T)/(T-a),经过计算,四舍五入取整即可得出T值。

“3 1 2”模式中3是指语文、数学和外语,1是指从物理和历史中选择一科作为考试科目,2是指从化学、生物、地理、政治4科中选择2科作为考试科目。

高考具体各个分值是语文、数学、外语各150分总分,物理100分、历史100分,这些科目按照原始分计入高考总分,即物理如果考了90分,则以90分计入高考总分。化学、生物、地理、政治4科的成绩原始分是100分,最终计入高考总成绩的分数不是以考试的原始的分计入高考总成绩,而是以具体赋分的方式计入高考总成绩张三选择化学和政治作为考试科目,分别考了90分、89分,最后计入高考总成绩的分数并不是90分和89分,而有可能是95分和80分,这就是由于赋分制的计算办法。根据新高考实行省份的湖北、湖南、江苏、重庆等省市区公布的赋分制计算办法,我们可以总结出高考赋分制计算法如下:

化学、生物、地理、政治4科原始总分为100分,赋分起点为30分。在赋分时,将各科目考生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E共5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15%、35%、35%、13%和2%。相对应的赋分区间分别为100~86、85~71、70~56、55~41、40~30五个分数区间。这里就可以得到一个概念即赋分区间,赋分区间两端值分别为赋分区间最大值、赋分区间最小值。也就是说,若是我们学科的成绩排名越靠前,则得到赋分增分的可能性就越大,而有哪些同学在赋分中最占优势呢?对于那些单科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来说,赋分对他们的帮助很大,因为赋分是有一个基础分的,只要学生的成绩在某个区间就可以得到一定的分数。而赋分对那些偏科学生影响也非常大,有些同学某一科的成绩非常好,原本分数就非常拔尖,占有优势,但是在经过赋分后,他的成绩没有了提升空间,依然保持原样,可其他学生的分数却或多或少有所增长,所以这对于偏科的学生来说非常不利。赋分的出现告诉学生,在高中不能有一刻的放松,因为有时一分的原始分值差就有可能是两个区间,这样得到的赋分就差距甚大。赋分其实更喜欢有难度的试卷,因为难度越大,越容易让学生的成绩产生较大差距,这样赋分的发挥空间更大。若是试题比较简单,学生的分数相差无几,赋分的存在就显得可有可无了。所以赋分的产生也有可能让高考试题的难度增加,这也是为了体现赋分的作用。赋分不仅能够帮助高考保持极大的公平性,还可以给学生起一个督促作用,还而且能够帮助我国各个高校挑选最为优质的人才。在经过赋分后,学生的学科优点被放大,高容易出现专项人才。 新高考省份:第一批:浙江、上海(2017年首次新高考)第二批:北京、天津、海南、山东(2020年首次新高考)第三批:重庆、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2021年首次新高考)

高考赋分的换算公式图示如下:

一、等级赋分的规则是按照你选考此科目在全省的排名,按照排名确定相应的等级进行赋分。也就是说不管选考此科目的学生考多么低的分数,按照规则排名前1%的同学的成绩就是100分,计入高考最终成绩。二、新高考等级赋分计算方法:1.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四科的原始分是100分。2.将每科考生的原始分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E共5个等级。3.A等级人数占总体比例的15%,转换到100~86的分数区间。4.B等级人数占总体比例的35%,转换到85~71的分数区间。5.C等级人数占总体比例的35%,转换到70~56的分数区间。6.D等级人数占总体比例的13%,转换到55~41的分数区间。7.E等级人数占总体比例的2%,转换到40~30的分数区间。8.将经过转换的分数(等级分)计入总成绩。三、 举个例子,假设某省考生共有1000名考生物,那么根据等级排名,我们会分为:A等级,1-150名,分数范围100-86分。B等级,151-500名,分数范围87-71分。C等级,501-850名,分数范围70-56分。D等级,851-980名,分数范围55-41分。E等级,981-1000名,分数范围40-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