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录结果一般在填报完志愿的24到48小时之后就可以查到结果。
补录又叫做第二次录取,是指一些院校在第一次招生的时候因为填该学校的人少,没有招满,然后进行的第二次录取。补录的时候也需要填志愿,一般到时候各省的招生办就会发出通知,告诉考生哪些学校会进行补录,这时候考生如果没有录取上就可以填这些学校。
造成高校补录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部分院校在第一次招生时填报该校的人数太少,没有达到当年招生计划数目;
二是第一次录取人数达到了计划名额,但到开学时部分学生未去报到,被自动取消入学资格,从而就有一部分名额空出。
确实今年的高分段实在是不少,以至于今年的考研战场无论是从初试还是到复试都可谓是步步惊心。不过对于专业排名比较靠前的学生而言整体趋势与往年是没有太大变动的,之所以这位435分的高分学生会被刷主要还是因为自己的复试表现不尽人意。
初试固然重要,但是复试仍是难关
在复试机制之下高分只会提高你被录取的几率但是并不能为你争夺一张百分之一百的通关门票。对于考研党而言初试只不过是他们要面对的第一关,从来不存在初试过了就十拿九稳的说法。初试是对学生的第一层考验与筛选,只有你过了国家线过了学校的复试线你才有机会进入第二关。
可是即便是进入第二关也不是说只是走一个过场。在比例机制之下,第二关的复试成绩对学生的影响其实是非常严重的。对于同一专业的报考学生而言,除了排名前几的可能存在极大的分数优势以外,相当一部分的学生的成绩相差并不大,这时候就需要以复试成绩的机制,来对学生进行更为全面的考量,这种时候注重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应试能力,而是多方面的综合评判。
事件主人公自己也说了,使自己心高了,拖沓了
有了解过这一事件的应该知道在这件事情出来没多久,事件的“车主”就曾站出来发声,并不是复旦这辆“大车”看不上自己,而是自己没有做好登车准备,以至于自己错失了机会。主人公也表示在刚刚接到这一消息的时候,他自己也很愤怒也很无语,可是冷静之后发现问题确实是出在自己身上,在自己取得初试的高分后认为一切都稳了,所以并没有用心地去准备复试,以至于最后复试的成绩仅为52.74。
总的问题存在于复试之时知识面狭窄,以至于对于老师所提出的问题不能进行应有的回答,给老师留下了不好的影响,最终复试成绩不理想,被自己心仪的专业淘汰。据这位当事人自己所说虽然没有进入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不过在调剂之后貌似是进入例如工研院,想来这也算是另一种开始吧。从这件事中我们也发现。考研不是说初试过了就万事大吉,对每一步的细心对待都是必要的。尤其是在近年来考研人数越来越多,考研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每一步的准备都关乎这学生能否上岸,这也警醒每一位即将考验以及准备考研的学生。无论自己的初试成绩如何,只要有复试的机会都应用心准备,这样即便是初试不太理想你也同样有可能实现翻盘。
一般学校考研复试完以后基本上3天会出来结果。考研的好处如下:1、增加就业机会。研究生的学历比本科生高,如果毕业院校给力,含金量高的话,在行业中会更吃香。职场中的上升空间和就业机会都要比本科生高得多,所以单单是为了这个都要努力考研。
2、收入更高。不同的学历收入其实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有个朋友学计算机是专科学历,比起同公司本科学历的同事工资都要低一些,更何况研究生毕业的工资待遇比起本科生就更高了,且隐形待遇也不是本科生可以比的。3、实现科研理想。虽说大学就已经对学术进行了专业划分,但是大学教育都是浅尝辄止,学生都只是对该专业有着初步的了解,只有研究生期间的学习,才能让人深入地了解一个学科。如果你喜欢某一门学科,并想深入研究,那么读研究生是很好的一种方式。4、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有很多高考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专业之后,会通过考研跨专业考研进入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努力也不是没可能。更何况在学校读了几年书,想法也会更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