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孔子语录
2、 鱼我所欲也 孟子
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4、 曹刿论战 左传
5、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6、 出师表 诸葛亮
7、 桃花源记 陶潜
8、 三峡 郦道元
9、 杂说(四) 韩愈
10、 陋室铭 刘禹锡
11、 小石潭记 柳宗元
12、 岳阳楼记 范仲淹
13、 醉翁亭记 欧阳修
14、 爱莲说 周敦颐
15、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16、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17、 关雎(关关雎鸠) 诗经
18、 蒹葭(蒹葭苍苍) 诗经
19、 观沧海(东临碣石) 曹操
20、 饮酒(结庐在人境) 陶潜
2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 王勃
22、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王湾
23、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 王维
2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扬花落尽子规蹄) 李白
25、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
26、 望岳(岱宗夫如何) 杜甫
27、 春望(国破山河在) 杜甫
28、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 杜甫
29、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 岑参
30、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
31、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 刘禹锡
32、 观刈麦(田家少闲月) 白居易
33、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 白居易
34、 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
35、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杜牧
36、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杜牧
37、 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 李商隐
38、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39、 相间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
40、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范仲淹
41、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42、 登飞来峰(飞来峰上千寻塔) 王安石
43、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苏轼
44、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45、 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 陆游
46、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
47、 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文天祥
48、 天静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
49、 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 张养浩
50、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
一般都是高中课本的要求,有些省市在大纲上注明“中学阶段所学”就有可能初中也考。关键看考试大纲。如果课本上没有要求背诵,那一般就不会考。有的省有一两句会考课外的,但都是有名的句子,关键看大纲!
荆轲刺秦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至“终已不顾”)《战国策》
氓《诗经》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短歌行(对酒当歌)曹操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陶渊明
兰亭集序王羲之
赤壁赋苏轼
游褒禅山记(“于是余有叹焉”至“此余之所得也”)王安石
蜀道难李白
秋兴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杜甫
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杜甫
登高杜甫
琵琶行白居易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至“用心躁也”)《荀子》
过秦论(“及至始皇”至“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醉花荫(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廉颇蔺相如列传(“既罢”至“为刎颈之交”)司马迁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
滕王阁序((“时维九月”至“声断衡阳之浦”)王勃
陈情表李密
湘夫人屈原
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鲍照
蜀相杜甫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登岳阳楼杜甫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韦庄
阁夜杜甫
李凭箜篌引李贺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
阿房宫赋杜牧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
虽然高考语文古诗词默写题只有6分,不建议放弃,想考重点大学,想考名校,每分必争。
题主之所以有这种想法,无外乎3个原因:
1. 目前的成绩并不是班级里面,或者年级里面顶尖的学生。一个成绩顶尖的学生,想要一直保持稳定的位置和分数,必须认真对待每一个知识点,凡是努力一下就能拿到的分数,为什么要放弃呢?这就是优等生和差生的区别吧。2. 考试注重技巧,不注重平时的积累。这种习惯是典型的功利主义读书法,分数低的知识点选择性地放弃,分数高的知识点集中火力突破,这是应试的方法和技巧,只能培养考试高手,但也仅仅是高手,不能成为顶尖高手。就算高考侥幸过关,也很难考上好的大学。真正的学霸不但掌握了方法,还沉淀了知识,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有积累,有内涵的学生,跟一个只会用技巧的学生比起来,让人感觉更踏实、更可信。3. 所在学校的老师教学方法太应试,或者父母的教育方法太功利。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会从小学开始就要求学生养成日积月累的阅读习惯,包括各种古文,古书籍,古诗词的泛读和精读。如果题主是在这样一个教学环境下学习和成长起来的高考考生,现在就不会问这样的问题了。同样,好的父母也是从小就让孩子阅读大量的书籍,背诵大量的古诗词,为语文写作、阅读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提高自身文学素养的唯一途径,没有捷径可走。正所谓日积月累,厚积薄发,平时的点滴努力,到高考的时候就能收放自如了。如果6分的默写题都可以放弃,那很多2分的题、3分的题岂不是都可以放弃了?语文是一科注重平时积累的科目,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题主是即将参加2021年高考的考生,千万别丢了西瓜,捡起芝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