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上海在全国最先获得自主命题权。同年,国家教委决定在北京大学等43所高等学校进行招收保送生的试点。
2000年之前我国高考一直使用统一命题的全国统考卷,从2001年到2004年,全国开始实施“统一高考,分省命题”的组织方式,越来越多的省份加入自主命题的行列。
2014年全国有16省市实行分省命题,统一命题的有15个;2015年,又新增江西、辽宁、山东3省实行高考统一命题,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增至18个。
2016年全国有26个省份选择统一命题,也就是采用“普通高考全国卷试题”,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5省份仍为分省命题。
自主命题要求
考试机构对考试命题的组织管理具备很强的能力和经验;本省要有足够的命题教师——他们既了解高等教育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和知识储备,也必须了解基础教育,还要对所命题的学科有较深的造诣,而且学科门类齐全。
有的省就很难组织自主命题。这跟当初的大学分布不够合理有关,有一些省份没有重点综合类大学,学科能力先天不足。“到目前为止,全国已经有过半省份(除港澳台外)、三分之二的考生在进行自主命题的考试,量已经足够大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新高考Ⅰ卷 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考试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 物理、历史、化学、政治、生物、地理由各省自行命题。2、新高考卷出题理念。
新高考卷倡导从教育中获得、从课堂中学习的“课堂教育”,考试内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考试形式更加多元化,强调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新高考卷力求让考生更加真实、更加全面地发挥自身的能力,能够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3、新高考卷出题特点。
新高考卷的出题特点是:考查基础知识和能力,考查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考题内容囊括考生所需要掌握的知识要点,以及考生发展能力需要提升的能力要素。考题形式多元化,更加真实、更加全面。新高考出题意义:
1、适应社会需求。
新高考卷的出题更加注重学生对于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要增加关注和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创新思维、团队协作、信息技术应用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更加符合现代人才培养需要。
2、推动教育改革。
新高考卷的出题应该更加注重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督促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加强对学生掌握程度的考察。3、增加教学服务。
新高考卷的出题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判断力,教师则在教学中注重性别、能力和个性差异的发掘和引导,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差异需求。
4、提高教学质量。
新高考卷的出题通过丰富、多样和实用的考题来鼓励教师改进授课方法、提高授课质量,推动学校教学水平更进一步发展,实现学校优势互补、目标协同。
高考试卷全国不统一。
高考有5种试卷,分别是新高考一卷、新高考二卷、全国甲卷、全国乙卷以及自主命题。
1、新高考一卷
特点是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考试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物理、历史、化学、政治、生物、地理由各省自行命题。其中广东、福建、江苏、湖南、湖北、河北6个省是3 1 2模式的高考省份,山东省是综合改革3 3省份。2、新高考二卷(3个省份)特点是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考试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物理、历史、化学、政治、生物、地理由各省自行命题。其中辽宁、重庆两省市是3 1 2省份,海南是综合改革3 3省份。
3、全国甲卷(5个省份)
特点是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
4、全国乙卷(12个省份)
特点是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
5、自主命题(3个省份)
特点是这三个地区的考生分别使用其自主命题的试卷,即:北京卷、上海卷、天津卷。全国高考试卷特点:
1、综合性
全国高考试卷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例如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试卷中的各个科目都要求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考察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学科互通的能力。全国高考试卷在内容上呈现出较高的综合性。
2、知识广度和深度
全国高考试卷要求考生掌握广泛的知识,并在复杂问题中展示深入的理解和思考能力。试卷中的题目通常采用多种形式,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解答题等,考察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的运用。全国高考试卷在考查知识广度和深度方面要求较高。
3、知识与能力的结合
全国高考试卷注重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和拓展能力。试题往往以实际问题为背景,要求考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或提出合理的观点和见解。考生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展示综合思考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