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高考加分一般都是5-20分之间,我国普通高校招生能够享受民族优惠政策考生加分项目一共有四个类别:第一,在少数民族聚集地的少数民族,在高考当中加20分。例如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的高考考生,这些地方的少数民族考生在高考时就是加20分。还有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及全国其他地方的这些少数民族聚集地的考生,在高考的时候都是可以加20分。第二,散居在少数民族乡的少数民族考生在高考的时候加10分。散居少数民族是指一些少数民族他虽然不是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和少数民族自治县或者自治区,但他却生活在少数民族自治乡或者是少数民族自治村,这样的地方在高考的时候就可以加10分。第三,散居在城市的少数民族,在高考当中可以加5分。由于现在人口流动比较大,少数民族的考生不仅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同时也在农村、城市都有相应的分布。在城市的散居少数民族一般情况下都是加5分。在高考少数民族加分政策当中还有一些特例。例如聚集在少数民族自治县和自治区的汉族考生也可以加5分,这也是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现在有的省份已经在逐步的改革少数民族高考加分的政策。

一、苗族高考可以加分,各省政策不同。但加分幅度不同。如广东省: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报考民族院校(普通高校民族班、预科班)按教育部有关规定单独划线;报考其他专科高校可在其高考文化课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增加5分投档。海南省:(1)本人及其法定监护人的户籍在少数民族聚居市县或少数民族聚居乡镇,且在这些地区的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同时在这些地区的市县报考的少数民族考生,报考省内外学校增加20分投档。(2)本人及其法定监护人的户籍在少数民族聚居市县或少数民族聚居乡镇,本人高中阶段在非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学校就读并毕业的少数民族考生,报考省内学校增加10分投档。二、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以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苗族口碑资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其祖先是蚩尤,“三苗”时代又迁移至江汉平原,后又因战争等原因,逐渐向南、向西大迁徙,进入西南山区和云贵高原。自明、清以后,有一部分苗族移居东南亚各国,近代又从这些地方远徙欧美。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大方言。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在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中,中国苗族总人口为9426007人,人口在少数民族中居第四位。三、高考,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简称,于1952年实行,于1965年废除,于1977年恢复。是对中国学生高中三年学业水平的一次是一种相对公正、公平、公开的人才选拔形式。以此次成绩为依据,按照学习能力的差异将学生分进与其自身学习能力相当的学府。一些学习意志强的优秀学生有机会进入优秀高等学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重要的考试之一。高考是考生选择大学和进入大学的资格标准之一,也是国家教育考试之一。

苗族高考加分可以达到20分。

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等地,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支重要民族,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社会,苗族学子也在努力拼搏,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苗族高考加分政策在苗族同学中引起了广泛关注,苗族高考加分政策的数量及其加分标准,直接影响着苗族学子们的高考成绩。由于苗族学子来自家乡落后地区,经济和发展水平较低,政府为了更好地让苗族学子受到公平的对待,特别推出了苗族高考加分政策。

苗族高考加分政策主要由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统筹实施,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在体育、艺术、科学技能类考试中,苗族学生可以获得加分;二是在全国统考中,苗族学生可以获得更多加分。

具体来说,在体育、艺术、科学技能类考试中,苗族学生可以获得加分,可以达到20分。在全国统考中,苗族学生可以获得更多加分,可以达到10分。

族高考加分政策能够使苗族学生在高考中得到公平的对待,使他们更容易获得优异的成绩,从而在社会中有更好的发展前景。苗族高考加分政策也能够提高苗族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能够更加努力地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终取得更好的成绩。尽管苗族高考加分政策对苗族学生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苗族高考加分政策的标准相对较低,也就是说,只有苗族学生才能够享受到这些优惠政策,而其他少数民族学生却无法获得这样的政策优惠。

苗族高考加分政策也存在一些滥用的现象,有些学生会利用这一政策来获得不该有的加分,这样就会给其他学生的成绩带来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