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声乐考试内容与要求
四首声乐作品:两首中国作品(创作歌曲、民歌、中国歌剧选曲);两首外
国作品(艺术歌曲、歌剧选曲等)。注:
必须用原文演唱。
2. 歌剧咏叹调必须原调演唱。
3. 艺术歌曲可以移调。
4. 不得演唱流行歌曲。
5. 考生可自带钢琴伴奏。
如未带钢琴伴奏,学院将为考生提供钢琴伴奏教师,请考生自备钢琴乐谱(原
调五线谱)。学院安排的钢琴伴奏教师不为考生提供提前合伴奏、移调、即兴配
伴奏等工作。
6. 专业初试第一轮未通过者,不进入后续考试。
7. 专业初试第二轮通过者,须进行专业复试和三试。
专业初试第一轮
演唱一首歌曲(中外不限)。
专业初试第二轮
演唱两首歌曲(一首中国歌、一首外国歌)。
注:可重复第一轮曲目。
专业复试
一、演唱两首歌曲(一首中国歌、一首外国歌)。注:不得重复初试一轮、初试二轮曲目。二、综合表演素质考查。1. 朗诵(2 分钟以内,由考生自备,散文、寓言、诗歌皆可)。
2. 特长展示(3 分钟以内,考生在以下各项中选择一项进行展示)。
A、表演唱,考生用形体结合演唱的方式,表现声乐作品的内容、情节及情绪,
所需伴奏自带,可使用 CD 伴奏光盘。
B、小品
C、舞蹈
D、根据考官出题表演小品或形体模仿
E、其他类表演形式三试
一、视唱练耳、乐理。
参见《附录:各招考方向三试考试要求》。二、检查发声器官(如有疾病、畸形一票否决)。
注:报考考生须五官端正。身高要求 :
女生:1.60 米以上,男生:1.72 米以上。专业特别突出者可例外。
在中国的主要音乐大学中,声乐考试的内容不同,但必修项目包括基础音乐科目和主要科目。基本的音乐科目包括视唱,听力训练和基本音乐理论。
美声在考试过程中,专业声乐考试将通过提问,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考生的综合实力来考察考生对声乐的理解。考生需要当场演唱,表现出自己的演唱能力,并判断是否可以通过综合评价;
耳朵训练实际上是笔试,在考试过程中,考生将通过听力考试在考试卷中写出自己的答案,而高分的考生则有优势;基本的音乐理论,这和一般的笔试一样,考生需要通过考试才能回归各种音乐知识,并提出个人意见。这三项考试将给出综合分数,而最高分最有可能通过声乐艺术考试。
扩展资料
除了基本音乐外,下一部分是主要部分。这部分包括声乐或器乐。考生可以选择他们擅长的任何方面作为考试内容。这部分非常重要,因为综合得分非常高,这直接决定了艺术考试的最终得分。经过上述两次考试,最后一部分是附加科目。
这部分要求考生从考官准备的歌曲库中选择三首歌曲。选择过程非常耗时,考生将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歌曲。在考试过程中,系统将随机选择一首歌曲供考生唱歌。虽然这个过程的总分不高,但考官会在歌唱过程中充分认识考生的写作水平,以便选出优秀的考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音乐高考
关于唱歌的技巧一、歌唱发声 :歌唱时的呼吸运动不同,吸气动作很快,呼气动作很慢。发声器官包括喉头、声带。人体的共鸣器官主要有胸腔、口腔和头腔三大共鸣腔体,唱低音时,胸腔共鸣发挥最大,唱中音时口腔共鸣应用较多,而唱高音时主要是头腔共鸣发挥作用了。咬字吐字器官(即语言器官)包括唇、舌、牙齿和上腭等。形成了辅音和元音(即语言)。发声歌唱时,咬字、吐字器官各组成部分的动作比平时说话要更加敏捷而夸张。敏捷是为了使咬字准确清晰,夸张是为了使美化的元音或韵母通畅地引长发挥。所以语言器官是我们在吐字咬字时的物质基础,也是我们学习吐字咬字时出声、引长和归韵的重要器官。在台上表演时,需将注意力集中在歌曲的内容与情感上,以情带声,而不要把注意力分散在具体器官的位置及活动状态上。 二、 歌唱的姿势:姿势是呼吸的源泉,呼吸是发声的源泉。唱歌训练,首先要有正确的歌唱姿势,不正确的姿势,往往带来不正确的声音。正确的歌唱姿势是:身体自然直立,保持自然放松。头部保持于眼睛向前平视稍高的位置,胸部自然挺起,两肩略下后一点,小腹收缩,两臂自然垂落,全身有一种积极运动的状态。两脚一前一后稍分开,前脚着力、身体的重量要平稳,重量落在双脚上。面部,眼神要自然生动,在演唱中眼睛切记应当张大一些,不要眯起眼,虚着唱歌。嘴巴是歌唱的喇叭,应当张得开,放得松,切记紧咬牙关。歌唱时下颌收回,正确的感觉应该是仿佛由小腹到两眉之间形成一条直线,脖子和后背、腰部连成一线,这样才使气息畅通无阻。演唱时可根据歌曲的内在情感赋予适当的动作,但动作要简练大方,切忌矫揉造作,画蛇添足。三、歌唱的呼吸 :正确的歌唱呼吸是歌唱艺术最重要和最必要的基础。由呼吸控制的歌声才是声乐,声乐界有“谁懂得呼吸,谁就会唱歌”之说。歌唱时的呼吸与日常生活中说话的呼吸是一样的。唱歌是给别人听的。要有一定的音量,有一定力度变化,要有长时间歌唱的能力,并要求根据歌曲的需要,或长、或短、或强、或弱、或高、或低地有控制地输送气息,是后天训练出来的。 呼吸运动包含着吸气和吐气两个过程。吸气 :用口、鼻垂直向下吸气,将气吸到肺的底部,注意不可抬肩,吸入气息时使下肋骨附近扩张起来,横膈膜逐渐扩张,使腹部向前及左右两侧膨胀,小腹要用力收缩不扩张。背部要挺立,脊柱几乎是不动的。吐气 :唱歌用气时,仍要保持吸气状态。这点很重要,要控制住气息徐徐吐出,要节省用气,均匀地吐气,这就是所谓气息的对抗。要注意整个身体表情都是放松的,紧张的部位就是横膈膜、两肋,两肋就像是一只充足的气球一样。 以横膈膜及下肋两侧做支持点,当我们咳嗽或笑的时候,可以直接感觉到它的支持作用。没有经过呼吸训练的人,常常唱歌时,脸红脖子粗的,青筋直暴,歌声僵直,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等等,都是与气息支持点没有保持住有关。反之,我们掌握了呼吸方法,有了支持点的感觉,当我闪歌唱发声时,便会感到声音仿佛落在我们所控制的气息上,也就是说声音是由呼吸来支持了,这种声音不但悦耳响亮,而且能强弱自如地做出各种变化来。几种不同的呼吸练习法。 缓吸缓呼 :是我们在训练和歌唱时常常采用的方法。就是胸腔自然挺起,用口、鼻将气息慢慢吸到肺叶下部,横隔膜下降,两肋肌肉向外扩张,小腹向内微收。这种吸气要求自然放松,平稳柔和地进行,就像我们去闻花的芳香时的感觉一样,做深呼吸,吸气时不要用太大的力,只要轻轻地挺住胸廓和上腹部,然后慢慢呼气。呼气时,注意保持吸气状态,使之平稳、均匀、持续、连贯地慢慢吐出。有一种感觉可以帮助我们体会呼气时下肋和横隔膜的保持状态:就是在缓吸后做慢慢地吹掉桌上的灰尘的动作,在做呼气练习,我们常说:“长音像吹灰,短音像吹蜡”。急吸缓呼 :我们在演唱实践中经常要用到的,在歌曲的句与句之间、字与字之间没有很长的停顿时间,采用偷气的办法来吸入且要吸得不让人发现,这就是急吸缓呼的作用。四、歌唱的发声 :歌唱时的发声和说话时的发声是不一样的,说话式的唱歌或放大了的说话是不对的,没有色彩,不是音乐化了的发声。所以说话的发声不能适应歌唱的需要,我们必须能发出优美、动听、有持久力的、有艺术感染力的声音来。1、喉头和声带是发声器官,在歌唱时的位置和状态是非常重要的。歌唱时喉头位置应该比平时说话时偏低一些(就像我们深吸气时的喉头感觉)称为“水平位”。在歌唱时字与字、句与句的转换中,喉头要始终处于这一位置,当然是在运动中的相对稳定,而不是僵死不动的。就像浮在水面上的皮球永远稳定在水面上一样,所以歌唱时的喉头位置应始终处于低而自如的稳定位置和喉头壁打开的状态。2、歌唱中打开喉咙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声音的好坏。打开喉咙就是将喉头稳定在正确的位置上,口盖积极向上收缩成拱形,舌根放松,平放在下牙齿后,牙关打开,下巴放松自然放下而稍后拉。老师这样说:“你把下巴拉到最长的程度,发出来的声音才好听。”平时练习时,可以用闭嘴的打哈欠,里边的状态一致的。用微笑状态打开喉咙是把笑肌抬起来。要鼻、咽腔打开,大牙关打开,面部两边的颧骨呈微笑状,这样可以使你获得高位置的声音。“歌唱状态就是里边的哈欠,外头的微笑”。可用“啊——”音来做发声练习,把音延长,并有意识的呼吸,可以快呼快吸,而后放慢速度,把气息控制到细若游丝。当把“啊”音发再发“O”音,发音和口形是一致的,要做到气息的连贯和声音的游刃有余,尝试着能高上去也能沉下去,做到余音绕梁迂回有度。而后再加上母音“L”“N”,难度增加,体会在发音以及歌唱中,舌头的细微差别(与前面简单发音)。对于初学者,要他正确地做好状态打开喉咙去歌唱的确比较困难,即使打开来唱,也会感到别扭,不自然,而且会感到唱起歌来比以前更差了,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3、中声区是唱歌的基础,应当重视中声区的练习,多在中声区下功夫,不要急于唱很高的音。练习时,我们先从中声区以中、小音量练习开始,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巩固以后,再慢慢向较高一点或较低一点的音域发展,初学者一定要遵循由易而难的循序渐进的原则,否则一开始就猛练高音,不但不会获得正确的高音,反而会毁坏声带。中声区应该*前,明亮,轻松流畅,不费力,这样才能往上发展,为演唱高音打开通路。中声区的声音不要强求音量,而是要自然自如,要求音色优美和声音的灵活性。每个声部的重要音区都是中声区。中声区要做到吸气深,呼吸力求自然,有弹性,积极向上,有支持点,喉头稳定松驰,不论唱高、低不同的音,喉头的感觉都在一个位置上,声音要往外送,但又要使声音从头到尾保持在同一音型和位置上。我们常比喻说“声音要像穿珍珠一样,把每个音穿在一条线上”,就是说声音要连贯、统一、圆润。 4、换声区是当你从低音往上唱时,唱到一定的地方,就会感到困难,容易卡壳,这就是到了换声区了,你必须运用某种方法才能继续往上唱。歌唱者首先应掌握了换声区的唱法,然后因人而异地作具体调整。有几种方法大家可以实践一下:
1)“倒抽一口气”的动作:就是在唱到换声的音时(发元音的同时),做一个倒抽一口气的动作,好像“吓一跳”的生理状态,让喉头稍向下,向后退让,以使口咽腔充分打开,同时将中声区歌唱时向上齿龈背后发送的气息,随着音高逐渐向上挪动,嘴也随着逐渐张开,此时声音感觉更向上,向更远的前方发送。这时声音就自然地进入了换声区。
2)母音转换手法 :就是在唱到换声区的时候提前让声音掩盖一点,声音暗一点,出气量小一点,小舌头抬起一点。在碰到换声点时,有一点必须强调指出,就是你感到声音唱上去困难时,甚至声音感到要出现破音时,千万不要变化发声器官的形态,不要乱动,乱使劲,一定要坚持迎着声音唱下去就可以了。其实换声点就是一个“混声”的问题,就是真假声结合的问题。掩盖一些的声音就是有了假声的成分,但又不能全假,必须与真声混合在一起,声音的衔接才不会有痕迹,声音才不会虚和空。所以学会换声点的过渡也就学会了假声的唱法,而假声位置对唱歌、解决声音的统一是大有好处的。 五、如何练习颤音:练习舌尖颤音的时候,舌尖轻轻向上卷起(轻到不费一点劲),轻轻接触硬腭前部(轻到没有多少接触的感觉,总之要放松),用连续的呼出气流吹动它,让它自己振动起来。学会吹动舌尖以后,再学习同时让声带振动。开始学习的时候宁可让舌尖多颤动一段时间。实际语言里可能只要颤动两三下就够了。小舌颤音甚至可以用漱口的办法让小舌颤动起来。那种运动方式的原理,是跟闪音不一样的。舌尖闪音要靠人用神经指挥肌肉去让舌尖运动。 开始练习发舌尖颤音时,舌尖轻轻向上卷起,接触上腭。与此同时舌面边缘也要起作用,把口腔前边的出口全都堵住。舌面边缘用一定力量,紧靠左右两侧的上腭和牙床。它们不参加颤动,只是使舌尖的活门缩小,同时使舌尖有弹性。也就是说,舌面两侧的边缘是不动的。东北地区车把式的“得儿驾”就是。增加与颤音发音部位相同的辅音,如:嘟——,练习时拉长音。"抖喉结"是靠声门的闭与开实现的,控制起来难度极大,中低音还好说,高音很多时候是颤两下,声带闭死,憋得没声音,要不就是放得太开,跑调了。练习的时候可以放慢速度,先慢慢练,等稳定了,再提速。很多人都会认为没有颤音就不够专业。殊不知颤音在歌曲里只是一种表达方式而已,没有颤音就不能唱好歌吗?其实不然。对于流行歌曲,有些低调的地方不需要像唱民歌一样每个字都在气息上,有时似一种悄悄话,有时像一种无奈的叹息,不会有强大的气流支持你的颤音,这时就需要你用一些小技巧来修饰你的尾音,我认为流行歌曲的颤音表现不完全靠气息顶出来,有时候抖抖喉结,控制嗓子眼里的声音也未尝不可,只要整体在歌曲的氛围之中不受影响即可,如果你没有十足的把握把它做好的话,那你最好就不要现去模仿,特别是在录音的时候。朋友可以模仿刘德华的歌,也可以模仿救护车叫唤。发出“呜呜”的依次循环高低的滑音(稍快),他能让你找到抖动喉结的感觉,慢慢的把“呜呜”的发音转变成“嗯嗯”的发音,再慢慢的转成“你~”的发音,再唱一些“你”结尾的一句歌,感受喉结抖动的颤音方式,与气息发声不一样。 六、腹式呼吸法是唱歌的基本技巧,相当容易练习:首先仰卧在地上或床上,在腹部放上一~二公斤重物,维持这样的姿势唱一首歌,要看见腹部一上一下的起伏着,确保你是用腹式呼吸,每日练习一次,慢慢就会熟能生巧。七、唱歌跑调要改善:首先就是认准一首歌,较为简单的,音域较窄的,多听,多唱,在家跟着唱,可以用录音质量较好的mp3录下你唱的,自己听听,看看哪里不对,再改,在录,一遍一遍慢慢来;有条件可以买架电子琴,自己按出音阶(就是dao re mi fa sao la xi)跟着唱。纠正“五音不全”方面训练:音准和听音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听音能力差的,弹和唱完全是两个调。可以用一种乐器,边弹、边听、边唱,听听弹的音和唱的音是否一样准确。最好对着钢琴唱音准,可以从1一直往后唱,然后1#这些半音也不要错过,什么时候你能听出来低音与高音之间的8度关系,还有一些高低音变化,比如135,这些,如果你能听得很准,我估计你唱得也很准 。如普通话发音不准,可选择一些儿歌朗诵,注意朗诵时的咬字发音和声调,提高音准能力。选择适合的歌曲,在自然声区里唱歌,这样更利于提高唱准音。八、唱歌最重要是运用丹田,而不是用喉咙乱喊乱叫,只有用丹田唱歌才是保护喉咙最佳方法。丹田唱歌其实是发声和"气"的运用。当你用丹田提劲发出的声音会叫"厚"叫"饱"!唱歌时有点像是用"腹肌"唱歌!但并不是用真的肚子用力!是肚子的"深处"----即所谓丹田,去感觉那种使力的方式去熟悉它运用它!唱高音的东西可以听得出来是否有用到丹田!用到的声音会很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