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尽情睡觉

很多考生在高考完之后,第一大心愿就是睡觉,无论谁问他高考后想干嘛,回答都是睡觉。那么高考结束,在你收拾好所有的东西之后,你就可以回家洗洗睡了,睡之前和爸妈说一声,免得爸妈担心你身体不舒服。

2.整理书籍、笔记

高考之后,你学校的书桌、宿舍还有家里的书桌都要收拾整理一遍,对于模拟卷、练习册或者是其他你不用到的书籍,可以打包装箱等着卖入废品站啦,对于还需要用到的书籍之类的,放在书架上罗列好。自己应对高考的笔记可以收藏。

3.拍照留念

高考之后,再次回到母校的机会就很少了,留念的方式当然是照片啦,所以大家可以尽情地拿出手机、相机之类的,找你心目中的老师或者同学、朋友以及学校存有你回忆的地方拍照留念。

4.估分

百度文库或者参考消息之类的上面已经出现了在线估分或者手动估分的系统了,广大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答案进行估分哦,估分只是能够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让自己紧张的情绪得到缓解。无论估分的结果怎么样,都是需要最后的分数出来才能下定论的。

5.筛选想填的大学及大学专业

对比你的估分,结合历年各所大学的高考录取分数线,能够划分下自己想填的学校范围,这个阶段尽量看自己想上的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当然只是看看而已哦。然后再对照每所大学的专业进行初次的考虑,询问周围有经验的老师或者学姐学长,专业的优劣性。

6.毕业旅行

高考后的毕业旅行是充满回忆的,所以如果能和小伙伴们来一场毕业旅行,那一定要好好计划一下哦!小编不建议去太远的地方,去一个大家觉得很有趣又很安全的景点是最好的了,旅行的计划一定要好好做,如果能有某个家长或者跟团的话就是最好的了,安全最重要!7.投入自己的兴趣爱好

不少的考生在面临高考的时候都将自己的爱好和兴趣统统放在一边了,比如有的喜欢打篮球,有的喜欢踢足球,还有的喜欢玩cosplay,但是因为高考,很长时间没有碰,所以高考之后你可以投入自己的兴趣爱好,让自己好好玩个够。

零 导读

北大清华每年都有因“堕落”而被留级、退学的学生。

2019年,18名华中科技大学的学生因挂科导致学分不够,由本科转为专科学历毕业。

即便是进入985一流名校,也还是有很多人在大学校园后“堕落”了。

大学,到底是“解放”的天堂,还是梦中的学府,又或是“堕落”的摇篮?曾经有位“考霸”张非,2003年考入北大,但大一因为挂科七门,被学校劝退。

后来他通过复读,以高分考入清华,最终还是因为沉迷游戏,没能毕业。由此可见,高考只是进入大学的方式,并不是成功人生的敲门砖。

曾经看过一个很形象的比喻:

这些考后“堕落”的大学生,犹如一个慢慢爬上斜坡的铅球,只要轻轻一推,就从顶点滚落。壹 “堕落”的大学生活

很多大学生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经历了高中高强度的学习,来到远离父母的大学,大家都开始放飞自我。这种“堕落”,倒不至于骗人骗钱、纸醉金迷的地步。

沉迷娱乐化信息、害怕挑战、不停抱怨、迷茫没目标,才是他们的常态。

进入大学后,会出现很多初高中校园没有的诱惑,是社会的缩影。

学习由自己计划、时间由自己安排、零花钱由自己支配,一切都需要强大的自制力。从小学到高中,老师和家长都会在背后推着你走。

不需要思考,你几乎只有一个目标:考个好成绩。

到了大学,是选择通宵打游戏,还是选择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又或是去图书馆抢座自习、还是参加社团活动……

所有选择权都在自己。贰 高考不是结束,是开始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人在12岁-18岁时的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

也就是说,要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的职业规划、人生规划是怎样的……

回想一下,我们大多数人的12-18岁,都在做什么?

学习、考试,学习、考试……高压高强度下,很多人丧失了学习兴趣。

因此大多数人从小就认为,学习是一件负面情绪的事,是一项任务。

自然而然地,大家也就有了高考结束=解放,大学=自由天堂的观念。

就连老师也用:“考上大学就轻松了!”来激励高三学子。然而事实是,高考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大学给了我们大量自由支配的时间,就是为了将高中缺席的“人生课”补回来。

去完成本该在12-18岁时完成的同一感建立、自我人生规划。

当我们无法正确认识自己、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时候,就很容易滑入堕落的深渊。

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人进入大学以后就“堕落”了。叁 培养孩子的生涯规划观念

好在国家、社会和学校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

中学生埋头学习的时代已经过去,成绩已不再是衡量好学生的唯一标准。

综合素质,才是评价一名学生的尺度。

综合素质不仅包括智力发展,更多是三观的树立。

国家有关综合素质培养的方案中,要求老师和家长引导孩子从学习和实践中获得对人生的思考,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综合素质评价是国家一直高度重视的教育内容,关系学生全面而个性发展。

综合素质教育的推行让我们看到,教育不仅仅是要传授知识,更是教授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

国家新高考改革的方案中,还将在中学增设学生生涯规划课。

让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形成自己对人生、职业的观念。随着教育水平提高,更多人能考上大学。

但考上大学并不能与成功人生划等号。

明确自己的目标,规划自己的人生,才能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肆 如何进行学生生涯规划

首先我们要明确,中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是认清自我,认识教育与职业的关系。

从而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目标,锻炼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 01 认识自我,发掘内心渴望 /

学生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就是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的兴趣与优势。

问自己:喜欢做什么?

你有什么爱好?做什么事情最能让你感到愉悦?

如果不清楚自己的兴趣,可以通过霍兰德职业测试来了解自己。问自己:适合做什么?

有时候,兴趣与能力不一定匹配。我们可以一步步、由大到小划分自己的优势。

更擅长文科还是理科?文科中更擅长语文还是历史?语文中更擅长诗词还是作文……

问自己:最想获得什么?

也就是所谓的价值观。利用时间去思考自己向往的未来生活,树立目标理想。

可以以某个名人作为正面偶像,也可以把去某个城市发展作为奋斗目标……/ 02 了解职业,培养技能 /

在中学阶段,就可以适当地了解一些社会上的职业。

360行,行行出状元。可以利用互联网、或者身边的前辈,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职业。

这个职业工作内容是什么?社会处境如何?需要什么必备技能?如果你想做摄影师,现在就可以开始了解相机的基本知识;

如果你想做文案编辑,现在就可以广泛阅读,打好文字功底;

如果你想做设计师,现在就可以学习使用PS、AI等软件……/ 03 做好计划,变为行动 /

做好基本的了解工作以后,就应该作出计划,将想法转变为行动。

从知识、技能等各方面综合素质上做准备,最终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计划中可以包含:

职业理想、学业目标、学习计划、实践计划、课外阅读计划、职业技能计划、体育锻炼计划……

将大目标细分为一个个小目标,按步骤完成,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只懂得考试的孩子,或许确实能在高考上取得成功。

但笑到最后、立于不败之地的,一定是懂得规划人生、综合素质优异的孩子。结语这个世界上是真的有那么多人担得起“天才”二字的。可怕的是,他们大多数还家境优渥、学习认真、为人谦和,还长得好看。官二代富二代里面真的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样都是纨绔子弟。他们从小就是精英。

之前,网上流传一篇文章,题目好像叫“我辛苦奋斗了这么多年,才能和你一起喝咖啡。”当别人为了一个校内保研指标争得不可开交时,他们已经拿到MIT或者耶鲁的offer了,当别人辛辛苦苦找工作时,他们已经学成归来继承家业了,所以有句话叫,轮胎的缝隙太大,反而压不死蚂蚁。

你能够做到的,就是在有限的大学时光里尽量去打磨自己。既然起跑线不如别人近,那么就要加速奔跑,大学时光太珍贵了。别放弃。

是的。具体如下分析:一、高考是每位学子苦读10多年要过的独木桥,难道压力就不大吗?

实属压力大!

每年的高考都牵动万千家庭的心,无论是否家里有没有娃要高考,网友都会关注高考任何动态,这不在高考进行中。有一位5岁萌娃知道自己还有13年的就要高考,立马就被吓哭,关键是边哭边说:”怎么那么短,时间过那么快,还有13年我就要高考了......“而网友看到这一幕都被5岁萌娃危机意识逗乐,毕竟你才5岁,连小学都没有上,着啥急高考呢?不觉得应该要把心思放在小学上吗?不过网友也觉得高考压力真是名不虚传,连一个5岁小朋友都吓哭,生怕自己不够时间复习。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高考对每个人的影响是如此大,就算是小屁孩也不例外,同时也只能说他的父母太会教了,小小年纪就给他灌输高考的重要性,从小就开始为高考做准备。二、如何正确看待高考压力。

其实高考有压力是很正常,要知道有压力才有动力,如果高考就跟平时考试一样,没有严格的标准,也不涉及到好大学和一般大学之分,谁会在乎高考成绩呢?肯定没有。因此我们要明白高考是相对公平的,每个人起点都是一样,你付出多少努力,就收到多少回报。关键是不要以为高考就是一个拦路虎,要正确的看待高考,把高考当做平时的考试一样对待就OK。要知道越紧张压力越大,那么考出来的分数也许很糟糕,只需要平常心外加认真努力学习,相信自己已经尽力,成绩一般都不是差到哪里去。

还有很多学子平时考试不理想,但是到了大场面,他们就可以保持淡定,不紧张,往往他们考出来的成绩都比平时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