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下来的卷子和草稿纸都要检查一下,看看有没有破损,会不会影响我们的考试,如果一切正常考试答题,答题之前,也要把我们的姓名和学校都写上,不要忘记,有些同学看到高考的卷子,就答题,然后在最后的时候,忘记把名字写上了,那么这科我们就没有成绩了。草稿纸如果有破损也要举手告诉老师调换,因为草稿纸是要回收检查的,如果存在破损则有可能有作弊的嫌疑。

2.看好试卷上每道题的要求,也看好卷子上有没有什么对答题的要求。涂答题卡的时间不要过长,可以做一个题,就把答题卡写上,也可以在答完试卷之后,再涂答题卡。有的同学在最后的时候,可能涂答题卡的时间比较少,容易涂不完,所以要注意考试时间,及时填涂答题卡。

其实我觉得高考前夜晚又问我是怎么度过的呢?我觉得我当时的生活真的是非常规律,是我这辈子最累的一段生活。当时我的学校是一个非常变态的学校,我记得别人的学校都是在高考前2天就放假回家,好好休息,调整状态啦,但是我们的那个学校呢,他就在高考前一天才放假,而且还是只放了一个下午的那种。当时我们的身心正处于极度的疲惫状态,不让我们好好的休息,我觉得我当时唯一的想法就是一放了假,我就想休息一下,什么都不想干。但是当时因为有我母上大人的存在,所以我并没有一放假就好好休息。而是被我母亲大人逼着开始学习。然后被他逼着复习功课,因为我母上大人的理由是。明天就要高考了,你还玩儿什么玩儿,到时候高考完了,你想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谁逼你?所以无论同学怎么邀请我出去玩儿,我还是没有出去玩儿,在家里复习功课。当时真心觉得自己是一个特别好的好学生。(其实只有我自己觉得自己是一个好学生。)然后我高考的前1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复习,我不会的知识点。(虽然第2天上了考场的时候,我还是不会。)没有,跟同学一起出去浪。我想大概是在我学习功课学习得五点左右的时候吧。老师就给我们打电话说让我们去看考场啦。当时我的心情非常的激动,因为我终于可以不用坐在家里,一直看着数学书,物理书,化学书了。我第一次那么喜欢老师的电话。后来我就和我的母上大人一起去看了考场。当时看考场的人真的是非常的多。人山人海,把学校挤的水泄不通啊!我们排了好长时间的队,才看到了我的考场。当时因为有一个非常高个子的同学帮忙,我才能顺利的看到我自己的考场。而且我的人品大爆发,那个学校有五层楼,我却在第一层不用跟别人挤。在高考前的一次看完考场,我还是非常开心的。直到回家之后我才感觉有一丝丝的不习惯。类似于紧张一样的情绪。我不知道我咋了,有一些隐隐的不安。结果也没有什么事情发生。(冷漠脸)我记得晚上的时候我当时非常想吃一个我们当地的小吃。结果被我的母上大人一口回绝了。他给我的理由是,你都明天要高考了,怎么还乱吃?万一吃的生病了怎么办?万一吃的拉肚子了怎么办?到时候看你能考下好成绩吗?后来在我的死缠烂打之下,我还是吃了。当时我自己并没有很紧张的感觉,但是我妈妈却显得非常的紧张,好像是她要高考一样。我妈妈担心我这个担心我那个,不让我吃这个不让我吃那个,就是害怕我在高考的时候有一些别的因素影响我发挥。我觉得在高考前几天开始他的行神经就一直处于紧绷的状态。我说我不紧张,也是假的,因为我在晚上八点多吃完饭躺在床上睡觉之后我根本睡不着。想到明天要高考,我内心还有点小激动。所以我一直翻滚一直翻滚,直到半夜两点。才渐渐的有了睡意。所以导致第二天高考语文的时候,竟然在考场上睡觉!我感觉高考虽然被大人说成是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与其不如说是在人生中一段非常艰辛孤单而又灿烂的奋斗的日子。会在你的人生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实对我现在而言,我来回忆高考的话,我觉得高考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

笔试应该这么准备:

1、时间如何把控?

简介:通常意义上来说,复习得越久,准备越充分,上岸的把握也会更大。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么长时间复习的,有人要花时间考研,有人只是想打个酱油,有人忙于毕业设计,有人囿于各种琐事,所以我们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①半年以上时间如何备考?

时间充沛,当然要把行测的所有模块认真看完,虽说各个模块投入的精力不需要均等,但是各个模块都应该复习。个人建议:报一个FB980系统班,在刷一遍视频的把各个模块的知识点刷2-3遍,差缺不漏,专项突破;后期再刷真题,实战模拟,全真演练,一定要通过严格按照考场要求来进行模拟答题,从而把自己的抗压能力练出来!!

②两个月以上时间如何备考?

建议复习除了常识以外的其他所有模块。本人曾在常识上花了大量时间,但是收获甚微,常识是性价比最低的一个模块,知识点之间没有内在逻辑可言,平时间带着看就行了, 刷刷题,有一定量的积累足以。两个月在我看来是一个完整复习周期所需要的最短时间,可以对资料分析、推理(逻辑推理、图形推理)、言语理解与表达这几个模块重点突破,掌握其中的内在联系和考试规律,短期内突破,收获立竿见影!

③一个月时间如何备考?

建议主攻资料分析、判断推理、逻辑推理、图形推理、言语理解与表达这几个模块。

资料分析一定要多刷题多常见题型就那么几十种,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常见考题“坑”的设置,最后达到看到题目脑子就自动把公式冒出来的水平。资料分析是“送分题”,一定要快准狠,得高分。

言语理解词汇积累、阅读能力是基础。填词题多注意题干中对应词汇的近义词或反义词来锁定答案,遇到不太熟悉的词辨析时可以拆成单个字并分别组词,比如界限和界,界就是边界,限就是限制,线就是划线。对比之下,一个抽象,一个具体。找出文章观点类题目,在一段话中找出。可是,但是类转折词,正确答案在转折词后面找,转折词前面的可以直接略去,节省时间。

至于数量关系,就只复习简单题目 擅长题目。平时训练,可以找自己擅长的或者简单的题型入手,理解不了的,解题过程复杂的请直接放弃。上了考场,只挑自己复习过的题型来尝试,读完题目还没思路的请直接放弃。如果数量关系题做和猜的比例能达到3:7,那就是胜利,因为很多人是0:10。

逻辑推理,按部就班找答案必须研究透逻辑,难度大,耗时高;答案代入题目,找出选项,难度较大,但突破之后也是重点得分项。

类比推理,造句表明两个词逻辑关系,更加明朗,简单、得分容易。

图形推理,第一阶段:看基础课的视频,跟着视频把例题做一遍,了解图推大概有哪些规律。例如、属性规律(封闭、对称、曲直、面积大小、凹凸)、数量规律(点、线、角、面、素)、特殊规律(图形连接、位置关系)等。第二阶段:每天两套题(粉笔题库真题,一套15题),能一眼看出规律就直接选,看不出就用分类遍历法。做之前先背诵自己整理的规律,做完之后,往自己整理的规律里增加当天新遇到的规律。

④一至两周时间如何备考?

建议先主攻资料分析和判断推理。资料分析重“学而练”,判断推理重“学而思”。剩下的一周用来练习套题。练习套题应该严格按照考场要求进行:两个小时,中途不要碰手机不要吃东西不要抽烟不要上厕所不要离席,并且要涂答题卡。

剩下时间建议直接练习套题。一定要在考前对行测题量大时间紧的特点有个直观的认识,否则真上考场了容易崩盘。所谓崩盘,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开考后进入状态极慢,刚做完言语或者资料分析,发现已经快过去50分钟,这时脑海中比对了一下剩下的题量和剩下的时间,就崩了,就无法再集中精神考试了;另一种更可怜,就是老师来收卷了,但是答题卡还没有涂完。

2、数量资料=数学,言语逻辑推理=语文?

很多人认为数学好提高,言语与逻辑就是纯语文,不好提高,从而陷入备考的误区。

言语与逻辑绝逼不是语文,他们是有内在的逻辑的,大家的词语积累绝对够用了,需要的就是掌握内在的逻辑关系,所以言语和逻辑是很容易提高的。但是反观数学,要分为两个模块,资料绝对是可以提高的,但是数量短期内比较难。所以初学者要纠正对于行测认识上的错误!

坑二:不要一上来就啃某公某图大本教材。原因:里面确实有一些有用的东西,但是有太多废话,太多根本用不上或者不好用的东西。想象一下,一颗珍珠丢在煤堆里面,还那么容易找到吗?就是这个道理,东西太多,新手根本掌握不住,而且大多数东西也没有用。要是这些大本书能简化成50也的话,我认为可能有用。因此上来先别啃大本书。以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我最开始复习的时候,抱着必胜的决心看过一遍,可是看过之后发现完全没记住啥东西,可以说这是一条弯路。

3、刷题还是刷视频?

不要一上来就狂刷题。所以不能上来就刷题!要是公考初学者的话,先做5套行测真题,认真分析一下,了解自己擅长和薄弱的模块。这时候我建议找到好的复习视频,结合视频学习。学习视频的话,切记多而不深,每一个老师自然都有自己的方法,所以要学透学深。

同时一个人低头不看路!原因:复习的第一步就是找个明白人问问,让他们给你规划处明确的复习路径,复习时间安排,谈谈对于行测和申论的宏观认识。

4、各个模块性价比?

推理=言语=资料分析>数量>常识。可见常识是性价比最低的复习模块。他的知识点真的是太广了,很难复习到位,而且看得多了,自然是记不住的,常识只需要跟着真题走,以真题复习就可以,真正考试的时候也不必担心,因为常识的分值比较低,即使只能对一半,也不当误同学们上70的!

5、申论、行测谁更容易得分?

很多初学者认为行测好提高,申论无法提高!这是大错特错的,在复习好行测的千万不能把申论扔掉。甚至可以说,行测需要长期积累,而申论短期内掌握方法是可以大幅进步的!所以要两手抓,要不即使行测干到75,申论不行,还是没有绝对优势!

通常情况,很多人通过一段时间的复习,行测分差在5分左右,反而申论分差在10-20分,字迹、答题要点、申论精彩程度大大影响的得分分值,而这些都是可以通过训练掌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