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再次登录。

考生需要把握好志愿填报时限。考生每次登录志愿填报系统后的填报时间只有30分钟,超过30分钟,系统将自动退出。如果考生还要填报或修改,可以在十五分钟后再次登录。

如果考生还要填报或修改,可以在15分钟后再次登录志愿填报系统。考生要在规定时间内上网填报志愿,不在规定时间上网填报视为放弃填报志愿。在规定时间内,考生可不受次数限制上网填报或修改,网上填报志愿截止时间均为截止日当天18∶00,到时网上填报系统将自动关闭。

高校招生各类别志愿全部实行网上填报,不进行现场确认。考生网上填报的志愿是投档和录取的唯一依据。

扩展资料

进入网上志愿填报系统后,计算机屏幕上会出现“网上填报志愿考生须知”,告知考生网上填报志愿的流程和注意事项。认真阅读有助于考生顺利填报。

在正式填报时,院校代码和专业代码输入完毕后,网上志愿填报系统会将所填的代码转换成相对应的院校名称和专业名称。此时考生要阅读屏幕上的提示信息,反复核实院校和专业代码,防止错填。

参考资料来源:东南网-今起网上填报志愿 每次登录需在30分钟内完成填报

还是原来的志愿。修改志愿没有保存,原来填报的志愿不会消失,仍然保存在系统里。

志愿填报系统会保存最后一次提交的志愿,如果修改志愿后没有保存,系统仍然保存你上一次提交的志愿。考生志愿,指考生所选报的院校和专业,是考生的志向、愿望、爱好、个性和能力等因素的综合反映。

填报志愿实际上也是考生与院校之间的一种“双向选择”:一方面考生通过填报志愿,表达自己的愿望即向往何种院校、喜欢什么专业等;另一方面,各普通高校又以考生填报的志愿为其录取的基本依据,从众多的报考者中择优选拔合格的新生。合理填报志愿对于考生来说意义十分重大。

如果高考志愿填报超过了规定的时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了解相关政策:首先要了解当地高考志愿填报的规定和政策。不同地区可能会有不同的规定,了解具体的情况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处理问题。

联系招生部门:及时联系当地的高考招生部门或相关教育机构,向他们说明情况并寻求帮助。他们会根据具体情况给出相应的指导和建议。解释原因:向招生部门解释超时填报的原因。如果是因为个人原因导致的延迟,如意外情况或不可抗力因素,可以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说明情况并请求特殊处理。

接受处理结果:接受招生部门的处理结果。招生部门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特殊处理,或者根据规定不予受理超时填报。无论结果如何,要保持冷静和理解,并根据情况制定下一步的计划。考虑补报机会:如果超时填报无法得到处理或结果不理想,可以考虑其他补报机会。有些地区可能会在高考后开放第二轮的志愿填报,或者提供其他的填报通道。了解当地的补报政策和时间,及时参与补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

谨慎选择:补报时要谨慎选择学校和专业。要重新评估自己的兴趣、能力和条件,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新的志愿填报方案。要了解各个学校和专业的录取要求和情况,做出理性的选择。

继续努力:无论是超时填报还是补报,都需要继续努力学习。参加补习班、自主学习、培养兴趣爱好等,提升自己的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最重要的是要及时行动,并与招生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寻求帮助和指导。希望以上建议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祝您的高考填报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