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时间上午9:00——11:30,下午15:00——17:00。

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统考科目的考试时间安排为:

6月7日:

语文:9:00——11:30;

数学:15:00——17:00。

6月8日:

文科综合/理科综合:9:00 ——11:30 ;

外语:15:00——17:00。报考高校原则上按考生的户籍所在省(区、市)高校招生委员会(以下简称省级招委会)规定的时间、地点及方式报名。省级招委会可以按照以考生户籍为主、与在本地区高级中等教育学校就读一定年限相结合的原则,结合本地区实际就报名条件、时间和有关要求作出具体补充规定。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9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由教育部办公厅于2018年12月29日发布,提出了规范高校自主招生的“十严格”要求:

1、严格报名资格条件。

2、严格制定录取标准。

3、严格控制招生规模。

4、严格确定招生专业。

5、严格审核申请材料。

6、严格组织高校考核。

7、严格执行公开公示。

8、严格开展新生复查。

9、严格落实主体责任。

10、严格惩处造假行为。

高考的时间表6月7日9:00到6月8日17:00。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Nationwide Unified Examination for Admissions to Gener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教育部要求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

参加考试的对象一般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招生分理工农医(含体育)、文史(含外语和艺术)两大类。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照招生章程计划和扩招,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择优录取。2015年,高考逐步取消体育特长生、奥林匹克竞赛等6项加分项目。2016年,教育部严禁宣传“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加强对中学高考标语的管理,坚决杜绝任何关于高考的炒作。2017年4月7日教育部、中国残联关于印发《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的通知。2022年,教育部发出《教育部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确,2022年全国统考于6月7日举行。高考的意义:第一,通过高考可以考上理想大学和喜欢的专业,为今后找工作就业奠定坚实基础,这是高考最大的意义。高考是人生的第一场考试,也是决定今后发展轨迹的重要考试,通过高考的选拔可以被各大高校录取,也可以选择喜爱的专业。

第二,通过高考能够检验自己以往的学习成效,为今后的学习发展打下基础,这也是高考的直接意义所在。通过高考的检验,也是今后学习的基本前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现在各大高校他们所开设的专业已经十分细,社会分工也非常细。

第三,高考是包括绝大多数人在内,通向成功彼岸的唯一途径,也是穷苦人家走上辉煌腾达道路的唯一道路,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高考的意义就在于决定了今后的人生发展方向。

高考时间是上午9:00至11:30,下午15:00至17:00。

语文:9:00-11:30;数学:15:00-17:00。

英语(笔试):15:00-16:40;其他外语(含听力):15:00-17:00。

物理:8:00-9:30;思想政治:11:00-12:30;化学:15:30-17:00。

历史:8:00-9:30;生物:11:00-12:30;地理:15:30-17:00。高考是中国大陆的统一高考,是全国性的大规模考试,是选拔拔尖人才的重要手段。高考是以高中毕业生所学课程为内容的深度、综合性的考试。一般考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以及选择文、理综任一科目。考试题型多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等。高考结果是学生命运的重要关键之一,主要决定考生是否能够继续升学,选择哪所高校或者何种专业。高考注意事项1、抽空去考场熟悉环境:考生可以抽时间去考场附近转转,熟悉考试的环境,更好地适应。

2、规范考场行为:考场行为一定要规范,遵守考场纪律,不要打众所周知的擦边球和作弊,会影响考试成绩。

3、合理安排考前时间:考生要在考前一两周适当放松休息,保证精力充沛,避免因为疲劳导致成绩下降。

4、合理安排饮食和作息:合理的饮食和作息能够维持身体健康状态,减少不适感,有利于发挥出最佳实力。

5、细心检查考试材料:考生在收到考试材料时必须细心检查,严格按照规定检查身份证、准考证等相关证件。

6、认真审题:考试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审题,注意题目要求和考试时间,避免考试时间不足或者认为题目错误。

7、确保考试顺利进行:考生在考试前应该保证时间充足,避免迟到或者早退,影响考试的顺利进行。